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據(jù)《通志》記載:春秋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9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羋mia姓,熊氏,名通,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封其次子u2018瑕u2019為莫傲(官名,位次于令尹)食粟于屈地(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 賜“屈”為氏號。由此知,屈氏與楚王室同宗。楚之同姓也(見《史記》),是與楚族中的昭氏、景氏相并列的一個氏系。亦可知,屈瑕乃受姓之祖。再往根本追朔,則楚姓為“帝高陽之苗裔”(《離騷》),高陽即顓頊(zhuān xū),乃黃帝之嫡孫(古譜有載),可見屈姓乃是“崩葬橋山”的華夏“人文初祖”黃帝宗室的子孫。
屈氏為洛川世家望族。乃元朝開國重臣屈林一宗的后裔,如今子息繁衍遍及秦、豫、晉三省,歷朝歷代名人義士輩出。
屈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貴族。秦滅六國以后,秦始皇為了加強(qiáng)集權(quán)統(tǒng)治,將各國貴族集中于咸陽周圍,北方屈姓從此落戶。唐以后,少數(shù)民族一度占據(jù)關(guān)中,屈林先祖被少數(shù)民族擄掠至蒙古高原,蒙古部落形成以后,曾隨成吉思汗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1241年冬11月窩闊臺暴卒,長子“貴由”正在歐洲匈牙利戰(zhàn)場西征作戰(zhàn),朝政暫由其妃“乃馬真氏”(俗稱六皇后)執(zhí)政,后因貴由與前線主帥“拔都”不和,回到蒙古(都城乃哈爾和林),乃馬真氏準(zhǔn)備召開推舉汗位的會議,即“庫里爾泰”。因拔都未能出席,會議無果而終。1246年夏,再次召開“庫里爾泰”,拔都派遣兩個子弟作為代表出席會議,大家順從乃馬真氏的意志,推舉貴由為蒙古可汗,后稱“定宗可汗”。1246年7月舉行登基大典。1250年,貴由西巡到蒙古札薩克圖汗右翼阿刺克泊附近和集格爾,突然病卒。其妃“海迷失”執(zhí)政。后來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之長子蒙哥繼承汗位,將貴由的四個兒子全部殺死。
屈林,字伯蓊,當(dāng)生于1207年左右,婚配阿里突元利主u2018黎里烏太u2019,稱為郡馬。貴由西征以及為汗時期協(xié)助貴由母子署理朝政有功,被敕封為“宣德王”。蒙哥執(zhí)政以后,因奸臣進(jìn)讒言,妒忌德王,遣屈林世襲敷城令,在位31年,死后葬于仙吉河(今洛川屈家河)。陵墓至今保存完整。(至2010年清明節(jié)已修繕保護(hù))
元順帝時期,屈林第八世孫--屈遵道、屈遵路、屈遵義(史稱“一母三進(jìn)士”),請旨修建先祖祠堂,得到批準(zhǔn)。其后遵道任陜西蒲城縣令,遵路任陜西華陰縣令,遵義任陜西洛川縣令。其后,三人后裔分別在三地繁衍生息至今。
屈林長兄屈竹,字“仲貞”,官任宣命參軍,逝后亦葬于仙吉河。屈林其九世孫屈桐官任山西洪洞縣令,明朝初期,后裔遷至河南登封、新密、禹州等地。
屈遵義長子屈梧之后裔,現(xiàn)今分布在陜西洛川、富縣等54個自然村,人口約6000余人,已傳至第四十代孫。
(若想觀看更多屈林宗祠實(shí)拍,敬請移步本人相冊~。
http://hi.baidu.com/quruichao/album/%C7%FC%C1%D6%D7%E5%D4%B4%B8%C5%CA%F6%CF%E0%B9%D8%CA%B5%C5%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