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好的軍官
阿瑟·珀西瓦爾(ArthurErnestPereival,1887—1966)英國陸軍中將,馬來亞總司令,以在新加坡投降而聞名。早年入伍。被認為是軍官中最有前途的一個,雖然舉止無奇,貌不驚人,不像后來的司令官那樣具有超凡魅力,但被認為具有堅強的性格,超人的膽略,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各級崗位表現(xiàn)勇敢,得到過兩次DSO戰(zhàn)斗勛章和一次MC十字勛章,后來在參謀學(xué)院受訓(xùn)和任教,這兩項工作都有出色的成績,由于上級非常重視他,人們認為他必然會被提升為帝國參謀總長。1936年他以上校軍銜被派到馬來亞,研究當?shù)胤绖?wù),他草擬的計劃后來都被采用。
馬來亞的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在法國作戰(zhàn)。1941年4月任馬來亞英軍總司令,很快被提升為中將。12月7日日本第25軍的2個師開始馬來亞戰(zhàn)役,他下屬各部門的防御力量不足的情況十分嚴重。空軍只有158架飛機,而日本有560架,英軍沒有坦克,而日軍卻有211輛,手下的兩個軍,一個(馬來亞軍,只有2個旅)完全是地方部隊,一個(印度第三軍,下轄第9和第11印度師)也沒有受過叢林戰(zhàn)訓(xùn)練,不愿離開為數(shù)不多的幾條公路,多次在被錯位的認為裝甲部隊甚至步兵也不能通過的叢林中遭到日軍的側(cè)翼包圍,唯一指望的兩艘主力艦開戰(zhàn)兩天后就被日本航空隊炸沉到海底去了。結(jié)果他除了等待增援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印度總司令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給他增援了兩個師(澳大利亞第8師和印度第17師)讓他反攻,但也沒有改變局面。
1942年2月8日夜間,日軍渡海攻入了新加坡,空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quán),盟軍方面軍需品和事務(wù)都缺乏,大批難民擁擠到新加坡,增加了維持的困難,盟軍水源也被日軍炮擊截斷,珀西瓦爾覺得除了投降沒有別的選擇,2月15日上午英軍在無線電臺豎起白旗,下午兩點通知日本25軍司令山下奉文,但山下堅持要求英軍司令本人,下午晚些時候,珀西瓦爾隨同兩個代表出城,一個參謀舉著白旗,去見山下將軍,這些商談---如果能叫商談的話--是在福特工廠的一間房子舉行的。在弄清盟軍中沒有日軍戰(zhàn)俘之后,山下就將投降書遞給珀西瓦爾。珀西瓦爾要求第二天回答,山下顯然很生氣,究竟是對珀西瓦爾生氣還是對翻譯生氣,就無從弄清了。無論如何,山下要求珀西瓦爾做出投降或不投降的明確回答,據(jù)說珀西瓦爾面色蒼白回答“投降”。就這樣結(jié)束了盟軍在馬來亞的抵抗,珀西瓦爾站在13萬軍隊的前邊,走向戰(zhàn)俘營。被日軍囚于中國東北的戰(zhàn)俘營。1945年8月獲釋,9月2日參加在密蘇里號戰(zhàn)列艦上的日本投降書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