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和八年(834)進士及第。開成三年(838),博學鴻詞登科。大中七年(853)為左補闕。后官衢州刺史。小說家,代表作品有《因話錄》六卷。
經(jīng)歷
趙璘為唐德宗時宰相趙宗儒之侄孫,其母柳氏為關中貴族,母之叔曾祖姑為玄宗婕妤,生延王玢,為肅宗弟兄。由于家世原因,作者多識典故,嫻于舊事。書中所記,乃得之于家族和親故間的異聞軼事,以及他本人的親歷往事或見聞。全書按五音宮、商、角、徵、羽分為五部分。
生平
卷一"宮部"記玄宗至宣宗朝人君言行,卷二、卷三"商部"記王公大臣妙語卓行,皆平實可信,時有自注,說明為親所聞見。卷四"角部"多透露民間流俗,如書生奔馳入京應不求聞達科,僧文淑借講經(jīng)論投世俗之好而聽者填咽,至教坊效其聲調(diào)以為歌曲。卷五"徵部"多記中央臺省制度,尤以御史臺為詳。卷六"羽部"所錄雜事涉及面更廣,如透門劍伎、便換、割治眼瘤醫(yī)術等條,都頗有價值。
后記
故《四庫全書總目》謂此書"實多可資考證者,在唐人說部之中猶為善本焉"。
因話錄研究
趙璘的《因話錄》作為唐代筆記小說中的佼佼者,以其結構新穎,內(nèi)容豐富,史料價值高等特點受到歷代學者的認可,但就《因話錄》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尚顯不夠,故筆者在系統(tǒng)整理《因話錄》全文的基礎上,分五個章節(jié)對趙璘《因話錄》做進一步的分析。 文章的緒論部分主要闡述了課題的來源、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進行了學術史的回顧。 第一章考訂趙璘的生平事跡及《因話錄》的版本。本章主要有兩大內(nèi)容,其一,考訂《因話錄》的作者趙璘的生平家世。筆者認為趙璘出生于官宦世家,有顯赫的親族,曾為朝官,所交往者以上層官僚為主,這樣的身世使他可以多識朝事,這是《因話錄》內(nèi)容可信度的有力保障。
其二,梳理《因話錄》的版本,指出現(xiàn)存書目著錄《因話錄》有六卷本,三卷本、兩卷本和一卷本四種,《稗!繁臼俏ㄒ坏牧肀,即現(xiàn)存最全的一種版本。本章還列出了5條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佚文。 第二章為《因話錄》的資料來源和內(nèi)容分析!兑蛟掍洝分饕腥齻資料來源,即得之于親見的資料,得之傳聞的資料,以及來源于對其它書籍的參考。總的來說,《因話錄》中多數(shù)內(nèi)容是趙璘自行搜集和整理的,原創(chuàng)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兑蛟掍洝返膬(nèi)容豐富,涵蓋了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對唐史研究很有幫助。
第三章分析《因話錄》的著述目的及編撰特點!兑蛟掍洝返闹瞿康挠袀鞒惺妨稀雷谧、頌揚禮教道德和辯證名物。編撰特點體現(xiàn)在結構和筆法兩個方面。結構上以五音為序構架全文,前無古人;筆法靈活,多用自注,兼有實錄與曲筆,作者常以第一人稱出現(xiàn),并時而加入評論。 第四章考察《因話錄》的史料價值。通過分析《因話錄》和兩《唐書》、《資治通鑒》相關記載的異同,考察出《因話錄》可以證史之真?zhèn)?補史之不足,為史籍提供史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第五章為結語!兑蛟掍洝窂奶浦燎骞脖76部文獻所征引,其中既有筆記小說,也有類書和正史,現(xiàn)今學者對《因話錄》亦有很高的評價,可見其影響深遠。當然《因話錄》并不完美,還是存在虛妄和偏頗之處,不過瑕不掩瑜。綜合觀之,它仍是唐代筆記中的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