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教授
個人簡介
·山東文登人,1957年6月生于濟南。山東大學歷史系77級本科生,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晉職為副教授,1994年破格評聘為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治學領域為:宋代政治史、宋元明清思想文化史、歷史文獻的整理、中國歷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chǎn)業(yè)、公共歷史教育研究等。
·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特邀評委、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科評獎委員會高評委。
·山東省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基地首席教授。
·在《中國史研究》發(fā)表《論“杯酒釋兵權”》(1996)等論文4篇,《金匱之盟真?zhèn)慰肌、《論二程的天理與人欲之辨》等論文為《新華文載》全文轉載或摘要。已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獨立出版《天理與人欲》等專著二部。近年主持出版《中華野史·一千種歷代野史的整理》(泰山出版社2000)等。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山東省政府特批課題各一項。
·2001年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由于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王育濟在高等職業(yè)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 2018年12月14日-16日,作為《中國古代史》教材第二代作者代表,參加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主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山東大學《中國歷史評論》編輯部協(xié)辦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出版4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19年12月11-13日,作為高校歷史學科的學術專家應邀出席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評審會。出席會議評審的有學術專家、出版專家和財務專家300余人,其中文理醫(yī)工等各個領域的學術專家100余人。
· 2020年6月29日,由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管的山東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修學會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王育濟被推選為山東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修學會會長。
科研簡介
2001年起任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常委及人文學部主任委員。系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年—),國家社科基金評委(2002—),教育部第三屆(2002年)、第四屆(2006年)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第四屆(2008年)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委員會委員。系中國史學會理事(2004年—),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2008年—),山東省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首席專家(2006—)。
主要學術代表作為《金匱之盟真?zhèn)慰肌罚?993年)、《關于<念奴嬌·赤壁懷古>諸本互異的若干問題》(1998年)、《走出中世紀:理學、實學、樸學的嬗演及其啟蒙意義》(1994年)、《“官家”與宋代皇權的理性定位》(2005年)、《文化產(chǎn)業(yè):學術闡釋的原則與目的》(2006年)等。主持出版《中國野史.一千種歷代野史筆記的標點整理》(4000萬字)(2000年)。主編教育部部頒教材《中國古代史》(2000年)、《中國歷史文選》(2001年);主持國家精品課程《中華民族精神概論》(又名《中華名族的歷史與精神》)(200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精神的認知與教育對策研究:以史學分析和公共歷史教育為主》(2006年)。
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20年第2期上發(fā)表Keeping Abreast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ciences": Dialogue and Exchange《對話與交流:與“國際歷史科學”同行》。
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發(fā)表《發(fā)掘齊魯農(nóng)書的當代價值》(2019年04月09日)等文章。
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發(fā)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2012年01月11日)、《關于“歷史學的數(shù)字化轉向”》( 2015年08月23日)、《齊魯農(nóng)耕文明的“農(nóng)本”思想與“恒產(chǎn)”理論》(2019 年 3 月 25 日)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