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科一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山西、湖北學政。升內(nèi)閣學士,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職,官至兵部尚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人物生平
父敦和為乾隆甲戌進士,湖北德安縣同知。棻少時致力經(jīng)史,博覽群書,善制科藝。23歲為乾隆丁酉(1777)孝廉,乾隆甲辰(1784)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旋授三通館纂修兼提調(diào),編輯《六書略》、《七音略》。任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時,以提拔真才實學者為己任;一反科舉不正之風,頗得名聲。
父死回紹守孝。時逢紹興大水,倡議捐賑災民。為防患水災,發(fā)起興修三江應宿閘。嘉慶元年(1796)返京,官授右贊善。不久,母病卒歸紹。丁憂期滿返京,任左贊善,旋調(diào)山西,充鄉(xiāng)試正考官。次年,晉為左右中允司經(jīng)局洗馬侍講侍讀,遷右庶子講讀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官。十二年,由少詹事簡任奉天府丞兼學正,陪都士子均敬服其才其人。十五年,還京再任少詹事,充文淵閣直閣事,遷內(nèi)閣學士、工部侍郎。旋又充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是年冬,五城編查保甲,以分別造冊,更換稽查為清諭,允施行。
十九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十一年春,署經(jīng)筵講官;六月,復授內(nèi)閣學士,稽察中書科,晉為史部侍郎署兵部侍郎。二十二年,為工部尚書。二十四年,任吏部尚書。二十五年,恭奉仁宗(嘉慶帝)遺詔賜一品官銜,庇蔭其子壽俞。八月,充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官。九月,轉(zhuǎn)任兵部尚書。道光元年(1821),身患黃疸疾癥請假回故里。死后清廷下詔悼惜并誥封原配夫人俞氏為一品夫人,余子三人均授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