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紀亞光自小就對玉文化喜愛非常,同時具有超乎常人的鑒賞能力。2006年開始先后在云南,天津,廣東等地工作,他出色的鑒賞能力和非凡的藝術作品迅速為他打開了玉石翡翠市場,很快在業(yè)內小有名氣,并贏得業(yè)內人士一致好評。值得一提的是,紀亞光在大量實際從業(yè)過程中,學習總結出對認識和學習翡翠不同于其他的獨特見解和方法,共分為三個步驟。依次是看成品、看片料和看毛石原料。
作為新一代翡翠玉石代表人之一,紀亞光做人的準則就是君子比德如玉,推崇玉德美人德亦美,提倡向老一代前輩摩汰老師、歐陽秋眉老師以及其他老師學習,以傳承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發(fā)揚中華的翡翠玉石文化。這些年來,紀亞光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將自己切身的方法和經驗無私分享,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學生也在翡翠行業(yè)中成果顯著。業(yè)內同行和翡翠愛好者親切地稱其為”翡翠哥”。
中國玉文化的歷史追溯有八千載之久,源遠流長!抖Y記》稱:“古之君子必配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本又滦信c玉石所蘊品質不謀而合,君子溫文爾雅,玉石溫潤養(yǎng)性,玉石也成為君子高貴品德的體現,更加受到千人的追捧和青睞。從早期的”神玉”階段,到后來的”王玉”時期,再發(fā)展到現在的”民玉”時代,國人對玉石玉器的喜愛至深不僅沒有減退,反而更加熱烈,范圍更加廣博。
個人成就
紀亞光對于翡翠玉石人應該做什么,怎么去做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紀亞光做人的標桿準則就是君子比德如玉。他非常佩服前輩摩汰老師,歐陽秋眉老師以及其他為翡翠行業(yè)和傳承玉文化的有貢獻的前輩們和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玉德美人德亦美。他認為,現階段的翡翠玉石人不僅僅是把玉石作為生意來做,更重要的是如何發(fā)揚八千年玉文化所承載的精神內涵以及如何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應盡的社會責任等為目標。只有真正理解和把這些作為目標的翡翠玉石人才是真正愛玉之人,懂得”德玉”之精髓,才是值得敬佩的行業(yè)者。紀亞光對認識和學習翡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法,具體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看成品。
翡翠分大小件,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類型,價錢也不同,以及雕工。需要看成品積累經驗判斷價格。特別提醒,翡翠賭石所涵蓋的系統(tǒng)知識非一般人所能領悟的,慎碰賭石,否則會多走彎路,無端浪費錢財。
第二步:看片料。
成品的前身就是片料,什么樣的片料出什么樣的掛件,起什么樣的貨,片料雕刻以后叫毛貨,即沒有經過拋光的半成品,其出水效果和拋光后成品的價值都要學習才能準確的判斷價格。
第三步:看毛石原料。
毛料從沒有切片的明料到半賭料在到蒙頭料也就是全賭料。只有把前面兩個步驟學好了才能看料 。
這三步要按部就班的學習才能把翡翠學好,這是紀亞光在大量實際從業(yè)過程中學習總結的觀點。行業(yè)的發(fā)展是靠無數個樂于學習和奉獻的翡翠人一起努力分享心得和知識。很多老前輩把自己的經驗都無私的分享,讓后人有學習的機會,希望更多朋友了解和領悟中國玉文化所承載的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等,將玉文化發(fā)揚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