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0年畢業(yè)于莆田師范專科學校,并開始從事戲曲專業(yè)創(chuàng)作,1981年以《新亭淚》成名于劇壇,被認為開戲曲歷史劇創(chuàng)作之先河。1986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共同舉辦“鄭懷興劇作研討會”;1987年,《半月談》雜志選出《中國人物·當代編劇》九位,鄭懷興與 魏明倫、 郭啟宏被并稱為“戲曲界三駕馬車”。同年應邀訪美,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年會;1990由北京《新劇本》雜志社及福建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第二次“鄭懷興劇作研討會”;1992年由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鄭懷興戲曲選》;1999年入選《新劇本》雜志社評選的“新時期中國戲劇激情大回眸20年激情戲劇人物”,《新亭淚》入選“新時期中國戲劇激情大回眸20年激情戲劇作品”;同年應邀赴臺擔任”歌仔戲編劇導演培養(yǎng)計劃“授課老師,講稿《戲曲編劇理論與實踐》于2000年由臺北文津出版社出版。其個人事跡選入《中國小百科全書》(文學藝術卷)。201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鄭懷興劇作研討會”,這是第三次在北京召開個人劇作研討會。創(chuàng)作三十年來,先后有三十多部作品登上舞臺,先后為 莆仙戲、京劇、越劇、評劇、漢劇、潮劇、晉劇、高甲戲等劇種搬演。
獲獎
莆仙戲《新亭淚》、《鴨子丑小傳》獲第一屆、第三屆全國 優(yōu)秀劇本獎。
莆仙戲《遺珠記》、《借新娘》等八個劇本先后獲福建省劇本一等獎。
電視劇《武夷仙凡界》1994獲福建省第二屆百花文藝二等獎。
電視劇《林則徐》 1997獲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
漢劇《王昭君》 2002年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
2007年第十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
莆仙戲小戲《搭渡》 08—0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項目。
晉劇《 傅山進京》 07年獲中國戲曲學會獎、第十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
08年獲得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09年全國第三屆地方戲展演一等獎;
09年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09年第十三屆中國文華劇本創(chuàng)作獎;
08—0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之一。
評劇《寄印傳奇》 08年第六屆中國評劇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和優(yōu)秀編劇獎;
09年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09年全國第三屆地方戲展演二等獎;
09年第十三屆中國文華獎;
08—0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之一。
其他
1982年,其《新亭淚》擺脫了傳統(tǒng)戲曲的忠奸斗爭、政治斗爭的窠臼,亦異于新時期對歷史單向觀照的反思文學和追溯先民部落的尋根文學,以詩人的眼光和哲學的頭腦,將世道滄桑、人生奧秘與天地大化貫通起來,對東晉內(nèi)亂作了立體透視和審美思辨,獲得首屆全國優(yōu)秀劇本一等獎。一曲《新亭淚》,牽動舉國情。十年內(nèi)亂,痛定思痛。一時間,大報小報說“新亭”,諸子百家論史劇,奉《新亭淚》為史劇之新里程碑和圭臬。之后,《晉宮寒月》《要離與慶忌》《王昭君》《上官婉兒》等相繼問世, 莆仙戲、漢劇、高甲戲粉墨登場。這些歷史劇以大題材、大氣勢、大手筆著稱,蘊含著作家對民族精神的無限景仰、人文精神的終極關懷和對社會人生等的哲理性探討。新編古代戲《青蛙記》《造橋記》《神馬賦》等,往往在神秘、朦朧的幻象、意象中寄托著深邃的哲理性。因此他也被戲曲界稱為善于思考的作家。懷興在探索戲曲這一古老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承載作者情感、哲理可能性的同時,也較早地將目光投向傳統(tǒng),改編、整理了傳統(tǒng)劇目《葉李娘》《蔣世隆》,努力搶救、恢復 莆仙戲的傳統(tǒng)表演藝術。他不僅寫精英戲,還寫《鴨子丑小傳》《阿桂相親記》等現(xiàn)代戲和《借新娘》《戲巫記》等輕松喜劇的平民戲。這些戲?qū)懙氖切∪宋铩⑿∈录,風格上小敘述、通俗化,他自稱為“業(yè)務戲”,戲曲界對此看法不一。但今天看來,他所走的雅俗兼?zhèn)涞穆肥菍Φ模缟勘葋,“他既屬于奧林匹克神界,又屬于市場上的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