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傅作霖,字叔甘,河南登封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傅作霖于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江南江安糧道。
個人事跡
康熙主持測繪的《皇輿全覽圖》,雖然是“亞洲當(dāng)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但是,它還不是完整的全國實測地圖。因為當(dāng)時新疆等地尚處于地方勢力的割據(jù)之下,清廷的測繪人員無法前往。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取得了平定準噶爾戰(zhàn)爭的勝利,測繪新疆地圖一事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二十年(1755年)六月,乾隆帝諭道:“西師奏凱,大兵直抵伊犁,準噶爾諸部盡入版圖,其星辰分野,日出入晝夜節(jié)氣時刻,宜載入時憲書,頒賜正朔。其山川道里,應(yīng)詳細相度,載入《皇輿全圖》,以昭中外一統(tǒng)之盛。左都御史何國宗素諳測量,同五官正明安圖、副都統(tǒng)富德帶西洋人二名前往各該處,測其北極高度,東西偏度,及一切形勝,悉心考訂,繪圖呈覽。所有坤輿全圖及應(yīng)需儀器,俱酌量帶往!
乾隆所說的二名西洋人,就是葡萄牙傳教士傅作霖和高慎思。他們于1738年和1751年先后來華,任職于欽天監(jiān)。為了測繪好地圖,乾隆對他們不吝封賞。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十一日,“上諭:同左都御史何國宗前往伊犁等處測量之監(jiān)副傅作霖著賞給三品職銜,西洋人高慎思著賞給四品職銜,俱準照銜食俸,其馬匹廩給亦即照銜支給。欽此!
此次測繪從巴里坤分南北兩路進行,北路沿天山北麓至伊犁,南路進入吐魯番盆地。據(jù)傳教士信札記載,“彼等曾至哈密、巴里坤、吐魯番、瑪納斯、博羅塔拉、伊犁等地。曾將緯度測出,并根據(jù)道路羅盤距離推求經(jīng)度。……作霖循北道至于伊犁,慎思赴南道,后于肅州聚齊!
乾隆對他們的工作十分關(guān)注。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他諭道:“前命何國宗等赴伊犁測量并繪輿圖,今大段形勢皆已圖畫,其余處所可以從容再往,是此等已屬完竣,何國宗及西洋人等現(xiàn)已回至肅州,閑住無事,可即令其乘驛來京,著傳諭遵行!
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平定回部,控制了南疆的局勢,完成了統(tǒng)一新疆,安定西陲的大業(yè),乾隆帝再次派測繪人員進入新疆。他令明安圖率隊前往,“按地以次厘定,上占辰朔,下列職方,備繪前圖,永垂征信!
此時,傳教士劉松齡職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被舉測繪新近征服西域一帶地圖。松齡辭,舉傅作霖、高慎思二人以自代!币虼,傅作霖、高慎思又一次踏上了赴新疆測繪的征程。
經(jīng)過中西人士近兩年的努力,此次測繪工作圓滿結(jié)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繪成《西域圖志》。在此之前,清廷還派人赴西藏重新實測,繪制了新的西藏地圖。這就為《乾隆內(nèi)府地圖》的編制提供了條件。
《乾隆內(nèi)府地圖》又稱《乾隆十三排地圖》,它是以康熙朝《皇輿全覽圖》為基礎(chǔ),添加了新疆、西藏的地圖,參考了世界地圖和俄國圖籍繪制的。這幅圖寬12尺半,高6尺半,“最主要之測繪人乃宋君榮(AntoniusGaubil),完成全工者為蔣友仁;協(xié)助者有傅作霖(FelixdaRocha)及高慎思!彼c《皇輿全覽圖》相比又大大前進了一步!痘瘦浫[圖》西到西經(jīng)40多度,北至北緯55度,而《乾隆內(nèi)府地圖》(《乾隆十三排地圖》)卻西到西經(jīng)90多度,北至北緯80度,全圖所及地域,北抵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及波羅的海、地中海和紅海,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亞洲地圖。李約瑟曾高度評價這一地圖的意義,認為:“中國在制圖方面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面!
明朝官員
傅作霖,武陵人。由鄉(xiāng)舉仕唐王,大學(xué)士蘇觀生奏為職方主事,監(jiān)紀其軍。觀生歿,倚何騰蛟長沙及各個發(fā)展階段上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它是我們認識事,改監(jiān)軍御史。永明王在全州,超拜兵部左侍郎,掌部事,尋進尚書,從至武岡。時劉承胤擅政,作霖與相善,故驟遷。及大兵逼武岡,承胤議迎降,作霖勃然責(zé)之。承胤遣使納款,大兵入城,作霖冠帶坐堂上。承胤力勸之降,不從,遂被殺。妾鄭有殊色,被執(zhí),驅(qū)之過橋,躍入水中死。
有蕭曠者,武昌諸生,為承胤坐營參將。騰蛟題為總兵官,管黎平參將事。及承胤降,令降將陳友龍招曠廷顧問,1700年任柏林科學(xué)院首任院長。數(shù)學(xué)上,與牛頓同,曠不從。已而城破,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