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b>格特魯?shù)?middot;斯坦(Gertrude Stein,1874u20131946年),美國作家。她創(chuàng)立了一種獨特的幾乎有點孩子氣的寫作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舍伍德·安德森和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等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作者極力傳達她所謂的“持續(xù)性存在”的觀點,因此作品中摒棄規(guī)范的標點使用規(guī)則,強調(diào)印象之作而非敘列陳述,還經(jīng)常重復使用同一單詞和短語,如“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這是出自《地理與戲劇》(1922年)里的一句話,也許是她最著名的一句話。她還喜歡收集“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立體派”藝術(shù)作品,經(jīng)常鼓勵年輕作家和藝術(shù)家,這也使得她為人所稱道。
很多評論家認為《三種生活》(1909年)是她最好的作品,這部作品表達了對三位美國工人階級婦女的同情!睹绹说谋举|(zhì)》(1925年),是一部以小說化方式描述作者家族數(shù)代人的作品!稅埯惤z·托克拉斯的自傳》(1933年),在她的終身密友看來,主要是寫作者本人。她還為維吉爾·湯姆森的歌劇《三幕劇中四圣人》(1934年)和《所有美國人的母親》(1947年)創(chuàng)作了劇本。
格特魯?shù)?middot;斯坦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阿列格尼,1897年畢業(yè)于拉德克里夫?qū)W院并進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學習。1902年,她與哥哥里奧一起前往英格蘭,第二年又前往法國,她的后半生都是在法國度過,并成為亨利·馬蒂斯、帕布羅·畢加索以及喬治·布拉克等藝術(shù)家以及安德森、海明威和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朋友。1934年,斯坦回到美國巡回演講。在法國被德國占領期間,她居住在她鄉(xiāng)村的家中。在巴黎解放之后,她的公寓成為美國大兵的聚集地,她以美國大兵為題材寫下了《布魯斯與威利》(1946年)。
其他作品包括《溫柔的鈕扣》(1914年)、《創(chuàng)作就是闡釋》(Composition as Explanation)(1926年)、《如何寫作》(1931年)、《美國地理歷史》(1936年)以及《畢加索》(1939年)、《我曾經(jīng)見過的戰(zhàn)爭》(1944年)。還有幾部作品是在去世后出版,包括《最后的歌劇與戲劇》(1949年)、《兩個人:格特魯?shù)?斯坦與她的哥哥》(1951年)以及《字母表與生日》(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