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平生
歐陽炯生于唐昭宗乾寧三年,卒于宋太祖開寶四年,年七十六歲。少事前蜀王衍,為中書舍人。蜀亡,歸后唐,為秦州從事。孟知詳鎮(zhèn)蜀替號,又為中書舍人。廣政十二年,(公元九四九年)除翰林學士。累拜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后隨孟昶歸寧,歷翰林學士,轉(zhuǎn)左散騎常待。又善長笛,太祖曾召他在偏殿吹奏。后因事罷職。以本官分司西京卒。炯性好詩歌,嘗擬白居易諷諫詩五十篇。所作詞今四十八篇。見《唐五代詞》又為趙崇祚所編花間集作序。
前蜀亡,歸后唐,為秦州從事。孟知祥鎮(zhèn)成都,歐陽炯返蜀。后蜀時官至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兼修國史。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從孟昶降宋,曾任翰林學士。開寶四年(971)嶺南平,議遣歐陽炯祭南海,炯稱病不出,被罷職,不久去世。歐陽炯能詩,“雖多而不工”。仕后蜀時曾擬白居易諷諭詩50首以獻,受到孟昶嘉獎。又善長笛,工詞。其詞多寫艷情,風格汗麗,有的流于淫靡。《蕙風詞話》說他的〔浣溪沙〕“相見休言有淚珠”,“自有艷詞以來,殆莫艷于此矣”。但他也有少數(shù)詞作,如寫南方風物的《南鄉(xiāng)子》、《江城子》和《漁父》等,內(nèi)容與格調(diào)遠出于艷詞之上。歐陽炯還曾為《花間集》作序,述花間詞的宗旨、淵源,反映了當時這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藝術(shù)趣味!∑湓~現(xiàn)存40余首,見于《花間集》、《尊前集》、《唐五代詞》。事跡見《宋史·西蜀世家》、《十國春秋》!W陽炯之詞傳世不多,然而卻多有絕妙之筆。比如他的《清平樂》: 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春杏蒂,春燕舞隨風勢。 春幡春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雖然在意境上確實沒有出彩的地方,于一般描寫春愁的詩詞無二,但是用字的確別有特色。詩詞句句重復同一個字,五代之前早已有之,如《西洲曲》中 重復的“蓮”字。但是歐陽炯八句竟然用了十個“春”而一點不感覺別扭,真可謂之奇文也!然而不可以為這是文字游戲,詩中有此體,詞中亦缺此體不得!上闋歐陽炯從石階縫隙中長出的春草、絲細的春雨、飄落的春杏來讓人產(chǎn)生冬去春來,季節(jié)更替的感覺。然而“忽見陌頭楊柳色”春天已經(jīng)到來,自己卻孤身一人,閨婦如何能不“悔叫夫君覓封侯”?“春幡”乃是春天出游插在鬢角的小春旗,如今丈夫在外,雖然已經(jīng)到了杏花的飄飛季節(jié),春旗還閑置在那里,無心收拾。可見閨婦在等待中的矛盾、惆悵的心情。最后兩句乃是說她做了個好夢,夢見心愛的人回家了,夢醒后卻只有思念陪伴她。歐陽炯就是這樣已不結(jié)為結(jié),給人們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細品其中滋味,不能不讓人擊節(jié)贊嘆!
個人作品
歐陽炯(896-971),益州華陽(今屬四川成都市)人。他生于唐末,一生經(jīng)歷了整個五代時期。在前蜀,仕至中書舍人,國亡入洛為后唐秦州從事。后蜀開國,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六十六歲時官至宰相。廣政二十八年(965)后蜀亡國,入宋為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以本官分司西京卒,時年七十六歲。歐陽炯性情坦率放誕,生活儉素自守。他頗多才藝,精音律,通繪畫,能文善詩,尤工小詞。今存文兩篇,見《全唐文》、《唐文拾遺》。詩五首,見《全唐詩》、《全唐詩外編》、《全唐詩續(xù)拾》。詞四十七首,見《花問集》、《尊前集》。
歐陽炯曾擬作白居易《諷諫》詩五十篇上孟昶,惜已不傳。其長篇古詩《貫休應夢羅漢畫歌》和《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內(nèi)容充實,筆力蒼勁又具有浪漫色彩,都堪稱五代詩中佳作。他的詞也享有盛譽,影響廣泛,[菩薩蠻]、[更漏子]諸詞都從巴蜀遠播西北的敦煌。不過歐詞的風貌卻與其詩有明顯差異,多表現(xiàn)閨情,當其詞筆一旦觸及深有所感的內(nèi)容時,還能寫出[更漏子]("三十六宮秋夜永")那樣的宮怨詞和[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那樣旨在揭示荒淫亡國的詠史佳作。歐陽炯作詞上承溫庭筠,尤擅長委婉含蓄地表達女子情懷,如[獻衷心]:"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如此間景間情,曲曲折折、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別的內(nèi)心感受,在五代詞中并不多見。不過歐實"(《蜀八卦殿壁畫奇異記》)的觀點相通。歐陽炯重視歌詞的形式,也重視歌詞的內(nèi)容,只是他認為,曲子詞主要是為上層社會游樂歌唱"用資羽蓋之歡"的,詞是艷曲,而文人詞又不同于民間詞。因此在詞的傳統(tǒng)上,他特別肯定和推重李白的[清平樂]和溫庭筠詞,認為五代花間詞正是這一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歐陽炯詞論的這種主張有進步意義,也有局限,但它卻代表著部分花間詞人的看法,他們的創(chuàng)作實踐也與此基本一致。
其他作品
【浣溪沙】
落絮殘鶯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滿爐煙。
獨掩畫屏愁不語,斜欹瑤枕髻鬟偏。此時心在阿誰邊。
【又】
天碧羅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風如舞透香肌。
獨坐含 吹鳳竹。園中緩步折花枝。有情無力泥人時。
【又】
相見休言有淚珠。酒闌重得敘歡娛。鳳屏鴛枕宿金鋪。
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
【三字令】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羅幌卷,翠簾垂。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香燼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澹薄,惹相思。
【南鄉(xiāng)子】
嫩草如煙。石榴花發(fā)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淥。鴛鴦浴。水遠山長看不足。
【又】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游人沙上女;仡櫋Pχ赴沤读止。
【又】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兹缸詰z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又】
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又】
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耳墜金 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頭招遠客。
【又】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又】
袖斂鮫綃。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頭蘆酒滴。鋪葵席。豆蔻花間<走坐>晚日。
【又】
翡翠鵁鶄。白蘋香里小沙汀。島上陰陰秋雨色。蘆花撲。數(shù)只魚船何處宿。
【獻衷心】
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ト,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
【賀明朝】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zhuǎn)。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
碧梧桐瑣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又】
憶昔花間相見后。只憑纖手。暗拋紅豆。人前不解,巧傳心事,別來依舊。辜負春晝。
碧羅衣上蹙金繡。睹對對鴛鴦,空 淚痕透。想韶顏非久。終是為伊,只恁偷瘦。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鳳樓春】
鳳髻綠云叢。深掩房櫳。錦書通。夢中相見覺來慵。勻面淚,臉珠融。因想玉郎何處去,對淑景誰同。
小樓中。春思無窮。倚欄 望,暗牽愁緒,柳花飛起東風。斜日照簾,羅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鶯語殘紅。
(以上十七首晁本《花間集》)
【南歌子】
錦帳銀燈影,紗窗玉漏聲。迢迢永夜夢難成。愁對小庭秋色,月空明。
【漁父】
擺脫塵機上釣船。免教榮辱有流年。無系絆,沒愁煎。須信船中有散仙。
【又】
風浩寒溪照膽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墜,翠煙輕。撥剌游魚幾個驚。
【巫山一段云】
絳闕登真子,飄飄御彩鸞。碧虛風雨佩光寒。斂袂下云端。
月帳朝霞薄,星冠玉蕊攢。遠游蓬島降人間。特地拜龍顏。
【又】
春去秋來也,愁心似醉醺。去時邀約早回輪。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淚新。恨身翻不作車塵。萬里得隨君。
【春光好】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翦卻,掛斜陽。
【又】
花滴露,柳搖煙。艷陽天。雨霽山櫻紅欲爛,谷鶯遷。
飲處交飛玉斝,游時倒把金鞭。風飐九衢榆葉動,簇青錢。
【又】
胸鋪雪,臉分蓮。理繁弦。纖指飛翻金鳳語,轉(zhuǎn)嬋娟。
嘈囋如敲玉佩,清泠似滴香泉。曲罷問郎名個甚,想夫憐。
【又】
磧香散,渚水融。暖空蒙。飛絮悠揚虛空。惹輕風。
柳眼煙來點綠,花心日與妝紅。黃雀錦鸞相對舞,近簾櫳。
【又】
雞樹綠,鳳池清。滿神京。玉兔宮前金榜出,列仙名。
疊雪羅袍接武,團花駿馬嬌行。開宴錦江游爛漫,柳煙輕。
【又】
芳叢肅,綠筵張。兩心狂?涨矙M波傳意緒,對笙簧。
雖似安仁擲果,未聞韓壽分香。流水桃花情不已,待劉郎。
【又】
垂繡幔,掩云屏。思盈盈。雙枕珊瑚無限情。翠釵橫。
幾見纖纖動處,時聞款款嬌聲。卻出錦屏妝面了,理秦箏。
【又】
金轡響,玉鞭長。映垂楊。堤上采花筵上醉,滿衣香。
無處不攜弦管,直應占斷春光。年少王孫何處好,競尋芳。
【西江月】
月映長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淺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幾叢蘆葦。
扁舟倒影寒潭里。煙光遠罩清波。笛聲何處響漁歌。兩岸蘋香暗起。
【又】
水上鴛鴦比翼。巧將繡作羅衣。鏡中重畫遠山眉。春睡起來無力。
鈿雀穩(wěn)簪云鬢綠。含羞時想佳期。臉邊紅艷對花枝。猶占鳳樓春色。
【赤棗子】
夜悄悄,燭熒熒。金爐香盡酒初醒。春睡起來回雪面,含羞不語倚云屏。
【又】
蓮臉薄,柳眉長。等閑無事莫思量。每一見時明月夜,損人情思斷人腸。
【女冠子】
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艷情多。綬帶盤金縷,輕裙透碧羅。
含羞眉乍斂,微語笑相和。不會頻偷眼,意如何。
【又】
秋宵風月。一朵荷花初發(fā)。照前池。搖曳熏香夜,嬋娟對鏡時。
蕊中千點淚,心里萬條絲。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玉樓春】
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綠楊風送小鶯聲,殘夢不成離玉枕。
堪愛晚來韶景甚。寶柱秦箏方再品。青娥紅臉笑來迎,又向海棠花下飲。
【又】
春早玉樓煙雨夜。簾外櫻桃花半謝。錦屏香冷繡衾寒,怊悵憶君無計舍。
侵曉鵲聲來砌下。鸞鏡殘妝紅粉罷。黛眉雙點不能描,留待玉郎歸日畫。
【更漏子】
玉闌干,金甃井。月照碧梧桐影。獨自個,立多時。露華濃濕衣。
一向。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樣。雖叵耐,又尋思。怎生 得伊。
【又】
三十六宮秋夜永,露華點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銅壺。明月上金鋪。
紅線毯,博山爐。香風暗觸流蘇。羊車一去長青蕪。鏡塵鸞影孤。
【定風波】
暖日閑窗映碧紗。胸清水浸晴霞。數(shù)樹海棠紅欲盡。爭忍。玉閨深掩過年華。
獨憑繡床方寸亂。腸斷。淚珠穿破臉邊花。鄰舍女郎相借問。音信。教人羞道未還家。
【木蘭花】
兒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來書不寄。閑庭獨立鳥關(guān)關(guān),爭忍拋奴深院里。
悶向綠紗窗下睡。睡又不成愁已至。今年卻憶去年春,同在木蘭花下醉。
【清平樂】
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
春幡細鏤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
【菩薩蠻】
曉來中酒和春睡。四肢無力云鬟墜。斜臥臉波春。玉郎休惱人。
日高猶未起。為戀鴛鴦被。鸚鵡語金籠。道兒還是慵。
【又】
紅爐暖閣佳人睡。隔簾飛雪添寒氣。小院奏笙歌。香風簇綺羅。
酒傾金盞滿。蘭燭重開宴。公子醉如泥。天街聞馬嘶。
【又】
翠眉雙臉新妝薄。幽閨斜卷青羅幕。寒食百花時。紅繁香滿枝。
雙雙梁燕語。蝶舞相隨去。腸斷正思君。閑眠冷繡茵。
【又】
畫屏繡閣三秋雨。香唇膩臉偎人語。語罷欲天明。嬌多夢不成。
曉街鐘鼓絕。 道如今別。特地氣長吁。倚屏彈淚珠。
(以上三十首朱本《尊前集》)
詩詞評價
歐陽炯詞,艷而質(zhì),質(zhì)而愈艷,行間句里,卻有清氣往來。大概詞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覯。其《定風波》云:“暖日閑窗映碧紗,小池春水浸晴霞。數(shù)樹海棠紅欲盡,爭忍,玉閨深掩過年華?獨憑繡床方寸亂,腸斷,淚珠穿破臉邊花。鄰舍女郎相借問,音信,教人羞道未還家。”此等詞如淡妝西子,肌骨傾城。歐陽炯所撰《花間集敘》展現(xiàn)了花間詞的類型風格:“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是以唱《云謠》則金母詞清,挹霞醴則穆王心醉。名高《白雪》,聲聲而自合鸞歌;響遏行云,字字而偏諧鳳律!稐盍贰洞蟮獭分洌瑯犯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爭高門下,三千玳瑁之簪;競富尊前,數(shù)十珊瑚之樹。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tài)。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有唐已降,率土之濱,家家之香徑春風,寧尋越艷;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嫦娥。在明皇朝,則有李太白之應制《清平樂》詞四首,近代溫飛卿復有《金筌集》,邇來作者,無愧前人。今衛(wèi)尉少卿字弘基,以拾翠洲邊,自得羽毛之異;織綃泉底,獨殊機杼之功。廣會眾賓,時延佳論,因集近來詩客曲子詞五百首,分為十卷。以炯粗預知音,辱請命題,仍為敘引。昔郢人有歌《陽春》者,號為絕唱,乃命之為《花間集》。庶以陽春之甲,將使西園英哲,用姿羽蓋之歡;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廣正三年(940)夏四月大蜀歐陽炯敘!睂N恼撛~,實始于歐陽炯此序。它不僅是詞集序文之濫觴,庶幾亦可視為詞論之權(quán)輿。此序介紹了《花間集》編著時間、文化背景、編選目的、風格特點,以及唐以來詞曲的演進軌跡。這無疑是花間艷詞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表現(xiàn)出以艷為美的詞學主張,用其“清艷之辭”以助歌妓演唱“嬌嬈之態(tài)”的創(chuàng)作功用,以及詞體在藝術(shù)方面的和律、香艷、富貴等特征,同時也確立了溫庭筠作為“花間鼻祖”的地位,準確地把握住了花間詞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花間詞風的總體風貌,具有彌足珍貴的詞學思想史以及文學理論價值!痘ㄩg集》的命名,是對十八家詞的贊頌,揭示了花間詞人共同的風格傾向。本為美玉,猶加雕琢;本為鮮花,尚予剪裁!鞍自圃谔欤搅曜猿。道理悠遠,山中間之。將子無死,尚復能來”。清詞麗音的《白云謠》曲,偏由神仙中人西王母唱出;美酒佳釀,又使周穆王怡然心醉。花間詞人的這類作品猶如歌于郢中的《陽春》《白雪》:或似鸞鳳之鳴,優(yōu)美動聽;或如激揚清樂,聲遏行云;而字字皆與十二韻律諧和!拔糅擞懈琛蛾柎骸氛,號為絕唱,乃命之為《花間集》”。故“花間”者,喻美文也!痘ㄩg集敘》指出了花間詞人所崇尚的審美追求及其詞所具有的風格特征:富麗精工,美輪美奐,秾麗典雅;ㄩg詞首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綺麗的畫面;ㄩg詞人多寫女性化了的香艷之情,描摹纖柔的心緒;ㄩg詞人也以極大的專心和樂趣去描摹精美的物象,表現(xiàn)美人的冶艷。其情感是纖細纏綿的,這樣的情感憑藉細微精美的物象款款傳遞,往往把天地山川、鳥獸動物、居室用物、情狀意態(tài)等描寫得輕靈細巧,極盡精美之能事。他們用濃墨重色、鏤金錯彩、工筆細描、富麗精巧的筆調(diào)來塑造藝術(shù)形象。僅以溫庭筠為例,其詞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由綺麗華艷的辭藻染就的斑斕絢爛的色彩和風神旖旎的景致。據(jù)《花間集》所收的六十六首溫詞進行統(tǒng)計,視覺方面用“紅”字多達十六次,如“艷紅”、“愁紅”、“紅袖”、“紅粉”等,嗅覺方面用“香”字多達二十次,有“香車”、“香閨”、“香腮”、“香霧”等,這些訴諸感官的秾麗藻匯,使得其整個詞作籠罩在金碧輝煌、暖香醉人的氛圍之中。生活于此種環(huán)境里的富家女子,自然也是明艷動人的。溫庭筠在描摹這些女性形象時,特別注重對其頭飾、服飾的精雕細刻,僅只十余首《菩薩蠻》中就有“翠翅金縷雙鸂鶒”、“寶函鈿雀金鸂鶒”、“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等處,真是雕繢滿眼,美不勝收,都是借物飾和環(huán)境的華美來烘托女性的雍容華貴。由溫庭筠之詞不難看出整個花間詞偏重藝術(shù)感知、風流華美、熏香掬艷、眩目醉心的綺麗美質(zhì)。
另一方面,《花間集敘》借用樂府《楊柳》、《楊柳枝》、《大堤》、《大堤曲》、《大堤行》等歷代相沿的名曲;或古詩中的“芙蓉”(《古詩十九首》其六)、“曲渚”(何遜《送韋司馬別》)那樣的名篇,說它們曾經(jīng)使文豪大家,如楚國春申君的三千門客“皆躡珠履”;如晉代石崇出示巨大的珊瑚樹以競爭高下。這樣引起“綺筵公子”、“繡幌佳人”或傳抄或演唱,盛況空前。贊古以喻今,顯然是對花間詞而發(fā)的。
《花間集敘》指出了花間詞依聲填詞、娛賓遣興的詞體特點。音樂是聲合鸞歌、偏諧鳳律;歌詞則是楊柳之句、芙蓉之篇。這一切都是為了“助嬌嬈之態(tài)”“以姿羽蓋之歡”。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李煜時指出:“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所謂“伶工之詞”,就是以溫庭筠等花間詞人為代表的應歌娛人之詞,其因調(diào)成言,依聲填詞,反映了詞體初期詩樂結(jié)合、雅俗合流的種種狀況,詞因此稱作“曲子詞”,花間詞為“詩客曲子詞”。
晚唐五代詞所配合的“燕樂”,是一種新興的融合了外來音樂因素內(nèi)在的俗樂,它不像雅樂、清樂那樣中正平和,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而是很有刺激性和感染力。特別是墮入到晚唐五代上層社會的享樂生活之后,燕樂中的軟媚性便大大地發(fā)展了起來。在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酒宴歌席上,軟綿柔靡的曲調(diào)更能迎合欣賞者的口味。音樂的這種柔靡化也便促成了花間詞作的軟媚化。歐陽炯在《花間集敘》里就詳盡地描述當時的演唱盛況:“莫不爭高門下,三千玳瑁之簪;競富尊前,數(shù)十珊瑚之樹。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正好反映了花間詞的適俗性。
三是對“南朝宮體”詩的看法,也指出了唐以來詞曲的演進過程。歐陽炯對唐以前的艷體詩雖無微辭,但于“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后,緊接著云:“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睂m體詩有所批評,應該說還是相當客觀的。王國維于《人間詞話刪稿》中曰:“讀《花間集》、《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臺新詠》!碧拼娙伺c歌妓交往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笆暌挥X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譴懷》)。何止一個杜牧之!即使“奉儒守素”的杜甫,“唯歌生民病”的白居易,也從未諱言。“有唐已降,率土之濱,家家之香徑春風,寧尋越艷;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嫦娥!痹~當時是由歌妓來演唱的,是一種和樂之詩。這樣,“綺筵公子”,“文抽麗錦”,“繡幌佳人”,“拍按香檀”,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在陳、梁宮體詩中,我們看到一些寫女人的冶容媚態(tài),錦衣繡衾,美玉佳玩。類此的人、物在花間詞中也絕不少見。所異者,在意趣,在情味,在雅俗。前者抱的是狎邪態(tài)度,猥褻情懷;而后者則景真情切,典雅奇麗,多為佳構(gòu)。因此,歐陽炯標舉李白和溫庭筠:“在明皇朝,則有李太白之應制《清平樂》詞四首,近代溫飛卿復有《金筌集》,邇來作者,無愧前人。”贊許韋莊以及眾多的詩客曲子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