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傳說
作為部落的始祖,阿契美尼斯經(jīng)常被認為具有傳奇色彩。阿契美尼斯被認為是波斯諸(10到15個)部落中之一的帕薩爾加德的首領(lǐng)。波斯的皇家銘文如《貝希斯敦銘文》認為他是大流士大帝的五世祖。根據(jù)這些銘文,阿契美尼斯大約生活于西元前700年左右。這些銘文也表明他是一位“國王”,可能意味著他是伊朗人的第一位正式的國王。
除去波斯的皇家銘文,關(guān)于阿契美尼斯的確切的歷史資料非常有限。阿契美尼斯也被一些學(xué)者認為只是“波斯皇室神話中的祖先”。這些學(xué)者認為,大流士大帝殺死岳父居魯士大帝的次子巴爾迪亞(有說法是反對岡比西斯二世的祭司高墨達偽裝的)后成為波斯皇帝(沙赫),他需要證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所以他就宣稱自己是阿契美尼斯的子孫,而且他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他們認為阿契美尼斯是大流士大帝編造出來的。不過,一篇帕薩爾加德的銘文顯示,居魯士大帝也宣稱自己是阿契美尼斯的后代。
無論如何,阿契美尼德王朝從大流士大帝開始追尊阿契美尼斯,并把他塑造為王朝的創(chuàng)始人,盡管關(guān)于他的生平和事跡很少被提及。假定阿契美尼斯的存在是事實,他很可能是一名前7世紀的領(lǐng)導(dǎo)波斯一部落的戰(zhàn)士、首領(lǐng)或許是第一位國王,也是米底帝國的諸侯。西元前700年左右,阿契美尼斯以安善為中心建立了波斯王國,但仍然受埃蘭的制約。一篇前691年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時期的銘文提到辛那赫里布在今伊拉克薩邁拉附近的哈路勒城幾乎被巴蘇瓦、安贊、米底、迦勒底、巴比倫和埃蘭等國的聯(lián)軍擊敗了。這篇銘文提到阿契美尼斯是聯(lián)軍的指揮官之一,他領(lǐng)導(dǎo)著獨立的波斯安善(即安贊)軍隊,這場戰(zhàn)役就是哈路勒戰(zhàn)役。阿契美尼斯的表現(xiàn)表明安善和波斯已經(jīng)具有相當(dāng)?shù)莫毩⑿浴?/p>
古希臘的史學(xué)作家提供了關(guān)于阿契美尼斯富有傳奇色彩的信息:他們稱阿契美尼斯所在的部落為帕薩爾加德,并且說阿契美尼斯是“由一只鷹撫養(yǎng)長大的”。柏拉圖在寫波斯人的時候,認定阿契美尼斯和希臘神話中波斯人的祖先珀耳塞斯是同一人,是希臘英雄珀耳修斯和埃塞俄比亞公主安德洛墨達之子、宙斯的孫子。之后的作家認為阿契美尼斯和珀耳塞斯是兩個人,珀耳塞斯是阿契美尼斯的祖先。
波斯和希臘史料顯示阿契美尼斯的繼承者是他的兒子鐵伊斯佩斯,鐵伊斯佩斯的曾孫居魯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國!敦愊K苟劂懳摹诽岬搅髓F伊斯佩斯是阿契美尼斯的兒子。
阿契美尼斯 | |
出生 | 前8世紀波斯 |
去世 | 前7世紀波斯 |
身份 | 波斯王國的建立者、首位國王 |
家族譜
阿契美尼德家族譜(從阿契美尼斯到阿爾塔薛西斯)
阿契美尼斯(波斯國王)
阿契美尼斯波斯國王 | |||||
鐵伊斯佩斯波斯國王 | |||||
阿里亞蘭尼斯波斯國王* | 居魯士一世安善國王 | ||||
;;; | 阿爾薩米斯波斯國王* | 岡比西斯一世安善國王 | |||
希斯塔斯佩斯波斯王子 | 居魯士二世波斯和安善國王、波斯皇帝 | ||||
大流士一世波斯皇帝、埃及法老 | 阿托莎波斯公主、皇后 | 岡比西斯二世波斯皇帝、埃及法老 | 巴爾迪亞波斯皇子(可能高墨達假借其名義稱帝) | 阿爾提絲托妮波斯公主 | |
薛西斯一世波斯皇帝、埃及法老 | |||||
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波斯皇帝、埃及法老 |
*未證實的統(tǒng)治者,根據(jù)《貝希斯敦銘文》。
名字釋義
關(guān)于他的名字的詞源有多種解釋。傳統(tǒng)的說法是“聽從朋友的意見”,這種解釋是基于希臘史學(xué)家對印度-伊朗語族的研究,F(xiàn)代學(xué)者并不認為上述說法正確,基于對伊朗語支的研究,他們認為阿契美尼斯意為“以追隨者的精神為特征”。阿契美尼德家族(意為“阿契美尼斯的后裔”)得名于阿契美尼斯。
王朝歷史
阿契美尼斯為契美尼德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當(dāng)時整個波斯地區(qū)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tǒng)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后,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并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lǐng)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tǒng)治。泰斯帕斯死后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塞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后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并在其后承襲了亞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聯(lián)合阿契美尼德王國。
居魯士大帝時期隨后開始擴張領(lǐng)土。他首先公開反叛米底王國,并在公元前550年將其徹底消滅。其后,他與巴比倫結(jié)盟,以確保王國的后方不會受威脅。
公元前546—539年之間,居魯士先后征服了東部伊朗和中亞的許多地區(qū):巴克特里亞(大夏)、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亞那、格德羅西亞、薩塔吉地亞、阿拉霍西亞、德蘭吉安那、薩克人的地區(qū)、阿富汗和帕米爾高原西部的噴赤河等地,其統(tǒng)治范圍在東方接近了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地區(qū)(靠近喜馬拉雅山脈一帶)。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亞細亞強國呂底亞王國發(fā)生戰(zhàn)爭。呂底亞是一個十分富庶的國家,在其強盛時,曾控制了希臘世界和東方之間的海上和陸上貿(mào)易。米底王國滅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細亞(原屬米底,現(xiàn)已歸波斯人統(tǒng)治),從而引發(fā)了與波斯人之間的戰(zhàn)爭。居魯士率軍還擊,打敗了呂底亞,俘虜了它的國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鎮(zhèn)壓呂底亞人起義之機,征服了小亞西海岸各希臘人城邦。消滅呂底亞后,塞魯士乘著巴比倫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之時揮軍向其進攻。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居魯士入城,并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tǒng)治這個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