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聶恒銳(1903~1989)滿族,教授,奉天(今遼寧)新民人。1929年結業(yè)于北平師范大學化學系。1930年赴德國、法國考察,次年回國,曾任云南昆華煤鐵公司工程師,貴陽三一化學公司總工程師,1943年起,先后任貴州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東北大學教授、化工系主任。建國后,歷任東北工學院、大連工學院教授、化工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民盟遼寧省委第二屆副主任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煤炭化工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長期研究煤的預熱和快速熱分解,對褐煤快速焦化新工藝的研究取得成果。主編《固體燃料化學》(下冊)。
成就及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聶恒銳于東北工學院、大連工學院任教授和系主任。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事煤炭化工的生產、教學和科研工作50余年,是我國著名的煤化工專家。他對煤的預熱和快速熱分解,進行長期深入地研究,為我國褐煤和油頁巖的快速澎化、汽化新工藝做出了重要貢獻。
聶恒銳在煤的預熱和快速熱分解領域造詣頗深,是國家科委可燃礦物專業(yè)組及煤氣化、液化專業(yè)組成員和國務院學部委員會工科學科評審組成員。他領導的褐煤快速焦化氣化新工藝研究,由國家科委褐煤炭部投資相繼投入中試,1984年鑒定時評為技術先進,國內首創(chuàng)。他撰寫的有關褐煤和油頁巖的快速焦化氣化新工藝的學術論文在國際權威雜志發(fā)表后,引起國際同行的重視。煤化工系正在進行的國家“七五”重點工業(yè)性試驗項目褐煤新法干餾技術也是聶恒銳打下的基礎。他堅持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建設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好學風,給青年教師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社會評價
聶恒銳忠誠于人民的高等教育事業(yè),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辛勤耕耘,鞠躬盡瘁。他擔任主任達10余年之久的化工系專業(yè),目前已發(fā)展成為具有650余名教職工、2500余名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化工學院。他開創(chuàng)的大連工學院煤化工專業(yè)已成為全國高校煤化工專業(yè)的第一個博士點。1960年,他就開始招收研究生,培養(yǎng)的大學生、研究生數(shù)以千計,其中有的擔任教授、研究員和博士生指導教師,有的擔任廠長、經理和工程師、總工程師。
1950年,聶恒銳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是大連工學院最早的民主黨派成員,曾擔任遼寧省民主同盟副主任、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89年1月28日,聶恒銳因病逝世,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