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基本內(nèi)容
簡介
張廣建(1864-1938) 字勛伯,安徽省合肥人。屢試不第,光緒年間入淮軍聶士成部為軍佐積功保舉知縣,分發(fā)山東。以善于奉迎,為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賞識,逐漸成為袁的心腹。累升至布政使。辛亥革命期間,代理山東巡撫。民國北洋政府甘肅都督、甘肅巡撫,民國北京政府陸軍上將銜。
生平
辛亥革命期間 辛亥革命期間,任清山東布政使,后接替胡建樞改署代理山東巡撫。1912年民國成立后,調(diào)為順天府府尹(相當于今北京市市長)。在任期間建立了北京第一所女子中學順天女一中。1913年12月12日加陸軍上將銜。1914年受袁世凱的委派,有袁氏為之撐腰,帶去1個混成旅的北洋軍,由于武器精良,憑借實力順利地接替了趙惟熙而出任甘肅都督兼民政長,督理甘肅軍政大權。更加緊了軍閥統(tǒng)治,為袁世凱控制西北、陰謀復辟帝制不遺余力,因勸進有功,1915年12月21日被授予一等子爵。1916年袁世凱死后,皖系控制北京政權,以鄉(xiāng)誼靠攏皖系段祺瑞得以留任。1917年張勛復辟被任為甘肅巡撫兼將軍府煥威將軍銜。1920年直皖戰(zhàn)爭中皖系失敗后,北洋政府鑒于甘肅省內(nèi)外反張聲勢浩大。1921年被國民北京政府免職,離開甘肅到北京閑賦。1923年1月10日被國民北京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 張廣建督甘時期 張廣建督甘時期是指從1914年3月到1920年12月張廣建擔任甘肅省民政長兼甘肅都督及其離任的這段時間,當時的甘肅包括現(xiàn)在的甘肅、寧夏、青海三省。清末民初,甘肅政局十分混亂,袁世凱為鞏固自己取得的政權,于1914年派親信張廣建來甘主持甘肅政務。張廣建挾袁氏聲威入主甘肅以后,為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鞏固自己的地位,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的不當措施,導致甘肅社會更加黑暗,政治腐敗、軍事混亂、經(jīng)濟蕭條,人民怨聲載道,且兵變、民變時常發(fā)生。1921年,隨著北京政府直、皖勢力的此消彼長,張廣建失去靠山,在甘肅的統(tǒng)治無法繼續(xù),只得離甘,結(jié)束了其在甘肅近七年的督甘生涯。張廣建督甘給甘肅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阻礙了甘肅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張廣建督甘七年間,首先集中力量打擊以馬安良(馬占鰲長子)為代表的回族小軍閥實力派,由于無其他人敢與張廣建為敵,于是他便放手任用皖籍同鄉(xiāng)親信,在甘推行軍閥暴政。他們?yōu)E征賦稅,征收鴉片走私販運款,搜求名畫古玩,不惜冤獄陷害,貪贓枉法,上下成風;起用封建余孽,恢復舊禮教;在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中積極響應配合,祭孔易服。所以,在張廣建督甘的年月,人民困苦,怨聲載道,地方回漢軍閥勢力都在積極準備,伺機驅(qū)張。 辛亥革命以來,政局紛亂,各大軍閥征逐不已,對西北地方無暇問津。甘肅地方軍閥勢單力薄,亦無意問鼎中原,只是潛心經(jīng)營自己的巢壘,并未引起世人注意,乃至直皖戰(zhàn)爭后,皖系衰敗,諸馬借以“甘人治甘”的口號,發(fā)起驅(qū)張運動,這是西北回族軍閥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初出茅廬聯(lián)合爭奪政權,也是他們首次在全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次集體亮相。馬福祥、馬麟、馬廷勷、馬璘、馬鴻賓聯(lián)銜驅(qū)張的通電向全國宣布,西北回族軍閥作為一支軍事勢力,對甘肅軍政大權的要求,表明他們再也不能忍受漢族大軍閥對甘肅政治的任意擺布了。從此,國內(nèi)各界因此電文的署名,便以“五馬”作為西北回族軍閥的代稱,并且長期被沿用。這也說明國內(nèi)各界對西北回族軍閥勢力的承認。所以,在這以后,無論何人,凡是涉及西北的事物,皆不能不注意“五馬”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回族諸馬于“爭督斗見,回族諸馬于“爭督斗爭”和“易督風潮”之中,在政治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聞名全國。 直皖戰(zhàn)爭后 1920年直皖戰(zhàn)爭,皖系失敗,張去職回京。順時應變的張廣建辭職返京后深居簡出,后回到家鄉(xiāng)合肥投資興學,任蜀山農(nóng)林學校董事長。 大革命時期,1924年2月9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上將銜,人稱“張大帥”。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離開軍職,寓居天津,自此絕跡仕途,息影家園,以著述終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年回到安徽省合肥老家,因拒絕日偽政府的任命,遭到汪偽政府的迫害。 1938年在逃難途中逝世,終年74歲。 張廣建子女已經(jīng)過世,惟有92歲兒媳張育文在世,最年輕的孫子張先鵬先生現(xiàn)在是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政協(xié)委員。
撰題聯(lián)
澄懷聊自適; 清風撲人來。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澄清閣 捧來東海初升日; 窺到中原以外天。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曦明樓 此聯(lián)以夸張手法,直抒胸臆,描繪曦明時的壯觀景象,渲染了登樓的氣氛,開拓眺遠的胸懷,擴大眼界,意境幽深。 澄到無渣才算潔; 清能透底自生明。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澄江閣 此聯(lián)扣住“澄”字,以平常詞語,用假設語氣,說淺顯道理,能迪人心志,亦屬佳構(gòu)。 桃花入戶風兼雨; 春水到門船在天。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飲和池 誰趨漢苑移根至; 可有陶公卜宅來。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問柳軒 下聯(lián)“陶公”,指東晉·陶潛(365-427)。 管領名山真福慧; 皈依**廣慈悲。 ——張廣建題安徽省滁縣瑯玡寺念佛堂 四面云山半城郭; 一溝泉水小亭園。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五泉山鴻泥園 瑞應三邊,風調(diào)雨順; 谷成雙穗,人壽年豐。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中山公園瑞谷亭 俯瞰河流,百尺樓臺九曲水; 憑臨城郭,萬家煙火四圍山。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望河樓 拾級而升,放眼云山環(huán)四面; 一層更上,昂頭樓閣出重霄。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望河樓 以不滿為心,一個小亭半輪月; 是最靈之地,四時活水五泉山。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小蓬萊半月亭 五處水同源,漫泳滄浪辨清濁; 一泓冰比潔,可澄肺腑見光明。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小蓬萊洗心亭 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先民有作; 觀象于天,觀法于地,圣人成能。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五泉山天皇(伏羲)殿 小坐足怡情,四面云山,四圍樓閣; 數(shù)椽堪促膝,宜談風月,宜話桑麻。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小蓬萊四宜山房 上聯(lián)“小坐”,謂隨便坐坐,稍坐片刻!白汊椤,可使心情怡悅。下聯(lián)“數(shù)椽”,幾間小屋!按,為釘在房檁上支架瓦面的木條。此指房屋間數(shù)!按傧ァ保笇ψハ嗫拷。多形容親切交談!吧B椤保酥^農(nóng)事。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聯(lián)語嵌“四宜”二字,描寫“山房”的景色和情趣,雅詠清吟,引人入勝。 水石便能奇,況樓閣拂云,林花繞屋; 河山真大好,喜風沙凈塞,煙火環(huán)城。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拂云樓 拂云樓原名源遠樓。位于蘭州城內(nèi)黃河北岸,始建于明代。 對面五泉山,開閣筵賓,多少峰巒如侍坐; 背橫大河水,臨流洗甲,高低林木若抔戈。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望河樓 喬木久成萌,寂寞園林,何處尋故宮花草; 滄海新?lián)Q劫,聯(lián)翩裙屐,依然見漢代冠裳。 ——張廣建題甘肅省蘭州烈妃祠 烈妃祠祀明·肅王妃顏氏、顧氏、嬪田氏、楊氏。明·崇楨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蘭州后殉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