政績
時魏忠賢竊權,朱國禎為葉向高首輔助手,向高去職,由韓火廣繼之;韓火廣又罷官,朱國禎任首輔。旋為魏黨李蕃所劾,朱國禎連上三疏,引疾歸里。魏忠賢謂其黨曰:“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蹦思由賻熂嫣犹珟煟瑫x吏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遣人送歸故里。崇禎五年(1632)卒,終年76歲,贈太傅,謚文肅。
朱國禎處逆境時,獨能不阿,潔身引退。性直率坦,雖位至輔相而家業(yè)蕭然。其南潯舊居原在馬家港河東,窄小猶如普通人家。朱國禎居官能關心家鄉(xiāng)民情,創(chuàng)議均田均役。他寫信給巡撫說明賦役不平之弊,應計畝定役,貧民得蘇。萬歷三十六年(1608)。湖蘇大水成災,荻塘塌損,田禾全沒,朱國禎致書巡撫,力請救荒,重修荻塘(一名東塘)。湖州知府陳幼學洞察民隱,同心區(qū)劃,荻塘大修,朱國禎撰《修東塘記》(文見劉祈春《烏程縣志》)。
明史記載
朱國禎,字文寧,烏程人(今浙江湖州人)。萬歷十七年進士。累官祭酒,謝病歸,久不出。天啟元年,擢禮部右侍郎,未上。三年正月,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顧秉謙、朱延禧、魏廣微并命。閣中已有葉向高、韓爌、何宗彥、朱國祚、史繼偕,又驟增四人,直房幾不容坐。六月,國禎還朝,秉謙、延禧以列名在后,謙居其次。改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魏忠賢竊國柄,國禎佐向高,多所調護。四年夏,楊漣劾忠賢,廷臣多勸向高出疏,至有詬者。向高慍甚,國禎請容之。及向高密奏忤忠賢,決計去,謂國禎曰:“我去,蒲州更非其敵,公亦當早歸。”蒲州謂爌也。向高罷,爌為首輔,爌罷,國禎為首輔。廣微與忠賢表里為奸,視國禎蔑如。其冬為逆黨李蕃所劾,三疏引疾。忠賢謂其黨曰:“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蹦思由俑,賜銀幣,廕子中書舍人,遣行人送歸,月廩、輿夫皆如制。崇禎五年卒。贈太傅,謚文肅。
著作
朱國禎告老歸田后,留心典故,潛心著作,有《明史概》一百四十二卷,《皇明紀傳》三十卷,《大政記》三十六卷,《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其名所出,蓋朱國禎嘗構木為亭,六角如石幢,結構略如穹廬,可以擇地而移,隨意而張,忽如涌出,故以為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給予良好評價,認為:“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說部之中,尤為質實”。此外尚有《朱文肅遺集》八冊,《平涵詩文鈔》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