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毛主席祝壽
趙夢朱 京津畫派的代表人物,后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多年,直至去世。建國初期,齊白石、陳半丁、葉公綽、啟功和趙夢朱等人合作了一幅畫,為毛主席祝壽。資料
當代中國著名畫家。原名趙恩熹,號明湖,河北省雄縣人。清末畢業(yè)於商部部立 高等工業(yè)學校圖案科。曾為北平中小學美術教員,國立藝專講師,北平華山大學美術系、京華美術學院教授。五十年代后,在東北美專國畫系執(zhí)教,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省人民代表,省對外文協理事,遼寧省文聯委員,遼寧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民國初年,參加中國畫研究會,湖社畫會。他工筆花鳥畫受金北樓、周肇祥影響。二十年代參加比利時國際博覽會和巴拿馬賽會美術展覽,獲得獎章、獎狀。三、四十年代出版過《花鳥圖譜》,同時創(chuàng)立北平女子書畫研究會。他的繪畫成就,遠法宋人蹤跡,而重師造化,習水彩法融國畫之中,得法歸己,工筆寫意,沒骨、勾填、重彩、水墨無所不及,他的工筆小寫意,技巧嚴謹,注重寫實,秀麗嬌絕,雍容華貴,他的作品《葡萄蜻蜓》、《眉壽圖》、《梅竹山雀》、《玉蘭》、《翠柳睡蓮》、《杏林春曉》、《東風送暖》等都具有鮮明雅逸的個人風格。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yè),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成為我國畫壇上杰出的人物,1983年遼寧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大型畫冊《趙夢朱作品選集》。人物履歷
1911年畢業(yè)于清末畢業(yè)於商部部立高等工業(yè)學校圖案科。
1923年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受業(yè)于金北樓(金城)曾任評議。
1927年繼承金北樓遺志,創(chuàng)辦湖社畫會,培養(yǎng)花鳥畫畫家,(著名書畫家白雪石曾受教于趙夢朱)曾任中小學美術教師,又先后在北平藝術?茖W校,京華美術學校,華北大學美術系,長白師范學院等院校任教。
1949年后參與創(chuàng)辦北京中國畫家協會并任副會長。
1953年任東北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其后 任歷任遼寧省第一屆至第五屆人大代表 、遼寧省文聯副主席 、美協遼寧省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 。
作品解析
趙夢朱擅長工筆花鳥畫。這幅題為《荷》的作品,取材于秋日荷塘景色,雖然是紙本設色,卻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荷花、荷葉、蘆葦等優(yōu)美婀娜的姿態(tài),進而營造出荷塘秋韻的豐富,給人以清逸淡然的美感。
此畫以幾片碩大荷葉的巧妙布局,奠定了畫面的整體構架,給人空間開闊之感。葉片或偃或仰、姿態(tài)各異,或萎縮或睡,與頤盼多姿、充分綻放、競吐芬芳的荷花形成鮮明的對比。有的荷花,淡粉的花瓣和花中的幾許微黃,傳達出秋的信息;有的花瓣上余留的幾絲紅潤,還能讓人想到她盛開時“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麗姿容。畫面左邊順勢而上的兩莖荷花,矮的緊裹花蕾,高的含苞待放,恰當而又巧妙地點綴在荷葉間。那快要成熟的蓮蓬,還未完全脫掉花衣,蓮子的果實就像金魚眼睛一樣,一個個鼓漲出來。加雜在荷花,司的幾株蘆草,葉子已經黃了,探出身姿的那株迎風搖擺著蘆花。這些細微、精到的刻畫,正揭示了夏秋時節(jié)的荷塘在無聲無息之中又存在著生生不息以及枯生相融、靜動相對的道理。讓人領略到自然界物象變化中那獨有的意境,細細地品味著秋韻的獨特內涵,體悟著畫家內心纏綿悠然、清逸淡然的情感。
畫面中,沒有盛夏“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勃勃生機,卻有秋日荷塘“滿池風動”的細膩描繪;不見超拔縱逸的筆法墨韻,始終保持著一種工致抒婉的格調,就像一首婉約的小詩,沉靜、舒緩而不張揚,淡泊、平和而不頹廢,是以自己獨有的筆墨語言輕輕地抒發(fā)著對自然認識的真情實感。
作者尤其注重對畫面形式美感的營造,不僅增強了這詩情畫意的節(jié)奏感,而且使畫面的層次更為突出。如荷的莖于和蘆草呈現出的細長線條與片片荷葉正是線與面的巧妙結合,再加之葉莖間巧妙點綴的荷花,使點、線、面三者完美的結合起來。而技法上的獨特經營,又將這詩一般的境界渲染得淋漓盡致。荷葉是通過先染后勾的方法完成的,這樣可以使勾勒出的植物筋脈自然融入到葉面的墨色中,這種方法的處理,既符合真實的物象,又具寫意性。此種方法在畫面的暈染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染色方面,畫家把顏色的深淺濃淡與水分的多少干濕結合在一起,力求通過具有枯潤濃濕變化的豐富色澤變化,表現一種墨與水、干與濕滲化的動感效果,不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秋意中那枯榮相映的豐富美感,更將畫面中獨有的物趣和內涵自然地傳達出來。可見畫家對自然的深入理解,以及對墨色技法運用上的過人之處。
藝術成就
在二十世紀《百年中國畫》中,花鳥畫領域,魯迅美術學院只有趙夢朱先生一人作品入集,夢朱先生屬京派嫡傳。京派在恪守古人法度方面,最見特色,工筆花鳥獨放異彩。 金北樓去世后,其子金潛庵及其門生于1927年創(chuàng)立“湖社畫會”,這個畫會主要創(chuàng)始人的字號,均以湖字為記,如管平湖,李五湖,吳鏡湖,夢朱先生字明湖,其胞妹為菱湖。胡社畫會成立時,夢朱先生以極大的熱情,扶持后學,培養(yǎng)出諸多畫壇明宿。如 白雪石 田世光 姜燕等,均在其門下,得到教誨和耐心栽培。
夢朱先生的花鳥畫,遠師宋元,近師金北樓,精通古今繪畫史論,其功底極其深厚,并能博彩眾長,以造化為師 自成新風。他的花鳥藝術,用筆堅實挺秀,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設色在嬌艷明麗中,能透出雅逸,章法精美縝密,法度嚴謹。
建國初期,齊白石、陳半丁、葉公綽、啟功和趙夢朱等人合作一幅畫,為毛主席祝壽。
代表作
《玉蘭綬帶》獲得全國第二屆美術展優(yōu)秀作品。
《杏林春曉》《梅林吐艷》《丁香蘭丹》《秋實》《蜀葵雙鴿》《萬紫千紅》等作品,更能體現他的花鳥畫藝術成就,標示他的藝術定位。
晚年夢朱先生返璞歸真 從工筆華麗的技法中頓悟寫意《蘭花》成為他的藝術巔峰之作 。
評價
趙夢朱畫作 (8張),沒骨,勾填,重彩,水墨無所不能,而以工筆兼小寫意為主。而夢朱先生在花鳥畫創(chuàng)作上的嚴謹與寫實技巧,秀麗嬌艷,雍容華貴與神韻飄逸的個人風格,也是很顯著的。讀先生畫恰如陶令《飲酒》詩所云,令人生“此中有真味,欲辯以忘言”之感,霎時節(jié)置人于鳥語花香之美的境界中。這種風格,在其前期作品上,如20年代的《葡萄蜻蜓》,30年代的《眉壽圖》,以及40年代的《梅竹山雀》等作品上已經基本形成。到了后期,即新中國成立后的作品,就更呈現的更充分。如50年代的《玉蘭》,《富貴長春》,《翠柳睡蓮》,60年代的《杏林春曉》,《牡丹》,《東風送暖》等等足以說明。這期間,夢朱先生在花鳥畫的造詣上能夠達到更高境界和形成其個人鮮明雅逸風格,絕不單純是技巧上的實踐與修養(yǎng)問題,更重要的確是由于生活的變化而產生的世界觀。在張伯駒先生與徐悲鴻先生的南北畫派論戰(zhàn)中,站在傳統(tǒng)派一邊。
夢朱先生是一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的美術教育家,是白描,勾填,寫意,沒骨兼擅的花鳥畫大師。 趙夢朱 于非闇 徐操 吳鏡汀 周懷民 汪溶 劉雁聲 石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