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張昪(992─1077)字杲卿,韓城(今屬陜西)人。南宋初人,作者經(jīng)歷宋由盛到衰的時代。此詞為作者退居期間所作。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至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兼樞密使,以太子太師致仕。熙寧十年卒,年八十六,謚康節(jié)!度卧~》錄其詞二首。
詩歌
●離亭燕/離亭宴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隱映竹籬茅舍。
天際客帆高掛。門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危欄,紅日無言西下。
此詞當為張昪寓居金陵登臨懷古而作。起兩句鳥瞰金陵形勝所得的總體印象,“如畫”見出江山綺麗,“瀟灑”突出秋光蕭疏。以下具體描述所見景觀:蹺望江流,水天相接;俯視岸渚,村落掩映;遠處水上云帆高掛;近處村頭酒旗低垂。畫面層次分明,動靜交映,疏淡有致,展現(xiàn)了金陵古都“江山如畫”的特色。由此即景生情,引發(fā)六朝興亡之感,“漁樵閑話”,含蓋無限得失評論、歷史感喟。煞拍倚欄悵望,倒點詞旨。“紅日無言西下”,既寫現(xiàn)實場景,又暗喻政治形勢,且滲透感愴情愫,個中內(nèi)涵,令人品味不盡。
●滿江紅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皎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yè),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tì,滯留)東風,眠芳草。
這篇詞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自己不計名利、看穿富貴、超拔煩惱、悠游歲月的襟抱。上闋由超然物外的心境,歌酒吟笑的生活,雪月交輝的環(huán)境,歸結(jié)到如此生活,可以任其自然,到老無悔。下闋言富貴難保,功業(yè)無盡,貧富相差無幾,生命時光有限,推導出唯早及時游樂。末句再以攜酒游春的計劃收結(jié)。當時詞壇多以比興宛曲手法寫柔情,本篇以議論入詞,詠唱逍遙人生,在內(nèi)容、手法和風調(diào)上可謂別具面目。其中滲融著《孔子》的齊物觀和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