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梁潛(1366-1418),字用之,江西泰和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丙子科舉人。翌年任四川蒼溪縣訓(xùn)導(dǎo),后被薦任四會知縣。在任期間,愛護百姓,鏟除積弊,崇尚寬厚政治,治理民政更為勤懇。稍有閑暇,就到學(xué)舍教授諸生學(xué)業(yè)。執(zhí)政年余,百姓誠服,爭訟平息。流徙在外的人紛紛回來,數(shù)以千計。
梁潛曾先后調(diào)任陽江和陽春知縣,均有政績。每任將要離去時,百姓都群出挽留,道路滿塞,許多人流淚惜別。永樂元年(1403),召修《太祖實錄》。書成之后,被提為翰林院修撰。不久,兼右春坊右贊善,代鄭賜總纂《永樂大典》。明成祖巡視北京,屢派驛使召為隨從,多有贊許。永樂十五年(1417),成祖再巡北京,由太子朱高熾監(jiān)國,成祖親自挑選楊士奇和梁潛為太子侍從。太子高熾送給潛詩一首:“侍從有嘉士,朝端斯得人。夙昔自卿至,接見言益親。旦夕恣論納,豈獨詞華新。仲冬風(fēng)日暄,和氣如陽春。湛湛樽中酒,欣然對良晨!狈Q贊梁潛不但文章清新,而且品德優(yōu)良。
廷臣陳千戶擅取民財,成祖下令貶謫交趾。數(shù)日后,太子念陳有軍功,赦罪放回。皇帝知悉,非常震怒,立誅陳千戶。此事牽連梁潛,也被捕下獄。由于無人替他辯白,終被處斬。
梁潛有著作《泊庵集》十六卷行世。配楊氏,有四子: 梁果(字叔莊)、梁楘(字叔車)、梁楫、梁榆,皆知務(wù)學(xué)。果、楘皆舉鄉(xiāng)貢,未升。二女,長嫁袁俊,次嫁進士劉凖。
史書記載
梁潛,江西泰和人,字用之。洪武要舉于鄉(xiāng),歷知四會、陽江、陽春諸縣,有治績。永樂元年(1403),召修太祖實錄,擢翰林修撰,代為《永樂大典》總裁。官至翰林侍讀兼右春坊右贊善。十五年,成祖赴北京,與楊士奇留輔太子。讒者誣太子擅宥罪人,事連潛,下獄死。作文縱橫浩翰,風(fēng)格清雋,學(xué)者號泊庵先生。有《泊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