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陳師師,北宋時(shí)期東京名妓。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少年柳永混跡于煙花巷陌中,當(dāng)時(shí)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shí)柳七面!
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gè)馀杭縣宰。途經(jīng)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結(jié)識(shí)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cè)"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shí),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fā)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結(jié)識(shí)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huì)。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墻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后道:"見說蘭臺(tái)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jīng)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圣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fēng)前月下填詞。"從此,他改名柳三變,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jià)。他也樂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yè),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盡情放浪多年,身心俱傷,死在名妓趙香香家。他既無家室,也無財(cái)產(chǎn),死后無人過問。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xué)和情癡,湊一筆錢為他安葬。謝玉英曾與他擬為夫妻,為他戴重孝,眾妓都為他戴孝守喪。出殯之時(shí),東京滿城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
謝玉英痛思柳郎,哀傷過度,兩個(gè)月后便死去。陳師師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