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分布
曼西人分布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鄂畢河流域,即俄羅斯聯(lián)邦秋明州的漢特-曼西自治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根據(jù)俄聯(lián)邦2002年的人口統(tǒng)計,總人口數(shù)量為11432。
居住地方氣候
氣候惡劣︰冬季持續(xù)6個月,有2公尺(6.5呎)厚的積雪;夏季洪水氾濫,諸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及其諸支流)形成一片汪洋。
經(jīng)濟
曼西人在居住、經(jīng)濟、社會組織和傳統(tǒng)諸方面都有共同之處。主要生活來源是狩獵(傳統(tǒng)使用弓箭和矛,後來用槍),設陷阱捕獸和捕魚(使用漁網(wǎng)、魚梁、拖拉大圍網(wǎng)和下箔);馴鹿放牧通常為副業(yè),大概是在15世紀從鄰近的涅涅茨人(Nenets)那里學來的。鄂畢-烏戈爾人傳統(tǒng)上或過游牧生活,或過定居生活,視生計模式而定。在夏季獵場一般住帳篷,其永久性的冬季房舍則是木屋。小船、雪橇、馬橇或馴鹿橇為其運輸工具。
文化
曼西人以前分為許多部落,每個部落又由若干地方部族組成。不論是哪個部落中的人都必定屬于一個宗族分支,并且應該與其所屬宗族分支以外的人結婚。每個部落分支由若干部族組成,每個部族各有一個祖先或數(shù)個祖先英雄的名字,一個標示部族所有權的標志或標記、內部組織,對一個祖先的崇拜和一個圣地。
在北西伯利亞各民族中只有漢特人和曼西人有弦樂器︰一種為五弦的齊特琴(zither),只一種為單弦或雙弦的弓拉樂器(琴弓像小型弓箭的弓,以馬尾毛作弓弦)。兩種樂器的琴弦均用麋筋制成。
族源和歷史
曼西人和漢特人在族源、語言、歷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諸多共同點。其族源可追溯到1世紀中葉的額爾齊斯河流域的草原烏戈爾部落。后來一些部落遷至鄂畢河下游,逐漸形成新的民族,以捕魚和狩獵為生,生活方式為半定居半游牧。
16世紀末期,曼西人被沙俄哥薩克征服。與漢特人相比,曼西人受俄羅斯同化程度更深。 1930年,前蘇聯(lián)建立奧斯恰克-沃古爾民族區(qū),1940年改稱漢特-曼西民族區(qū)。 1960年代以來,該地區(qū)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
語言
曼西語和漢特語相近,也與匈牙利語有關,這些語言共同組成烏拉爾語系的烏戈爾語支。曼西語、漢特語和俄語都是漢特-曼西自治區(qū)的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