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趙慕鶴,男,出身于地主之家,1919年(7歲)入私塾,1925年(14歲)時隨清朝拔貢趙朝儀學習鳥蟲體書法。18歲之后考進師范體系,抗戰(zhàn)期間曾到安徽阜陽第一聯(lián)合中學任教,抗戰(zhàn)勝利后,于震華文學院就讀直至畢業(yè)。
1948年國共內(nèi)戰(zhàn),趙慕鶴因黑五類身份,從金鄉(xiāng)一路南逃至金門,于1951年(40歲)偷渡到臺灣。起初他冒名頂替失蹤軍人的身份,4年后國軍改制整編,他申請屆齡退伍,用退伍證換了身份證,再去法院自訴偽造文書,把名字改回“趙慕鶴”。
學習軼事
1912年出生的趙慕鶴,2009年為鼓勵友人兒子返校念書,相約一起考研究所,結(jié)果友人兒子考上高雄地區(qū)一所大學研究所,他考上南華大學哲研所。98歲高齡的他取得畢業(yè)證書。
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說,趙慕鶴不僅是全國年紀最大的畢業(yè)生,應(yīng)可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更是國內(nèi)終身學習榜樣。趙慕鶴可說是位傳奇人物,山東曲阜師范學院普通科畢業(yè),年輕時因碰上中日及國共等戰(zhàn)爭,為避災難,流徙四方,40歲那年輾轉(zhuǎn)到臺灣,在高雄女子師范學院(后改制為高雄師范大學)任教、退休。趙慕鶴退休后,把12歲孫子接到臺灣念書,1998年孫子準備考大學,趙慕鶴為鼓勵孫子念書,決定以身作則,跟孫子一起報名大學聯(lián)考,結(jié)果孫子考上中華大學,趙慕鶴考上空中大學文化藝術(shù)系,2002年,91歲的趙慕鶴和孫子一起畢業(yè),傳為佳話。
2009年趙慕鶴再度因鼓勵年輕人返校念書,與友人兒子相約一起考研究所,也各自如愿。趙慕鶴以論文《中國書法藝術(shù)精神之研究—以鳥蟲體為中心》獲得碩士學位。趙慕鶴說,他幼年曾向一位清朝貢生學習“鳥蟲體”,這種字體每一個筆劃都是一只鳥或一只蟲,由於書寫不易,已逐漸失傳,他因精研“鳥蟲體”數(shù)十年,因此以自己擅長的書法做為研究論文題目。其書法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為兩岸唯一活著的作品被收藏者)。但他不擅長電腦,手寫稿后由同學幫忙打字完成。
老人趙慕鶴從高雄師范大學教職員退休后,74歲一個人游英國、德國、法國,87歲陪孫子考大學,91歲從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shù)系畢業(yè)。98歲取得碩士學位,現(xiàn)在到清大中文系旁聽中國文學史,如今105歲的他,仍然打算報考中文所博士班。
趙慕鶴雖只是旁聽,不用交作業(yè),但他從不遲到、不早退、不打瞌睡,教授進教室時會起立和老師打招呼,下課也會上前向教授道謝。晚上住宿舍,會到學校社團看學生活動情形,學生也和他友好互動,師生贊他是學校最美的風景。
個人生活
在那幢住了將近60年的宿舍樓里,就剩下他一個如此歲數(shù)的人。同他一個時代出生的很多同事和朋友相繼去世。他對老家——山東省金鄉(xiāng)縣有割舍不下的情懷,幾乎每年都坐飛機回老家看一下,看看遠近的親戚,回憶過去小時的時光。近年,又受金鄉(xiāng)縣文化研究熱心人士呂凌飛先生的委托,書寫回憶家鄉(xiāng)舊時文化、風情的文章,為家鄉(xiāng)文化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心意。
趙慕鶴從不忌諱談?wù)撍劳觥K缫褜懞眠z囑,再三交代好友,到時不報喪也不發(fā)訃聞。除了陪孫子讀書的那一段時間,同家人分隔海峽兩岸的他一直過著“單身漢”的生活,沒有再婚。直到他年過百歲,仍然獨立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
趙慕鶴嶄新的月歷上寫滿行程。至少,宿舍樓的院子每天都等著他打掃。愛穿一件黃色法蘭絨格子襯衫的趙慕鶴揮舞著掃帚,他的身后,磚塊已經(jīng)開始脫落的墻上,爬山虎繞了一圈又一圈,總是那么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