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陳昂去世后,陳倫炯承父蔭,被召為皇宮侍衛(wèi).他身材修長如玉樹臨風,須眉整然.一次,陳倫炯在康熙皇帝身邊護衛(wèi),康熙皇帝突然問到一些外夷情況,他對答如流,地圖所標示的完全吻合.康熙帝因此對陳倫炯很是賞識.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在臺灣起義.陳倫炯毛遂自薦,向皇帝詳細稟明作戰(zhàn)計劃.康熙帝于是派他參與鎮(zhèn)壓起義.半年后,陳倫炯因功被授為臺灣南路參將.他上任后,嚴明軍紀,撫恤百姓,恩威并用.雍正元年(1723),陳倫炯晉升為安平(今臺灣臺南)副將.為紀念鎮(zhèn)壓朱一貴起義時陣亡的將士許云等人,他下令建立"五忠祠".第二年,陳倫炯調(diào)為臺灣水師副將,任期內(nèi)他積極修筑海岸,以保護安平城,雍正四年(1726),他升遷為臺灣鎮(zhèn)總兵.任內(nèi)他勵己率屬,留下不少佳話,當時臺灣有"總鎮(zhèn)清廉補破靴"的民謠廣為流傳.
業(yè)績
此后,陳倫炯官職屢有變動,歷任廣東高雷廉鎮(zhèn)及江南崇明、狼山兩鎮(zhèn)總兵等職.在崇明時,他為當?shù)匕傩崭锍艘恍┓e數(shù)十年而不得整治的弊政,其功卓卓可紀.乾隆七年(1742),陳倫炯又升為浙江提督.5年后他解職還鄉(xiāng).大約在第二年,陳倫炯便長辭人世,享年64歲.陳倫炯由于對海洋的特殊興趣及多年的觀察研究,在海洋地理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其著作有《海國聞見錄》,它詳細記載了臺灣及其附近島嶼的自然、人文地理狀況,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著作,廣傳于世.書中收入《大西洋記》、《小西洋記》、《東洋記》、《東南洋記》、《南洋記》、《南澳氣記》、《昆侖記》及《天下沿海形勢錄》.這些著作提供了豐富的海洋地理資料,被后人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