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朝·陳]少好學(xué),善草隸,落筆峻激,略無滯思,奔放超絕。《南史本傳、宣和書譜》毛喜,字伯武,滎陽陽武人也。祖稱,梁散騎侍郎。父棲忠,梁尚書比部侍郎、中權(quán)司馬。喜少好學(xué),善草隸。起家梁中衛(wèi)西昌侯行參軍,尋遷記室參軍。高祖素知于喜,及鎮(zhèn)京口,命喜與高宗俱往江陵,仍敕高宗曰:“汝至西朝,可諮稟毛喜。”喜與高宗同謁梁元帝,即以高宗為領(lǐng)直,喜為尚書功論侍郎。及江陵陷,喜及高宗俱遷關(guān)右。世祖即位,喜自周還,進和好之策,朝廷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高宗反國,喜于郢州奉迎。又遣喜入關(guān),以家屬為請。周冢宰宇文護執(zhí)喜手曰:“能結(jié)二國之好者,卿也!比杂屎蠹昂笾鬟。天嘉三年至京師,高宗時為驃騎將軍,仍以喜為府諮議參軍,領(lǐng)中記室。府朝文翰,皆喜詞也。
相關(guān)事件
宋書世祖嘗謂高宗曰:“我諸子皆以u2018伯u2019為名,汝諸兒宜用u2018叔u2019為稱!备咦谝栽L于喜,喜即條牒自古名賢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啟世祖,世祖稱善。
宋書世祖崩,廢帝沖昧,高宗錄尚書輔政,仆射到仲舉等知朝望有歸,乃矯太后令遣高宗還東府,當(dāng)時疑懼,無敢措言。喜即馳入,謂高宗曰:“陳有天下日淺,海內(nèi)未夷,兼國禍并鐘,萬邦危懼;侍笊钗┥琊⒅劣,令王入省,方當(dāng)共康庶績,比德伊、周。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之重,愿加三思。以喜之愚,須更聞奏,無使奸賊得肆其謀。”竟如其策。
相關(guān)成就
宋書右衛(wèi)將軍韓子高始與仲舉通謀,其事未發(fā),喜請高宗曰:“宜簡選人馬,配與子高,并賜鐵炭,使修器甲!备咦隗@曰:“子高謀反,即欲收執(zhí),何為更如是邪?”喜答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為杖順,然甚輕狷,恐不時授首,脫其稽誅,或愆王度。宜推心安誘,使不自疑,圖之一壯士之力耳!备咦谏钊恢,卒行其計。
宋書高宗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高宗將議北伐,敕喜撰軍制,凡十三條,詔頒天下,文多不載。尋遷太子右衛(wèi)率、右衛(wèi)將軍。以定策功,封東昌縣侯,邑五百戶。又以本官行江夏、武陵、桂陽三王府國事。太建三年,丁母憂去職,詔追贈喜母庾氏東昌國太夫人,賜布五百匹,錢三十萬,官給喪事。又遣員外散騎常侍杜緬圖其墓田,高宗親與緬案圖指畫,其見重如此。尋起為明威將軍,右衛(wèi)、舍人如故。改授宣遠將軍、義興太守。尋以本號入為御史中丞。服闋,加散騎常侍、五兵尚書,參掌選事。
戰(zhàn)爭
陳朝眾軍北伐,得淮南數(shù)千里之地,毛喜陳述安定邊地的謀術(shù),高宗采納了,當(dāng)日施行。高宗又問毛喜說:“我想進兵彭、汴,你的意見如何?”毛喜回答說:“我實在才能不屬于智慧聰敏者,怎么敢預(yù)測尚未發(fā)生的事。我私下以為淮左剛平定,邊地草野之民不太平,周氏開始吞并齊國,我們難輿他爭鋒,怎能以敝卒疲兵,再加深入。況且棄了舟船的有利,去踐踏車騎之地,這是去了長處,就了短處,不是吳人所便利的。我以為不如安定百姓保住境地,停止兵戈,恢復(fù)和約,然后廣泛招募英才奇士,順時而動,這是長久的計策。”高宗不聽從。后吳明徹陷沒于北周,高宗對毛喜說:“你所說的話,如今驗證了。”
太建十二年,加侍中。十三年,授散騎常侍、丹陽尹。改任吏部尚書,常侍照舊。到高宗崩,叔陵叛逆,詔中庶子陸瓊宣布旨令,命令南北諸軍,都聽毛喜的處置分配。賊人被平定,又加封毛喜侍中,增封到九百戶。至德元年,授信威將軍、丞臺內(nèi)史,加秩中二千石。
當(dāng)初,高宗委任政事給毛喜,毛喜也勤心納忠,對政事多有匡益之功,屢有諫靜,所言之事
高宗都能聽從,于是十多年間,狹小的江東開始呈現(xiàn)全盛。惟有略地淮北,沒有采納毛喜的謀略,而吳明徹最后失敗,高宗十分懊悔,對袁憲說:“沒有采用毛喜的計謀,于是到今天逭個地步,這是我的遇錯。”毛喜既已更為親近,于是說話沒有什么可回避的,而皇太子喜好飲酒為樂,每每同寵幸之人長夜共宴,毛喜曾為此諫言,高宗以此告誡太子,太子暗暗懷恨在心。至此毛喜被疏遠。
宋書初,高宗委政于喜,喜亦勤心納忠,多所匡益,數(shù)有諫諍,事并見從,由是十馀年間,江東狹小,遂稱全盛。唯略地淮北,不納喜謀,而吳明徹竟敗,高宗深悔之,謂袁憲曰:“不用毛喜計,遂令至此,朕之過也!毕布纫嬗H,乃言無回避,而皇太子好酒德,每共幸人為長夜之宴,喜嘗為言,高宗以誡太子,太子陰患之,至是稍見疏遠。
起初,后主被始興王所傷,到瘡傷愈合后便自慶,置酒于后殿,引江總以下人,展樂賦詩,后主酒醉后命毛喜賦詩。此時山陵喪事剛完畢,還不過一年,毛喜見此狀況不太高興,想要諫言,而后主此刻已醉,毛喜走上階石,假裝心臟有病,仆倒于階石下,被抬出宮。后主酒醒后,懷疑此事,對江總說:“我懊悔召毛喜,知道他沒有病,他祇是想勸阻我的歡宴,不贊同我的所為,這是故意使奸詐罷了!庇谑峭抉R申商謀道:“此人自負(fù),我想請鄱陽兄弟讓他們報仇,可以嗎?”司馬申回答說:“最終不為官所用,愿聽從圣旨。”傅緯爭辯說:“不好。若許言報仇,那將置先皇于何地?”后主說:“應(yīng)當(dāng)給他一個小郡,不許他參預(yù)人事!庇谑敲矠橛兰蝺(nèi)史。
后續(xù)
宋書喜至郡,不受俸秩,政弘清靜,民吏便之。遇豊州刺史章大寶舉兵反,郡與豊州相接,而素?zé)o備御,喜乃修治城隍,嚴(yán)飾器械。又遣所部松陽令周磻領(lǐng)千兵援建安。賊平,授南安內(nèi)史。禎明元年,征為光祿大夫,領(lǐng)左驍騎將軍。喜在郡有惠政,乃征入朝,道路追送者數(shù)百里。其年道病卒,時年七十二。有集十卷。子處沖嗣,官至儀同從事中郎、中書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