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樊增祥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xué)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署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避居滬上。袁世凱執(zhí)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chǎn)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簡介

    樊增祥(1846年至1931年)字嘉父,號云門,別字樊山、天琴,別署天琴居士、武威樊嘉等,晚年自署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縣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卒于民國二十年,年八十六歲。天性聰穎,美姿容,工為文章。游京師,為李慈銘所稱。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后,歷陜西宜川、渭南等縣知事,累官至陜西布政使、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北京國民政府參政院參政。清末民初著名晚唐詩派代表詩人、文學(xué)家、藏書家、書法家。入民國,寓北京,文酒過從。增祥工于詩,好為艷體,其《前后彩云》二曲,尤有名,死后,遺詩多至三萬余首,其判牘亦佳,文墨吏奉為圭臬。著有樊山全集,傳于世。

    性喜藏書,早年家貧,無書可讀,自中舉人之后,與藏書家繆荃孫多書信來往。又結(jié)識了張之洞,方開始肆力購書與藏書,歷時30余年,倫明稱“所藏多為舊抄宋元人詩集,蓋《永樂大典》輯佚原本,法梧門舊藏也”。還收藏有李慈銘晚年日記手稿數(shù)冊。藏書樓名“樊園”,藏書20余萬卷,書畫、碑帖之屬,10余巨簏,齊白石在西安曾觀其所藏朱耷、金農(nóng)、羅聘、徐渭、石濤諸名家畫幅多幅,并深受影響,畫花鳥由工筆而變?yōu)閷懸。又與海上遺老組詩社名“超社”。所藏書在其晚年就開始流散,過世后,先后被張元濟、傅增湘等藏書家收藏多種,倫明亦藏有其明刻舊本數(shù)種。藏書印有“天琴道人樊增祥”、“樊園收藏”、“今是先生藏本”等。

    1931年辛未3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著有詩集《云門初集》、《北游集》、《東歸集》、《涉江集》、《關(guān)中集》等50余種,后皆收入《樊山全書》,詞集有《五十麝齋詞賡》,亦收入《樊山全書》等傳世。

    人物生平

    早年講學(xué)

    其父樊燮,湖南永州鎮(zhèn)總兵。樊增祥四歲由母自課啟蒙,十一二歲通聲律,能詩文。十三歲時父罷官,家境貧困,命著女兒裝,禁野游,鎖戶嚴課。咸豐十一年(1861)隨父遷宜昌(其父曾任宜昌府中營游擊)。

    同治六年(1867)樊增祥鄉(xiāng)試中舉。同治九年(1870),時任湖北學(xué)政(管一省教育的學(xué)官)的張之洞到宜昌視學(xué),看到樊增祥的詩文,十分欣賞,推薦他為潛江傳經(jīng)書院院長,主持講席。樊增祥的母親徐太夫人因長子讱初英年早逝,不愿樊增祥出遠門。但是不出去做事又無以養(yǎng)家糊口,因此樊增祥每年數(shù)出數(shù)歸。他在潛江的生活方式,是其早年清貧生活的一個縮影:每天伙食費不超過三十錢,生性不愛好肉食,曾有詩云:“肉食堪憐骨相乖,閉門旬日學(xué)清齋!庇袝r到集市上買湯、餅盛于一個器皿中,連柴火費也節(jié)省了。節(jié)余的薪金全部交給母親,奉養(yǎng)家人。徐太夫人知道兒子有嗜書之好,每次都給些錢讓他去買書。樊增祥因教學(xué)而旅居潛江三年,境內(nèi)風(fēng)景古跡,課余多有踏訪,對于潛江的民俗、飲食、文化、水患等,均十分諳熟!稘摻s詩十六首》中多有關(guān)于當(dāng)時潛江民俗風(fēng)物的相關(guān)記載。同治十年(1871)秋八月,曾任安陸縣教諭的潛江人郭美彥(字夢蓮)病逝,樊增祥為其寫了挽詩,稱道其學(xué)問品行。愛書成癖的樊增祥時常去萬家(曹禺叔高祖萬芾)借書。城西有一處私人讀書的地方,是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吳述洵的叢桂山房,樊增祥慕名而來,也寫下了游覽詩句。

    樊增祥

    幕僚生涯

    光緒四年(1878)秋樊增祥入荊州幕府,冬天又到武昌張之洞幕府,充當(dāng)幕僚。張之洞成為樊增祥的官場導(dǎo)師和后臺。張之洞勸導(dǎo)樊增祥不要專攻詞章之學(xué),要多做經(jīng)世學(xué)問,“書非有用勿讀!币龑(dǎo)樊增祥在社會中立足,并走上仕途。光緒元年(1875)樊增祥30歲時,第一次精選自己1870年后所寫的500多首詩詞,分上下兩卷編為《云門初集》。張之洞贊其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表現(xiàn)出了“精思、博學(xué)、手熟”的驚人才華,往往能把“人人意中所欲言而實人人所不能言”的內(nèi)容,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在自己的詩詞中。在交友中,樊增祥先后與文學(xué)家李慈銘、陶子珍、袁爽秋等人結(jié)下深情厚誼,詩詞唱和,“文宴無虛日”。著有《北游集》、《金臺集》、《水淅集》等7部著作。

    仕宦升遷

    光緒三年(1877),32歲的樊增祥進京會試,終于考中進士。樊家在恩施、宜昌兩地迎賓宴客3天,當(dāng)眾燒掉了“洗辱牌”。光緒十年(1884),樊增祥前往陜西宜川任知縣,走上仕途從政路。任職7個月,調(diào)居省府,后又到咸寧(今西安)、富平、長安任知縣。光緒十八年(1892),樊增祥再任咸寧知縣。1893年2月至1898年7月赴渭南任知縣。執(zhí)政期間,他雖“勞形案牘,掌箋幕府,身先群吏”,仍在閑暇時間“結(jié)興篇章,怡情書畫”,將自己的詩詞整理,編成20余集,1894年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集付梓刻印。

    據(jù)說樊增祥在渭南執(zhí)政期間,十分注意嚴法、宅心、平恕。由于他長期處于貧困的生活中,養(yǎng)成一種堅毅的性格,能自行其志。他經(jīng)世30多年,精于人情世故,加之經(jīng)常出入張之洞府,受張點撥,對文官從政之路十分精通,在執(zhí)政時以果斷的作風(fēng)、出眾的才能受到各方面好評。樊增祥在渭南任知縣的第四年(1896年),到過一次北京,因俄國軍隊入侵,樊增祥看到了戰(zhàn)亂留下的陰云,使他滿懷凄涼。從1896年秋到1897年夏,寫下感懷時事的詩100多首,后編為《身后云閣集》。從1884年到1898年的14年中,樊增祥先后任職10年,期間結(jié)識不少文化名人,勤于詩詞寫作,每日均有詩作記錄在卷,經(jīng)修訂后出版詩詞集20余冊,還集斷案《批判》12卷。其師友對《批判》頗有贊譽:“古今政書雖多,但能切情入理、雅俗共喻的,恐怕要以樊的判辭獨有心得。”

    樊增祥這一時期的詩,有少數(shù)體現(xiàn)他的報國之志。他在《再題岳王廟壁》的詩中寫道:三字沉冤郁未伸,風(fēng)波亭事劇悲辛;抑锌`虎添公案,湖上騎驢有故人。期間,樊增祥因詩而出名,詩詞創(chuàng)作達到頂峰時期。僅出版的《樊山文集》就有15冊、60余卷,分為《樊山集》、《樊山自敘續(xù)集》、《樊山批判》、《樊山公牘》、《樊山時文》5個部分。他“歡娛能工,不為愁苦之詞,艷體之作”。其作品受唐詩宋詞影響較深,喜歡用典,講究對仗;其駢文言辭華麗,鋪排自如,很有文采。

    在他的作品中,長篇敘事詩《彩云曲》、《后彩云曲》負有盛名,前曲寫于1899年,后曲寫于1913年。《彩云曲》石刻現(xiàn)在還存在陶然亭慈悲庵。

    樊增祥清末民初與周樹模、左紹佐并稱“楚中三老”,與易順鼎一起被稱為兩湖詩壇的“兩雄”,在全國也有很高的名氣。他與李慈銘、陶子珍、袁爽秋往來密切,有“李樊”、“陶樊”、“袁樊”等之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在大沽口登陸,進逼津京,樊增祥應(yīng)召至京,以道府在武衛(wèi)軍任事。乃密奏慈禧,力請移避長安,并先期趕回長安籌策“迎鑾”。以扈駕功,于同年11月擢升皖北兵備道,著留“行在”辦事,充政務(wù)處提調(diào),因得日近宮廷。慈禧曾手諭皇帝:“自今機要文字,可令樊增祥撰擬,仍當(dāng)秘之,勿招人忌也!狈饺魏螅诔⒅性鲈O(shè)政務(wù)處,負責(zé)處理軍機政務(wù)。次年6月升為陜西省臬司,8月慈禧回京前又調(diào)署陜西布政使。再次年,實授甘肅布政使,光緒三十年(1904)調(diào)任江寧布政使,宣統(tǒng)二年(1910)署理兩江總督。他的詩作《中秋夜無月》:“亙古清光徹九洲,只今煙霧鎖浮樓;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苯柚星锾礻師o月,抒發(fā)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樊增祥又將自1896年至1903年7年間所著詩詞整理修訂成17卷,這是他第三次將詩詞結(jié)集付印。交刻時,附有自敘3000多言,并有表達他意愿的手跡詩一首,印在文集的扉頁上:自有高歌動鬼神,樊英才調(diào)信無倫;誰說壯地多浮響?未許東川說替人。一入蓬萊依日月,七傳號劍照麟麟。如今小試神明宰,種稻公田為養(yǎng)親。1909年至1911年5月,樊增祥積極支持保路運動。

    遺民終老

    辛亥革命后,樊增祥退居滬上,湖北軍政府禮迎回鄂任民政長,固辭不就。民國元年(1912)袁世凱篡竊大總統(tǒng)位,去京任參議員、參政。袁“登基”前日,集群臣賜宴瀛臺,曾領(lǐng)班獻詩。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進言自請祿位。晚年閑居北平,以詩酒自遣,曾為梅蘭芳改訂京劇部份臺詞,經(jīng)樊增祥修改過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洛神》等京劇的道白與唱詞,頗有文采,這對梅蘭芳在京劇上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有藏書樓名“樊園”,藏書20余萬卷,書畫、碑帖之屬,10余巨簏,又與海上遺老組詩社名“超社”。民國二十年(1931)病故。

    人物軼事

    立志雪恥

    樊增祥的父親樊燮,原是湖南長沙的一名總兵,為人貪財且大字不識,頗為時人不齒。一日,樊燮向上司湖南巡撫駱秉章匯報情況之后,因為沒跟駱秉章的師爺告辭,就被他大聲地叫了回來,還對其罵道:“王八蛋,滾出去。”罵了之后竟還踢了他一腳,兩人當(dāng)場廝打起來。后來,師爺建議駱秉章上奏參劾樊燮貪污驕縱,最終罷免了樊燮的總兵職務(wù)。這位師爺不是別人,就是日后威名遠震的清廷軍機大臣左宗棠。樊燮被革職返鄉(xiāng)后,十分咽不下這口氣,就在庭院中修了一座讀書樓,把兒子關(guān)在讀書樓上讀書,要他立志超過當(dāng)年羞辱過自己的師爺左宗棠。為達此目的,還特制了一塊“洗辱牌”,上寫昔日左宗棠罵他的話:“王八蛋,滾出去”。從此,他重金聘請名師為兩個兒子執(zhí)教,不準兩個兒子下樓,并且給兒子們穿上女人衣褲,并立下家規(guī):“考秀才進學(xué),脫外女服;中舉人,脫內(nèi)女服;中進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無罪。”樊燮每月初一、十五必帶其二子跪拜祖先神位,在洗辱牌前發(fā)誓。后到抗日初期,史學(xué)家劉禹生到恩施“尋云門老輩故居”,仍見樊家樓壁上,尚存稚嫩墨跡“左宗棠可殺”五字。樊增祥兄長早死。他不負其父所望,把對左宗棠的家恨埋在心里,發(fā)憤苦讀考秀才、中舉人、中進士、點翰林,一直做到江寧布政使權(quán)署兩江總督。

    獨鐘金雞

    樊增祥對十二生肖中的“金雞”十分偏愛,他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曾將雞的五德抄錄于案頭自賞,對幕僚也常以此為談資。據(jù)《江寧光緒朝名宦》記載:荊楚樊增祥氏,尤喜金雞,常書條幅于壁贊之,謂雞有五德:“君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此乃文、武、勇、仁、信五德!贝送,他在江寧(今南京)做官時,于元旦貼“雞”于門。他說,雞能司晨,金雞一唱天下白,黑夜逝去。坊間常論:鬼怕雞鳴,皆因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動,雞一啼,鬼魅打道回府。畫雞貼于門上,可祈福祛災(zāi)。樊增祥可算是恩施人將敬雞的習(xí)俗傳于江浙的第一人。

    情誼白石

    畫報題名

    20世紀20年代,中國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畫報熱潮,三五個同好集資創(chuàng)辦的私人畫報是畫報的主流,但像《北平畫報》自創(chuàng)刊到終刊,一直由一個人主持的畫報還不多見。
    1928年8月5日,報人李樂天在北平創(chuàng)辦了《北平畫報》,樊山老人(即樊增祥)題寫刊名,主編、編輯、出版、發(fā)行均由李樂天一人負責(zé)。畫報“純屬營業(yè)性質(zhì),同仁集資合辦,以求文藝之大同,任何黨派均不加入,任何機關(guān)均不聯(lián)絡(luò)”,以“破除寂寞,增進興趣,負載義之神的使命,散布藝術(shù)于人間”為辦刊宗旨。社址設(shè)在北平西四帥府胡同10號。約于1929年7月出刊至第41期終刊。

    《北平畫報》為藝術(shù)類刊物,自稱“以研究文藝、提倡美術(shù)為主旨,至于國家政治、社會新聞,概不刊載”。周刊,逢周日出版,8開本,四版,道林紙,銅版印刷,以圖為主,圖文并茂。同期畫報一版、四版多為廣告,獨《北平畫報》幾乎沒有廣告。圖片有名人、名伶、明星、學(xué)校高材生、名人書畫、人體攝影、各地風(fēng)景、漫畫、印譜等。文字以戲劇評論、新片簡介、影星介紹、畫家小傳、時事新聞為主。其封面極為獨特,在當(dāng)年流行的美人照上襯托以恰當(dāng)?shù)睦L畫作品,并配有“題畫”,說明畫作緣起和寓意。
    面對當(dāng)年數(shù)家短命畫報的相繼?,深受經(jīng)濟困擾的主編李樂天,在第30期《餞行》一文中,在為?媹箴T行的同時,也不無感慨地寫道:“《北平畫報》是北平市畫報中的落伍者,落伍的報,獨個的人,存在可以沒有什么可能性,死之神或要來握手了……希望你們也在那里歡迎我——《北平畫報》。”但從畫報內(nèi)容上看,畫報之所以能夠堅持近一年,是因為它有樊山老人父子、王君異、韓楣楣、李小雪等文壇、畫界大家作為畫報的固定作者群,而且在全國各地甚至日本、英國都有其特約攝影記者?形迦嫊蹙惖穆,韓楣楣的長篇小說《戰(zhàn)痕》、李小雪的《半霞庵菊話》、鐘鳴的《蓬室叢談》和怡翁的小說《墜鵠攀云記》、《八怪戲蜂記》、《從何談起》以及每期一方的退思堂藏印譜。從第32期開始刊登時政新聞,如《孫中山逝世四周年的紀念活動》、《林森演講》、《上海伶界與晶報風(fēng)潮始末》等。
    題寫刊頭的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一作云門,號樊山,晚號天琴老人,近代藏書家、詩圣、書法家。湖北恩施人,清光緒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喜詩文及收藏書籍、古畫,其詩文浮艷,以《彩云曲》詠賽金花事負名。藏書樓名“樊園”,藏書20余萬卷,書畫、碑帖之屬,10余巨簏。又與上海遺老組詩社名“超社”。著有《樊山集》、《樊山公牘》、《二家詠古詩》、《二家詞抄》、《東濱草堂樂府》、《微云榭詞選》、《時文》等。畫報幾乎每期都有他自創(chuàng)自書的詩詞歌賦,讀者一方面可以領(lǐng)略“詩圣”在詩詞上的深厚造詣,一方面可以一睹老人的精湛書法。其子樊季瑞是漫畫專欄的固定作者,曾以筆名“KD、非叛徒、楚國男子”等見諸報端。畫報創(chuàng)刊不久他因患腦溢血而不幸病故,時年僅35歲。為此,畫報特出版“追悼已故名藝術(shù)家KD先生專號”,介紹其生平,刊登其遺墨,尤其是樊山老人的《哭瑞兒》一文,以八首詩串聯(lián)全文,表達了父親對兒子深厚親情和深切懷念,讀來,使人心痛,讓人心酸。

    治印潤格

    時為文壇名宿的樊山老人曾為名不見經(jīng)傳的齊白石親手撰寫治印潤格:“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廣以漢尺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樊增祥。”為齊白石的人品、畫藝做了一個最好的廣告。一時傳為畫壇佳話。此后,齊白石的詩也深得樊山老人的精髓。故而,齊白石先生非常感激、敬重他,不但時常到他家看望,而且還在寒冷的冬季為他送去了溫暖鵝絨被。

    為此,樊山老人在畫報第26期撰寫了律詩《樊山老人謝齊白石先生贈鵝絨被歌》,表達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和對齊白石的謝意:

    “狂飚吹沙白鵝鳴,雪毛忽□弋人矰。舍身己入頭鵝宴,頸絨腹毛柔不勝,

    天地生材必有用,食肉寢皮人所能,氈毛付予彈花手,長弓槌做霹靂聲,

    凈揀欲過楊花白,厚積乃如燈草輕,短發(fā)四從賽龍女,布衫七斤美衲僧,

    長可八尺寬五尺,六十四銖猶未盈,踏里不裂棋子布,作面須用獨窠綾,

    白石山人憐我老,珍重卷贈如瑤瓊,固南一生好獨睞,非人不暖徒虛名,

    得此便抵熱玉暖,貂狐寧識有霜冰,雪夜鳥薪萬錢值,亦如白衣送酒傾,

    今夕奇溫勝繒絮,如蘭中蛹繃中嬰,體著林敷柔若面,臥聞哈囈甜甚餳,

    繩床紙帳拜君賜,更勝蘢鵝道士情,夢到借山梅花下,直待八甎紅日醒!

    這首詩見證了樊山老人與齊白石先生的深厚情誼。(本文“□”為替換文獻中無法辨認的字)

    慧眼識珠,樊增祥為齊白石訂制潤格全文

    齊山人筆單 樊増祥撰

    齊山人筆單,并序。

    湘潭齊山人,少貧,有奇慧,能雕繪萬象,斤風(fēng)鏤冰。王湘綺先生見其印譜,奇賞之;招至門下,教之讀書,學(xué)為詩。有國初六家風(fēng)格;畫山水、人物、禽蟲、花果,入毫發(fā)粗,兼有u2018四王五惲u2019、朱耷、道濟、金農(nóng)、羅聘之長;尤工美人,軼余集、改琦而上之近世顧洛、費丹旭,不中作仆也。山人性孤,冷湘撫;某公雅相知重,遣材官持百金往聘,至門,問齊先生,且道撫部意。有衣短布衣此應(yīng)客曰:山人出游未歸;素不入官府;不敢受金。材官怒馳去。短衣此即山人也。湘人求畫、求篆刻皆弗應(yīng),獨善湘潭郭葆蓀、桂陽夏五彝;兩君居關(guān)中,招山人來游關(guān)中。求畫、求篆刻,此一不應(yīng)如在湘中。時與余一見如舊,今當(dāng)偕五彝入都,余謂都中求畫求篆刻,此當(dāng)十倍;秦楚深閉,固拒而不得,不若高其價以待之。唐解元賣青山之錢以辦蔬飯,自有煙嵐氣息。持歸章親,香逾蘭黍矣。今以愚意逐列價目如左:白石草衣畫,寫意山水條幅,毎幅二十金,工細此倍之。寫意美人條幅,每幅二十金,工細此倍之。寫意花鳥人物每一條幅十六金,工細此倍之。團扇摺扇每柄四金,工細此八金。冊頁每部八開,此十六金;十二開,此二十四金。方廣漢尺,一尺為本,加大此倍之,工細此倍之。手卷長至尺,此十二金,加長一尺則加四金,工細此倍之。逾丈此百金,三丈此三百金。凡卷逾二丈,皆先收筆資,十年后交畫。傳真無論直幅、橫看,每幅百金。印章價,常用之印毎字一金。印在方廣逾寸,此毎字二金,加大此照加。石徑二分,字若黍粒,此毎字十金?棠怪颈頍o價。細刻白竹扇骨無價。此其大略也。永興殘?zhí),一u2018鶴u2019字,易斗米;一u2018口u2019字,易數(shù)金;東坡u2018枯木竹石u2019,月須米五斛,酒數(shù)升,以十年計,即須六百石米,乃易一畫。而皇甫持正之三千字,三千匹絹猶為廉矣。余為山人評定價目,皆從其至少此;世有解人,當(dāng)不我訝!

    光緒癸卯三月朔,天琴居士手定。

    齊山人筆單 樊増祥 撰書 金陵天渡樓收藏


    文學(xué)成就

    樊增祥師事張之洞、李慈銘,常與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詩派代表詩人,“生平以詩為茶飯,無日不作,無地不作”,詩稿達30000首。早年喜愛袁枚,繼而好趙翼,后宗尚溫庭筠、李商隱,上溯劉禹錫、白居易。他“論詩以清新博麗為主,工于隸事,巧于裁對”,“尤自負其艷體之作,謂可方駕冬郎(韓□)”(陳衍《石遺室詩話》)。集中次韻、迭韻之作很多,因難見巧,炫才夸富,失之浮艷俗濫。但他為人并不佻達,主張“詩貴有品”,雖自言“平生文字幽憂少”,但遭遇重大事變,也不能不變得“賈傅悲深”,庚子后寫下一些關(guān)切時局的作品。甲午戰(zhàn)后,他接連寫了《有感》、《重有感》、《書憤》、《馬關(guān)》、《再閱邸鈔》等,痛斥朝廷重臣的賣國行為;譏刺李鴻章說:“度關(guān)不用雞鳴客,賣卻盧龍掩面歸”。他如《聞都門消息》、《庚子五月都門紀事》等,反映了庚子事變。長篇歌行《彩云曲》、《后彩云曲》,寫名妓傅彩云(賽金花)事一時傳誦,時人比之為吳偉業(yè)之《圓圓曲》。他又擅長駢文與詞,駢文辭不艱深,舒徐自如,情味濃厚;詞作也頗為清麗。

    詩集有《云門初集》、《北游集》、《東歸集》、《涉江集》、《關(guān)中集》等50余種,后皆收入《樊山全書》。詞集有《五十麝齋詞賡》,亦收入《全書》。

    得意門生

    樊增祥的潛江學(xué)生中,有兩位得意門生——“客舍經(jīng)秋復(fù)歷冬,讀書常得兩生從!币晃皇恰按司邼嵎翘撁钡乃魃(索云舫)。樊增祥寫有一首《秋夜同索生煮茶》。品茶詩詞多見于樊增祥詩集,這是見證他素有此好的早年之作。師生二人深秋夜讀,為了取暖提神,“起吹活火安銅瓶”,煮飲熱茶。只是當(dāng)年財力拮據(jù)的樊增祥買不起“官焙”的上好茶葉,只能“薄有草茗聊寄情”。因為飲茶太多,影響了睡眠,樊增祥夜半望月靜思,下床尋紙硯寫下了和索生飲茶夜讀的紀事詩。另一位是因“好讀書”而“萬事坐捐棄”的甘生。

    樊詩中說甘生“長我?guī)孜鍤q,相從問奇字。”也就是比樊年長的甘生向樊增祥執(zhí)弟子禮。甘生即潛江末科進士甘鵬云的父親甘樹椿,當(dāng)時帶著年約八歲的次子甘鵬云同到傳經(jīng)書院讀書。甘生和索生讀書處是“講舍東偏”的說詩臺,兩人自甘寂寞,埋頭苦讀。伴著附近法云寺的晨鐘,他們早已起床舉燈展卷。樊增祥任教潛江,當(dāng)然希望學(xué)生們學(xué)有所成,他的《潛江講舍題壁》詩云:“廢院經(jīng)時長綠苔,兩齋寂寞野花開。琴書草草成流寓,詞賦寥寥想異才!狈鱿榫谠娫~音韻,曾寫《戲題近人詩集示及門諸子》一首,為學(xué)生指導(dǎo)寫詩要領(lǐng)。但數(shù)年的寒窗苦讀,縣學(xué)書院中的秀才們,目的就是赴省應(yīng)三年一度的秋闈鄉(xiāng)試,爭取舉人功名。樊增祥此時寫下了長達三十四聯(lián)的《別甘生索生》。樊增祥對甘樹椿的舉子之業(yè)寄予厚望,但其真正的科舉榮耀,是得自于若干年后次子甘鵬云高中舉人、進士后,樹椿父以子榮,詔封通議大夫,此是后話。對于生活清貧的門生索生,樊增祥牽掛不已:“今茲舍汝歸,我思將焉置!迸R別前夜,樊增祥與甘生索生“炳燭黯相對,無言坐達晨。”“臨當(dāng)渡河水,一再為鼓琴。琴心一何悲,流水一何深!庶幾千里違,猶聞弦上音!睅熒酪老e的傷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久居潛江,瀕湖而居的老百姓對樊增祥這位“大知識分子”也由敬仰而親近。此時也紛紛出門相送,令樊增祥心頭為之一熱。樊增祥《將之鄂垣留別潛江諸同人》四首,原載《光緒潛江縣志續(xù)》。最新校注出版并收集樊詩相對較完整的《樊樊山詩集》(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附錄的佚詩輯中也未見錄入此詩,就視之為青年樊增祥留給潛江的一份獨特紀念吧!

    代表詩作

    【采茶詞】

    分龍雨小不成絲,晏坐齋中試茗旗。乳燕出巢蠶上簇,山家又過炒青時。

    【八月六日過灞橋口占】

    殘柳黃于陌上塵,秋來長是翠痕顰。 一彎月更黃于柳,愁煞橋南系馬人。

    【彩云曲】

    納蘭昔御儀鸞殿,曾以宰官三召見。畫棟珠簾靄御香,金床玉幾開宮扇。

    明年西幸萬人哀,桂觀蜚廉委劫灰。虜騎亂穿驛道走,漢宮重見柏梁災(zāi)。

    白頭宮監(jiān)逢人說,庚子災(zāi)年秋七月。六龍一去萬馬來,柏靈舊帥稱魁桀。

    紅巾蟻附端郡王,擅殺德使董福祥。憤兵入城恣淫掠,董逃不獲池魚殃。

    瓦酋入據(jù)儀鸞座,鳳城十家九家破。武夫好色勝貪財,桂殿清秋少眠臥。

    聞道平康有麗人,能操德語工德文。狀元紫誥曾相假,英后殊施并寫真。

    柏靈當(dāng)日人爭看,依稀記得芙蓉面。隔越蓬山十二年,瓊?cè)A島畔邀相見。

    隔水疑通銀漢槎,催妝還用天山箭。彩云此際泥秋衾,云雨巫山何處尋?

    忽報將軍親折簡,自來花下問青禽。徐娘雖老猶風(fēng)致,巧換西妝稱人意。

    百環(huán)螺髻滿簪花,全匹鮫綃長拂地。鴉娘催上七香車,豹尾銀槍兩行侍。

    細馬遙遵輦路來,襪羅果踏金蓮至。歷亂宮帷飛野雞,荒唐御座擁狐貍。

    將軍攜手瑤階下,未上迷樓意已迷。罵賊翻嗤毛惜惜,入宮自詡李師師。

    言和言戰(zhàn)紛紜久,亂殺平人及雞狗。彩云一點菩提心,操縱夷獠在纖手。

    胠篋休探赤側(cè)錢,操刀莫逼紅顏婦。始信傾城哲婦言,強于辯士儀秦口。

    后來虐婢如虺蝮,此日能言賽鸚鵡。較量功罪相折除,僥幸他年免繯首。

    將軍七十虬髯白,四十秋娘盛釵澤。普法戰(zhàn)罷又今年,枕席行師老無力。

    女閭中有女登徒,笑捋虎須親虎額。不隨盤瓠臥花單,那得馴狐集城闕?

    誰知九廟神靈怒,夜半瑤臺生紫霧;瘃R飛馳過鳳樓,金蛇舕舚燔雞樹。

    此時錦帳雙鴛鴦,皓軀驚起無襦袴。小家女記入抱時,夜度娘尋鑿壞處。

    撞破煙樓閃電窗,釜魚籠鳥求生路。一霎秦灰楚炬空,依然別館離宮住。

    朝云暮雨秋復(fù)春,坐見珠盤和議成。一聞紅海班師詔,可有青樓惜別情?

    從此茫茫隔云海,將軍也有連波悔。君王神武不可欺,遙識軍中婦人在。

    有罪無功損國威,金符鐵券趣銷毀。太息聯(lián)邦虎將才,終為舊院蛾眉累。

    蛾眉重落教坊司,已是琵琶彈破時。白門淪落歸鄉(xiāng)里,綠草依稀具獄詞。

    世人有情多不達,明明禍水寨裳涉。玉堂鹓鷺愆羽儀,碧海鯨魚喪鱗甲。

    何限人間將相家,墻茨不掃傷門閥。樂府休歌楊柳枝,星家最忌桃花煞。

    今者株林一老婦,青裙來往春申浦。北門學(xué)士最關(guān)渠,西幸叢談亦及汝。

    古人詩貴達事情,事有闕遺須拾補。不然落溷退紅花,白發(fā)摩登何足數(shù)。

    名人推薦
    • 葉廣芩
      葉廣芩,北京市人(在居西安),滿族。中共黨員,1948年出生北京。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
    • 陳彪
      陳彪(1923年11月23日-),天文學(xué)家,出生于北京,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xué),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其主要研究領(lǐng)域是太陽觀測儀器的設(shè)計制作、太陽活動周期等方面,同時致力于推進..
    •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天文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第一位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xué)家,自然界密...
    • 勒梅特
      勒梅特( Lemaitre, Georges 1894.7.17 - 1966.6.20 )比利時天文學(xué)家和宇宙學(xué)家。他提出現(xiàn)代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開始于一個小的原始“超原子”的災(zāi)變性爆炸。他提..
    • 招子庸
      招子庸,原名功,字銘山,號明珊居士。廣東南海橫沙人。招子庸出生于書香之家,其文筆矯健,詩文造詣頗深,亦善畫工筆畫,且精通韻律。清代文學(xué)家。
    • 王雱
      王雱(1044-1076年),字元澤,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文學(xué)家、法家人物。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