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6年02月10日,陳懋章出生。
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
1979~1981年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訪問學者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從事湍流研究。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長期從事葉輪機研究,指導并參加了某壓氣機改型設計,提高了流量、壓比和效率;提出一種新型裝置,保證了發(fā)動機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穩(wěn)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
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壓氣機臺及動態(tài)測量技術”,是研制核心壓氣機的主要設備,技術含量高,對提高我國設計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在葉輪機三維理論與實踐以及粘流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發(fā)表的論文中有40篇次被美國索引刊物索引,1部專著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培養(yǎng)博士13名,博士后4名。
陳懋章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航空發(fā)動機專家,長期從事葉輪機氣動力學和粘性流體動力學研究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航空發(fā)動機領域卓有建樹。 在他指導并參加的某型發(fā)動機跨音壓氣機改型設計中,敢于闖入科學研究的“禁區(qū)”,提出了一種新型壓氣機處理機匣,保證了發(fā)動機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穩(wěn)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 故障。它為解決高負荷高通流壓氣機獲得高效率、高喘振裕度的難題,提供了實用而有效的方法,對促進我國發(fā)動機設計研制具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
主要論著有《粘性流體動力學基礎》。
榮譽表彰
在低速模擬高速的理論、旋轉流場測量技術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對提高我國設計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提出一種新型裝置,保證了發(fā)動機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穩(wěn)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獲1999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提出一種壓氣機新型氣動布局,實驗表明,表征壓氣機性能的主要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較大幅度提高;以此技術為基礎研制的發(fā)動機其性能也有較大提高,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專著《粘性流體動力學基礎》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模范教師。
社會任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氣動熱力學委員會委員、中國航空動力學會委員會委員、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理事會理事、國家攀登計劃“能源利用中熱力氣動學前沿問題”專家委員會委員、CFD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陳懋章院士在葉輪機三維流理論與應用以及粘流理論研究也取得多項成果,特別是在壓氣機大小葉片先進氣動布局、邊界層轉捩過程中三維不穩(wěn)定波發(fā)展的理論描述和旋轉物體的邊界層流動研究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