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禎帝皇后。甲申國變,于坤寧宮自盡殉國,與崇禎帝合葬于思陵。
孫承恩《思陵典禮記》記載:“后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時。”“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和莊,既冊立,協(xié)謀去魏逆,稱賢功!
摘自樊樹志《崇禎傳》
朱由檢的皇后周氏,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wù)。遷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天啟六年(1626),當時的信王 朱由檢為了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后宮事務(wù)的懿安皇后,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眾多候選人中挑選了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為皇后。
由于她出身貧寒,又在藩。ㄐ磐醺┥钸^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清初歷史學家張岱在《石匱書后集》中,這樣描述周皇后:在后宮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jié)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wù),都親自動手。張岱的這些話,并非毫無根據(jù)的阿諛奉承之詞,這從周氏在后宮設(shè)置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一事,可以得到印證!冻绲潓m詞》稱贊她“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家務(wù),身穿舊衣服,把后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員分百二領(lǐng)璇宮,撙節(jié)咸資內(nèi)教功。
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贊王風。所謂親自操持家務(wù),還包括親自燒飯。天啟七年(1627)朱由檢剛剛登極時,由于魏忠賢專權(quán),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后(即朱由檢的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朱由檢是帶了家中的麥餅進宮的。進宮后,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后親自操作。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許多野史都有記載。一個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布的皇后,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罕見的。
皇帝與皇后之間情深誼篤,“上重周后賢,伉儷恩甚備”,看來是真實的寫照。《崇禎宮詞》有一首這樣寫道:湘管揮來口授余,儼然村校接天居。
何當一頓童蒙膝,遂揭雞竿下赦書。說的是這么一件事:有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太監(jiān)秦某,在坤寧宮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問他是否識字,秦某回答不識字;屎缶徒趟R字,少頃考問,秦某全部忘記,被罰跪階下;实垡娏诵χf:我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皇后佯裝嗔怒說:壞了學規(guī)。秦某謝恩而起。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細節(jié),人們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間那種尋常夫妻談笑諧謔之情。
所生子女
1、皇太子 朱慈烺。
2、 懷隱王朱慈烜,早殤。
3、 定哀王朱慈炯。
4、坤儀公主(待考)。
5、昭仁公主。(一說袁貴妃生)
6、長平公主 朱徽娖。
關(guān)于長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會引發(fā)是否為周皇后的疑問,因為明史將公主的年齡記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實齡算,便說其生于1628年,有些人按虛齡算,便說其生于1629年。實際上,《崇禎長編》明確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宮出。”又于崇禎十六年的記錄里說:“帝諭禮部:u2018朕長女年已及笄,禮宜擇配,卿部榜諭官員軍民人等,年十四五歲,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報名,赴內(nèi)府選擇。u2019皇長女婚禮應(yīng)用府第及冠服等儀,敕所司如例造辦!
而公主年紀,甲申年十六的說法僅僅存在于明史,其余史籍均作年十五,并都寫明為周皇后所出,與《崇禎長編》記錄公主生于“崇禎三年,中宮出”相符。因此明史應(yīng)是記錯了公主年齡。
1、《長平公主誄》:長平公主者,明崇禎皇帝女,周皇后產(chǎn)也。甲申之歲,淑齡一十有五。
2、《人海記》:長平公主 崇禎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瑣聞》:長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禎甲申,年十五,議降周太仆子世顯。
4、《春明夢余錄》: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產(chǎn)也。甲申年十五,傷后臂肩際,明年九月成婚。
5、《明宮詞》:帝入壽寧宮,長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所以,公主生于崇禎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虛齡十五,應(yīng)是無疑的。
至于傳說長平生母乃王順妃,王順妃為信王府的選侍,生下長平后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養(yǎng)的故事,實際并無任何史料出處,最早來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說情節(jié),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問·明末春秋》,卻被后人廣泛引用。
附《明末春秋》相關(guān)情節(jié)
林佩芬著.天問:明末春秋(上冊),文匯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話才說完,一個宮女進來報喜:“啟稟皇后,王選侍生了——是位公主!”“哦,太好了!”一聽這喜訊,周皇后高興極了,王選侍本是她的貼身婢女,個性柔順忠實,主仆間的感情一向很好,在崇禎皇帝還是信王的時候,她被選為信王妃,王選侍就跟著她進了信王府,做了選侍。后來。熹宗薨逝,因為三個兒子全都夭折,所以傳位皇弟信王,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王選侍則依舊為選侍。去年兩人先后懷孕,時間上差了兩個月左右,到了今年,便是兩個小生命先后來到人間了。
原先派去給王選侍道喜、賞賜的秀香卻慌慌張張地三步并做兩步跑了回來。她跑得滿臉通紅,一進宮門,幾句話更是講得上氣不接下氣:“啟稟皇后王選侍她……血崩……”“什么?”周皇后一聽,心中立刻一驚,連忙問著:“怎么會……”秀香幾乎哭出聲來:“奴婢才到那里,接生的產(chǎn)婆都已經(jīng)急得團團轉(zhuǎn)了……奴婢不懂那些,只有跑了回來……”周皇后立時打斷她的話,沉聲的吩咐侍立的太監(jiān)道:“快召太醫(yī)……”一面又回頭吩咐幾個老成的嬤嬤們道:“秀香是個小姑娘,還是你們過去看看才使得上力,產(chǎn)后血崩可不是件小事!”于是,這一天,她的情緒整個的陷入了焦慮與不安中;一邊不停的派出太監(jiān)、宮女們來來回回的去看望王選侍的狀況來向她報告,一邊又是唉聲嘆氣,又是焚香向天禱告的折騰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崇禎皇帝結(jié)束了和臣下們的談話,來到坤寧宮中,她才勉強的藏起愁容,強扮起笑臉來迎接。
她用征詢的眼光看著崇禎皇帝,臉上卻流露著乞求的神情:“賞王選侍一個u2018妃u2019位吧!”話雖出口,心中卻沒多少把握,因為,以宮中的慣例,如果生的是皇子,生母即使出身寒微,封妃的機會還是很大,但如果生的是公主,一切就難說了;可是,此刻的崇禎皇帝懸念著國事,根本心不在焉,也就無可無不可的隨口應(yīng)了一句:“好吧!就封她個妃吧!你替我想個名號,明早上朝我就叫人辦去!”這下,周皇后喜出望外,立刻拜倒在地:“謝萬歲爺——臣妾先替王選侍謝萬歲爺隆恩!”說著,隨即吩咐身后的一個宮女道:“你快去紿王選侍報喜,告訴她萬歲爺已經(jīng)答應(yīng)封她為妃了,讓她安心靜養(yǎng)吧。”
帝后軼事
1、崇禎二年二月四日,周皇后為崇禎帝生了皇太子。這自然使崇禎帝十分高興,這也是他們夫妻恩愛的象征。明王朝歷時近三百年,共十六個皇帝,以前的中宮從未有生子者。崇幀朝中宮生子是個唯一的例外。中宮都成婚早,隨著年長和嬪妃的增加,這些皇帝大都喜歡和年輕貌美的嬪妃待在一起,這自然就大大減少了和中宮待在一起的時間。這正是以前中宮無子的重要原因。由周皇后破例生子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她和崇禎帝的感情是較深的。
2、 夏季的某一天,周皇后穿著薄如蟬翼的暑衫在梳洗,崇禎帝躡手躡腳地走到她身后,撩撥她的頭發(fā)。周皇后隨手往后一甩,差一點打在崇禎帝的瞼上。這時恰巧一個送瓜果的內(nèi)侍看到了,周皇后十分窘迫,崇禎帝則一笑了之。
3、 因農(nóng)民軍掘毀鳳陽皇陵,崇禎帝減膳撤樂,不吃肉食,以示與天下將士共甘苦。周皇后見崇禎帝形體日益消瘦,十分心疼,便親自烹制了些帶肉的食物呈進,結(jié)果被崇禎帝拒絕。這時恰好周皇后的母親來宮中,對崇禎帝說,自己夜里做夢時見到了孝純太后,說到崇禎帝——天比——天消瘦,竟流淚不止,并說:。為我語帝,食勿過苦!边@顯然是借崇幀帝生母來勸崇禎帝。這時周皇后送來肉食,崇幀帝思念到生母,又為周皇后母女的厚意所感動,遂向生母畫像拜了又拜,然后才進餐。他和周皇后“相向而泣,淚盈盈沾案”。
4、坤寧宮太監(jiān)秦氏,一日周皇后問他識字否,他說不識,周皇后就寫幾個字教給他,過一會兒再問,他又忘了。周皇后便罰他跪在臺階上。崇禎帝笑嘻嘻地對他說:“我向先生求求情,請她對你免罰,怎么樣?。周皇后則邊笑邊嗔道:“壞了學規(guī)!边@個小宦官遂謝恩而起。
5、 周皇后也有與崇幀帝不和的時候。有一次二人起了爭執(zhí),崇禎帝對周皇后大罵。周皇后不敢罵崇禎帝,便直呼“信王!信王!。而不稱他皇上。還有一次,二人在交泰殿話語偶不合,崇禎帝一下子將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本來就身體瘦弱.從來不曾受此屈辱,遂數(shù)日臥床不起,也不吃飯,甚至要自殺。崇禎帝馬上就感到很后悔,便命宦官賜給她一床貂皮褥子,并問候起居。周皇后這才勉強開始進食。
6、 有一次,田妃因過而被崇禎帝斥居啟祥宮,三個月未予召見。這對田妃是個很嚴厲的懲罰。有一天崇禎帝和眾后妃一起賞花,周皇后請崇禎帝也把田妃召來,崇幀帝未答應(yīng)。這時周皇后便自作主張,派車子將田妃接至花園,大家遂和好如初。田妃為此十分感謝周皇后的厚道。
7、 眾后妃之間自然也少不了——些爭風吃醋的事。有一天晚上崇禎帝宿于袁女己處,周皇后已預(yù)先得知。第二天周皇后見到崇禎帝,問道:“昨宿于何處?”崇禎帝頗感難堪,“囁嚅久之”,終于說出了一個字:“袁!敝芑屎笱鹧b笑了笑,便未再說什么。
8、 宮中很少演戲。十七年間,宮中只演過兩次戲,一次在崇禎五年周皇后生日時,召來戲班演了五六出《西廂記》,另一次在崇禎十四年,演《玉簪記》一兩出。每當此時,后宮諸色人等幾乎傾巢而出,崇幀帝也到場坐上一會兒。宮中有專設(shè)的戲臺,以前宮中經(jīng)常演戲,崇禎朝大概是最少的了。
后宮軼聞
崇禎繼位后立周氏為皇后,冊封田氏、袁氏為貴妃。皇后周氏是蘇州人,后來徙居大興。明熹宗天啟間選入信王府邸。周皇后性情嚴慎,曾經(jīng)有一次敵寇緊急,她婉轉(zhuǎn)對崇禎說:“我家在南中還有一處家居!背绲澰傧爰殕,周皇后就不說了。大概她的意思是避寇南遷,至于其他的政事,周皇后從不參與。
袁貴妃在周皇后面前處處謙退,對宮中內(nèi)外皆謹慎以待,因而和周皇后相處融洽。田貴妃有寵而驕,皇后便以禮法裁制她。
據(jù)《明史列傳》所載:田貴妃有寵而驕,后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廡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
即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宮中嬪妃向例都需向皇后朝賀,田貴妃依例來到周皇后所在的交泰殿準備向皇后朝賀,周皇后知道田貴妃在殿外,卻不宣她進殿,當時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周皇后也可傳令免禮,但周皇后卻故意拒田貴妃於殿外,而稍晚才來的袁貴妃卻先田貴妃一步進殿,且和皇后相言甚歡。過了許久,待袁貴妃離去後,周皇后才宣田貴妃進殿,行朝賀禮時,周皇后沉著臉不發(fā)一語,田貴妃行完禮後只能默默退下。
事後,田貴妃回到承乾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后的冷遇,聞后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后理論,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后之間發(fā)生嚴重的沖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后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后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后一同在永和宮賞花,由于永和宮旁便是田貴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宮,周皇后因此想起許久不見的田貴妃,便請明思宗召田貴妃一同賞花,明思宗聞后漠然不語,周皇后便命宮女用車去將田貴妃迎來,而田貴妃來了以后,周皇后與之相言甚歡,仿佛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后的心胸。
最終結(jié)局
崇禎十七年3月18日清晨,李自成率軍攻陷京城,
3月19日,紫禁城被攻陷,守衛(wèi)彰義門的太監(jiān)曹化淳開門迎敵,李自成的軍隊涌入紫禁城中,消息傳來后,身處后宮的明思宗對周皇后說道:“大勢已去!
周皇后難過的說道:“臣妾服侍陛下已經(jīng)十八年了,至些年來臣妾曾勸戒過陛下,但陛下不聽,才會有今日!”說完便抱著皇太子 朱慈烺和皇次子朱慈炯痛哭。
之后明思宗將連同皇太子在內(nèi)的三個兒子分別托付給三名太監(jiān),命送到勛戚周奎(周皇后之父)、田弘遇(田貴妃之父)家中,然后命周皇后、袁貴妃自盡(寵妃田貴妃已在前一年病逝)。周皇后領(lǐng)命后,便回到自己的寢宮坤寧宮自縊殉國,年約35歲,同日自縊殉國的還有前朝皇后—懿安皇后。
幾天以后,3月21日叛軍發(fā)現(xiàn)了在景山上吊自盡的明思宗遺體,于是連同周皇后的遺體一同移出紫禁城,停在東華門外。4月4日,命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明思宗與周皇后的遺體葬入田貴妃的園寢之中。入關(guān)后的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謚曰端皇帝,陵曰思陵。”,而周皇后也被追謚為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圣端皇后。
順治十六年十一月,以“興朝謚前代之君,禮不稱,數(shù)不稱宗”為由,去懷宗廟號,改謚莊烈愍皇帝,改謚周皇后莊烈愍皇后,而南明則追謚為孝節(jié)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
相關(guān)史料
《明史·列傳第二》
莊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蘇州人,徙居大興。天啟中,選入信邸。時神宗劉昭妃攝太后寶,宮中之政悉稟成于熹宗張皇后。故事:宮中選大婚,一后以二貴人陪;中選,則皇太后幕以青紗帕,取金玉跳脫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納淑女袖,侑以銀幣遣還。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雖弱,后必長大!币騼詾樾磐蹂。帝即位,立為皇后。
后性嚴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钡蹎栔,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至他政事,則未嘗預(yù)。田貴妃有寵而驕,后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廡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帝嘗在交泰殿與后語不合,推后仆地,后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賜后,且問起居。妃尋以過斥居啟祥宮,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門看花,請召妃。帝不應(yīng)。后遽令以車迎之,乃相見如初。帝以寇亂茹蔬。后見帝容體日瘁,具饌將進,而瀛國夫人奏適至,曰:“夜夢孝純太后歸,語帝瘁而泣,且曰:u2018為我語帝,食毋過苦。u2019”帝持奏入宮,后適進饌。帝追念孝純,且感后意,因出奏示后,再拜舉匕箸,相向而泣,淚盈盈沾案。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后曰:“大事去矣!焙箢D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蹦藫崽、二王慟哭,遣之出宮。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云“皇后領(lǐng)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shù)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謚后曰莊烈愍皇后,與帝同葬田貴妃寢園,名曰思陵。下所司給袁妃居宅,贍養(yǎng)終其身。
有宮人魏氏者,當賊入宮,大呼曰:“我輩必遭賊污,有志者早為計!彼燔S入御河死,頃間從死者一二百人。宮人費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賊鉤出,見其姿容,爭奪之。費氏紿曰:“我長公主也。”群賊不敢逼,擁見李自成。自成命中官審視之,非是,以賞部校羅某者。費氏復(fù)紿羅曰:“我實天潢,義難茍合,將軍宜擇吉成禮。”羅喜,置酒極歡。費氏懷利刃,俟羅醉,斷其喉立死。因自詫曰:“我一弱女子,殺一賊帥足矣!彼熳载厮。自成聞大驚,令收葬之。
《舊京遺事》
中宮周娘娘質(zhì)厚少文,以恭儉起關(guān)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毅宗烈皇周氏,鐘祥茂苑,天啟中選于龍邸,時皇太后崩,神廟劉昭妃主太后事,中宮之政,稟成于張皇后。烈皇后圣質(zhì)端凝,少頎頎之美,張皇后欽遲之意見于色端。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質(zhì)方?jīng)_,黃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長大,合得配信王。贊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初,嘉定伯以窮售醫(yī),而醫(yī)頗不售,家尤日窮;屎笥耋w,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崇禎元年,圣上即祚,皇后正位宸極。甲申之變,遂為一代烈母。體泉芝草,豈偶然哉?
《彤史拾遺》
1、上念寇禍,茹蔬斷庖割,后見上體瘁,具酒肴,為上解。菜上,接瀛國夫人奏。瀛國夫人者,孝純太后母也。瀛國夜夢孝純歸語上瘁而哭,言動舉止如平時。又云:“翼日有為解菜者,上勿卻也。”上持奏入宮,見后解菜,驚詢曰:“汝何以為此,豈亦有所聞耶?”曰:“無有!币蚰钕群蟠仍谮ぺ,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后,再拜舉箸,相向哭,淚溢盤槅。
2、后家本節(jié)嗇,而入典宮政,務(wù)減儉,裁宮中縻費,不為外家乞恩澤。即歲時大臣、命婦入朝賀,亦賞賚必以禮。時天下饑饉,府庫虛。上憂勞議節(jié)用,而后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廟以孝養(yǎng)故,設(shè)兩宮百戲,自宮中舊戲,以及民間爨弄,無不備。至是悉裁革,而獨留舊戲承應(yīng)。如所稱過錦戲者,仿佛古優(yōu)伶供養(yǎng),取時事諧謔,以備規(guī)諷。時旱蝗,中州賊大起,戲者作驅(qū)蝗及避賊狀。后見之,徐謂上曰:“有此耶!币蜓诿嫫弦嗥,是日遂罷戲。(原評曰:后語只三字,而仁心、靜質(zhì)、減言、嗇事種種圣德無一不見。)
3、后嚴正自處,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宮必先朝后,始行家人禮。后見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后聞寇漸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蓋意在南遷也。上問:“何從知之”,后不語。后凡有所言,不欲盡,且不欲言,外多類此。
《甲申紀事》
嘉定伯周奎,以繼室丁夫人生后。家貧,后尚幼,躬操作,不茍言笑。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后始知其異。
《崇禎宮詞》
1、 后有恭儉之德,既定位,首減椒房資用,衣浣衣,內(nèi)治克修。
2、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澤。宮中禮數(shù),加嚴于舊。定位數(shù)年矣,賜黃乃敢服。
3、 陳文莊仁錫嘗舍于周皇親家,后少時出見焉。仁錫奇其容貌,謂后父曰:“君女天下貴人。”使以通鑒教之,后以此書最詳貫。
4、 宮眷暑衣從未有用純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紗為衫,不加蓋飾。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后穿純素暑衣,一時宮眷裙衫俱用白紗裁制,內(nèi)襯以緋交襠紅袙腹,掩映而已。
5、 一日,后忤帝意,帝怒詈之。后憤甚,連呼信王云。
6、 后本大度,然以田貴威固寵,欲裁之以禮,歲時朝賀,翟車止廡下,良久方進。后御正座受其拜,拜已遽下,矜重無他言。
7、 六月某日,后著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寶石為梅花綴于衫上,對鏡梳洗。帝從后調(diào)之,后展手以捍,適為進瓜內(nèi)侍所見,后深恚焉。
8、 后喜茉莉,坤寧有六十余株,花極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綴于鬢髻。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
9、 八年三月,后諭蘇州織造太監(jiān)進草棉紡車二十四具,以教官婢,督責甚力,無一能者,后怒焚之。
10、 后母丁夫人入宮,拜畢,始行家人禮。后見母之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諍曰:“此為天下主,不可!蹦酥。
11、宮眷歲節(jié)朝賀,俱穿纻靴,或緞靴。后獨穿棉鞋,從不穿靴,想以示別也。
12、十一月,袁貴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帝幸翊坤宮,后已聞之亦。次日見帝,后固問曰:“昨宿于何處!钡蹏肃榫弥唬骸霸!焙笱鹦,帝默然。
13、五年,皇后千秋節(jié),諭沉香班優(yōu)人演《西廂記》五六出。十四年,演《玉簪記》一二出。止此兩次。
14、內(nèi)監(jiān)秦某,年十一,侍帝于坤寧宮。后問曰:“而識字否!痹唬骸安蛔R!焙蠹磳憯(shù)字教之。少頃以問,俱忘之,罰跪于堦。帝笑曰:“我請于先生,以赦汝何如!焙笤唬骸皦牧藢W規(guī)!鼻厮熘x恩起。
15、帝回宮見后曰:“大事去矣,而為天下母,當死!焙髴Q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fù)何恨!彼熳员M。
附:明朝選皇后的八級考試
明朝后宮:想當皇后要通過八級考試。在大明一朝,誰想貴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yè)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guān),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母儀天下。據(jù)《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汲取歷朝后宮亂政的教訓,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選上,為防范朝中權(quán)臣與后宮勾結(jié),規(guī)定“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間!倍移赜谶x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jié)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愿望罷了。但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guī)范,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于拿到了一張選美“準考證”;始覄t支付若干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guī)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yīng)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jiān)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復(fù)選。一般于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guān)的少女繼續(xù)列隊,太監(jiān)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fā)、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guī)定,即令“靠邊站”。然后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tài),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tài)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jiān)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臺步”,看看步姿與風韻。于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xù)參加“考級”。而太監(jiān)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于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jù)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賢惠。據(jù)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后張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選后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后選定三人,即皇后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tài)轉(zhuǎn)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著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于是欽定張嫣為中宮皇后,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后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后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為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后返回家中。據(jù)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令人不無遺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選后制度,選出來的后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相關(guān)影視形象
邵美琪飾 周皇后(佘詩曼版《帝女花》)李建群飾 周皇后(《江山風雨情》)
孫 嵐飾 周皇后(《誰主中原》,即《明末風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