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六國并起,左車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一萬余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李左車和趙軍統(tǒng)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于太行山區(qū)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占據(jù)有利地形,準(zhǔn)備與韓信決戰(zhàn)。李左車認(rèn)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饑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yán)守,就可以萬無一失。于是,他向趙國主帥陳余陳述其利害,并自請帶兵3萬,從間道出其后,斷絕漢軍糧草。陳余不以為然,不嚴(yán)守井陘,堅決主戰(zhàn)。
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cè)翼,隱伏待擊。次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并在綿河?xùn)|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果然,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伏兵乘虛搶占了趙軍營寨。趙軍見此大亂。漢軍乘勢前后夾擊,大敗趙軍。韓信斬陳余,擒趙王,滅亡了趙國。
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不久,即有人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立刻為他松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并向他請教攻滅齊、燕方略。李左車認(rèn)為,漢軍士卒疲憊,戰(zhàn)斗力大減,如果和齊、燕軍隊硬拼,勝負很難預(yù)料。不如按甲休兵,鎮(zhèn)趙安民,派人以兵威說降,齊燕可定。韓信采用李左車計,燕果然不伐而降。
后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diào)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后,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
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人物墓地
據(jù)查,在中國范圍內(nèi)李左車墓有好幾座個。分布在 河北的元氏 和衡水深州市 、河南開封市通許縣 、山東 等地。
后世紀(jì)念
雹泉廟
安丘有一眼雹泉,是舊時安丘八景之一。泉邊有一巍峨大廟———雹泉廟,也叫膏潤廟。廟內(nèi)供奉的正是西漢開國大將李左車。
漢朝建立以后,李左車回到祖籍山東安丘的雹泉村,遍訪老人,尋根問祖,找到了自己的祖地。從此潛心山林,修心悟道,過起了悠然的田園生活。
李左車死后第二年的陰歷五月十七,熙熙朗日的天空突然黑云蔽日,狂風(fēng)怒號,天崩地裂般的一聲炸雷,震徹云霄。待得云散風(fēng)消,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李左車生前住的院子里,裂開一道寬逾六尺的石縫,有水自巖底汩汩流出,不一刻即形成一彎清泉,如鏡面的水面上,一串串銀白色的氣泡爭相簇擁,恍若珍珠,人們嘖嘖稱奇,都說是李左車顯靈,死后不忘澤被桑梓。
據(jù)說,這一天的午時,正是玉皇大帝冊封李左車之時。玉帝感其品德剛正,將“雹神”一職封給了他,讓他掌管大地、山川、江河、湖泊、雨雪、風(fēng)雹及人間莊稼的獎懲。當(dāng)?shù)匕傩占娂娊饽遥谒呐f居遺址上建起了一座雹神廟。整個廟宇雄偉宏大,結(jié)構(gòu)勻稱,布局合理,肅穆莊嚴(yán),廟內(nèi)蒼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是廟內(nèi)4棵古松,樹圍6米左右。從此以后,這里就再也沒有經(jīng)受過冰雹的侵害。
民俗神傳說
關(guān)于雹神顯靈的傳說一直流傳,說李左車不僅靈佑鄉(xiāng)人,也澤被他鄉(xiāng)。明洪武年間,被譽為“魚米之鄉(xiāng)”的江南楚地大旱,春天種的莊稼禾枯苗干,顆粒無收,到了陰歷六月六才下雨。此時,唯有種植蕎麥方能在秋后有所收獲,然種子難求。正當(dāng)百姓無奈之時,一長須闊臉白發(fā)老翁攜一大車出現(xiàn)在江南各省的阡陌之匯總,將滿滿一車飽滿勻?qū)嵉氖w麥種無償施與百姓。問此翁家籍何處,答曰:“我乃雹泉老李!鼻锖笫w麥大收,百姓渡過荒年。
關(guān)于李左車的神話傳說,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紀(jì)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作品的敘述風(fēng)格與其如出一轍。相關(guān)傳說還被搬上了京劇舞臺。如京劇《霸王別姬》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李左車設(shè)下十面埋伏之計,并親自詐降項羽,使其深陷重圍,最后烏江自刎。
清順治年間安丘通政使劉孟寫了一首五言律:“方池一鏡開,湛湛清虛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此真景鮮,頓覺塵思冷;世上有貪泉,于人貴自省!北磉_了人們對于這一澄明清澈所在的贊美推崇。
李左村
在河南開封市通許縣城西北15公里有個李左村,李左村原名廣武鎮(zhèn)。相傳秦漢之際著名的謀士李左車曾效力于趙國,被封為廣武君。后來,他改投漢高祖劉邦,多出奇謀。到了晚年,他隱居此地著書教徒,深受百姓愛戴,死后便葬身于此。為了紀(jì)念他,后人把廣武鎮(zhèn)改名為李左村,一直延用。
史書記載
李左車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的列傳,他的事跡分別記載《張耳陳馀列傳》和《淮陰侯列傳》中。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參見:張耳陳余列傳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參見:淮陰侯列傳
歷史評價
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軍事奇才。他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yǎng)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zhàn)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yè)。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名言,還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影響深遠。
有關(guān)成語
千慮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史記·淮陰侯傳》。
楚漢相爭中,劉邦大將韓信,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和謀士李左車。一天,韓信求教于李左車。說他準(zhǔn)備攻打燕、齊,特來求教。李左車為人很有謀略,現(xiàn)作了俘虜,再三推諉。經(jīng)韓信再三請求,便答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苯又终f道:“目前不宜攻燕、齊。應(yīng)撫恤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yōu)勢兵力向燕國進發(fā),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fēng)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后實之法!表n信采納了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的國土。
以后,“千慮一得”便用來說明即使愚笨的人經(jīng)過多次考慮也會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