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進(jìn)士及第,與葉向高同屆。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兵部尚書,封大司馬,贈太子太保。邵輔忠依附浙黨,初為閣臣沈一貫親信。工部郎中任上,彈劾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詐似直,列具貪偽險”四大罪狀,御史徐兆魁也跟著彈劾李三才。而李三才連上四疏,極力為自己辯護(hù)?梢姰(dāng)時黨爭之劇烈。與孫杰謀因“匿名榜”,興大獄,迫害東林黨人。順天府府丞任上,彈劾汪文言,因此其監(jiān)生資格被剝奪。曾與姚宗文、陸卿榮、郭鞏等十三人,受徐大化舉薦,受事于魏忠賢。
著作
《補(bǔ)陀山志》《舟山志》(一稱《翁山志》)4卷,茂苑、何汝賓纂,邵輔忠校,天啟六年(1626年)。
詩詞
邵留有詩作多首,如《游補(bǔ)陀》、《蓮洋午渡》、《題靈峰寺》等!
題靈峰寺
愛此溪山好,搴衣時一登。
穿云惟谷鳥,繞屋有枯藤。
方竹留仙跡,懸崖掛瀑冰。
中天一片月,夜夜照高陵。
相關(guān)記載
概述孝哀悊皇后張氏(1606-1644年),名嫣,字祖娥,小名寶珠,明熹宗皇后,天啟元年,年十五(虛歲)四月冊為皇后, 張嫣
祥符人,其父張國紀(jì)以女貴封太康伯。
張嫣個性嚴(yán)正,很有皇后風(fēng)范,是位能母儀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齒宦官魏忠賢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客氏兩人聯(lián)手為非作歹的行徑,經(jīng)常數(shù)次在熹宗面前提起兩人的過失,更曾以身為皇后的地位處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賢和客氏對她恨之入骨,但因為張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嬪妃一般容易對付,因此兩人在背地里造謠說,張嫣非張國紀(jì)之親生女兒,以混淆熹宗的視聽。 明熹宗天啟三年。皇后懷有身孕,雖不知是男是女,卻被客氏與魏忠賢暗中陷害而流產(chǎn),此后張嫣一生未曾再生育。 除去痛恨客氏與魏忠賢兩人的行徑外,皇后張嫣還經(jīng)常不動聲色的勸諫明熹宗,期望熹宗能“遠(yuǎn)小人,近賢人”。明熹宗有次見皇后正手握書卷在讀,便問是讀何書,沒想到張嫣回說:“趙高傳”,明熹宗默然不應(yīng)。 有一次,宮門上有人投書,信中寫滿了魏忠賢的罪狀,魏忠賢懷疑是皇后張嫣之父張國紀(jì)和其朋黨;邵輔忠、孫杰等人在幕后指揮,因而下令大殺東林黨臣,希望借此動搖張嫣皇后的地位,同時她也希望能將張嫣趕下皇后的位子,好讓自己的侄孫女—魏良卿之女成為皇后。當(dāng)魏忠賢在大殺東林黨臣時,朝中開始有幾位大臣察覺到魏忠賢的心意,因而紛紛上奏彈劾張國紀(jì)等人。 之后明熹 崇禎
宗病危,遺命傳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后的明思宗朱由檢。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夠登基為帝,其中張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思宗登基后,上尊號曰懿安皇后。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眼見明朝亡國在即,明思宗命自己的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盡殉國,又揮劍砍斷了自己的長女—十五歲的長平公主之左臂,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么女—昭仁公主,至于懿安皇后張嫣,則在自己的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jié)。 清世祖順治元年,順治帝命人將張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 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謚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xié)圣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