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基本情況
巴登尼瑪,男,博士,2004年獲中國教育部全國優(yōu)秀教師,2007年獲四川省政府授予省教學名師稱號,現(xiàn)為四川師范大學教授,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藏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2002-2005年客座教授,甘南民族師范?茖W?妥淌,四川省藏?妥淌,四川省若爾蓋縣唐克鄉(xiāng)中心小學校名譽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多元文化與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課程理論研究、教育與社會發(fā)展區(qū)域比較等。2011年9月,巴登尼瑪教授榮獲國家教學名師,填補了川師大國家級“質(zhì)量工程”建設在教學名師獎領域的空白。
主要學習經(jīng)歷
1.2003年9月-2003年12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獲美國2003-04年度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ship;
2.1998年7月-1999年9月,2001年3月-2002年7月,挪威特邏姆斯大學東方學院visiting scholar、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科學學院visiting fellow;
3.1992年-1995年,西北師范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4.1989年9月-1992年6月在西南師范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
5.1985年9月-1987年6月,重慶教育學院讀書;
6.1978年10月-1980年3月,康定師范學校讀書;此前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讀完小學、中學、高中。
工作經(jīng)歷
1. 2003年12月至今,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 1997年4月至今,四川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3. 1995年7月-1997年4月,四川省民族事物委員會工作;
4. 1989年9月-1995年6月,在有關高校承擔教學科研工作;
5. 1987年6月-1989年9月,康定汽車運輸公司,先任經(jīng)理辦公室任秘書,后至勞動人事科主管全司職工教育工作,兼搶險隊工作;
6. 1980年12月,丹巴縣二中,教師、班主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校長;
7. 1977年3月-1978年10月,丹巴縣革什扎公社知青,民辦教師、青年突擊隊長
科研成果
一、主編:
1、世界名人的故事,共9冊,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文明的窗口叢書,共8冊,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世界名人叢書,共8冊,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安多地區(qū)鄉(xiāng)土教材》,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藏族兒童趣味叢書:《動物》,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6、《植物·理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7、《人體常識》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8、《天文·地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9、《多難興邦:教育的使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二、專著:
1、《現(xiàn)代化的回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10 版;
2、《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文化視野中的藏族義務教育課程》,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三、論文:
1、“Education situation in Tibet China, with Tangku school as a case”. National Conference, Globalizatio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versity of Bristol, British Consulate-General, Chongq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eptember 2005, Chongqing China.
2、:“The meaning of be Tibetan in Peopleu2019s Republic of China”, 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 MAY, 2003, USA.
3、“National Identity in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 CONFERECE, DEC. 2003, USA.
4、“Problems Related to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ibet”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rch-April 2001/VOL. 34, NO.2, PP 91-102. M.E. Armonk, NY 10504.
5、《論文化之概念及其內(nèi)涵》載《大渡河上游丹巴藏族民間文化考察報告》,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印,川新出內(nèi) 2001,字第106號。
6、《藏族教育之路探索》,載“教育研究”1999,3。
7、《服務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成都》,載“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1997,6。
8、《論藏族教育的語言選擇問題》 載“教育理論與實驗”1998,4。
9、《四川藏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問題》載“西藏研究”1997,1。
10、《論四川民族地區(qū)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載書《四川省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11、《藏區(qū)現(xiàn)代化——理論·實踐·政策》第十章,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2、《擁抱科學》(民文),載《東日》第41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3、《論四川民族地區(qū)的貧困、結(jié)構(gòu)與發(fā)展》載書《走向21世紀的四川經(jīng)濟》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14、《藏區(qū)學校教學語言問題淺析》載“西藏黨!1998,2。
15、"The Way Out for Tibetan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30, no.4, 1997,pp.7-20. M.E. Sharp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80 BUSINESS Park Drive, Armonk, NY 10504.
16、《建設民族共享文化是民族團結(jié)的根本》載“民族”雜志1996,4。
17、《藏族現(xiàn)行義務教育課程基本問題分析》載“民族教育研究” 1996,3。
18、《藏族教育的出路》載“西藏研究”1994,3。
19、《中華民族文化建設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載"民族教育研究”1994,4。
20、《民族兒童生活空間與義務教育課程》載“教育理論與實驗”(全國核心刊物)1994,3。
21、《論民族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載“民族教育研究”,1993,4。
22、《中國民族教育研究之路》載書《西北民族教育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獲獎情況
1、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fā)特殊津貼專家;
2、200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優(yōu)秀教師;
3、200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4、2002年四川省政府社會科學二等獎;
5、2003年度美國福布萊特(富布賴特)計劃學者獎(每年全球30人,至今中國僅一人);
6、1999-2003年四川師范大學科研十佳文科連續(xù)第一名,2004年文科第七名,2005年文科第一名,2006年文科第九名;2008年文科第二名;
7、2007年獲四川省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8、2008年四川師范大學首屆校級教學名師。
9、2011年,獲第六屆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實現(xiàn)了川師大在國家教學名師評選中零的突破。
承擔項目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文化重塑與和諧社會建設—四川地震災后社區(qū)重建研究”。
Ford基金課題:Inside the Tibetans future of Knowledge。
2003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藏區(qū)學校教育對中華民族共享文化的建設功能研究”。
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四川藏族地區(qū)教育資源浪費成因及對策研究”。
中國-挪威合作項目“人類學理論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四川藏區(qū)義務教育課程實施問題及對策研究”。
四川省教育重點研究項目“面向21世紀川、甘青藏區(qū)義務教育課程理論研究”。
與美國合作項目“四川甘孜州學校教育對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選擇與運用”。
對外交流
1995年應邀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設計“中-加合作項目,CIDA資助,中國西北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土教材研究”項目,并為中方該課題負責人。于2000年揭題。
1996年11月-12月,應邀赴挪威特邏姆斯大學訪學、講學。
1997年11月應邀赴香港大學教育科學院講學、訪學。
2001年9月-2002年9月,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后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方向)。
2003年9月-2003年12月,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新世紀學者(多元文化教育方向)。
2007年6月-2007年8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