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孟廣林

    孟廣林(教授)

    1955年生, 江蘇濱海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常務理事與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中心刊物《世界史》學術(shù)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


    人物經(jīng)歷

    中學畢業(yè)作為知青赴黔北農(nóng)村勞動。1978年考上貴州大學歷史學系,1982年畢業(yè)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并留校,在歷史學系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考上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比較史學專業(yè)研究生,師從于著名史學家龐卓恒先生。1988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之后到貴州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任講師兼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92年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地區(qū)史、國別史專業(yè)的博士生,師從于著名史學家馬克垚先生,1995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之后至今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系任教,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思想文化史與中西歷史的比較研究,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世界歷史》《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臺灣《輔仁歷史學報》、《史學月刊》等重要刊物以及其他一些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等百余篇。此外,還獨著學術(shù)專著5部,與人合著學術(shù)專著3部,獨著教材2部,與人合著教材一部,主編學術(shù)論文集三部與教學參考資料五卷,譯著4部。1999年、2003年、2010年分獲中國人民大學第七、八、十屆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論文獎),代表作《英國封建王權(quán)論稿》2004年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著作獎)!稓W洲文藝復興史》(哲學卷)作為該12卷叢書之一,集體獲得第六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著作獎),合著的《世界文明史》2004年12月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了1999-2002年度國家社科項目“中古西歐的封建王權(quán)的研究”、2007-2010年度教育部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十三至十五世紀的英國議會君主制研究”,2013-2016年度國家社科項目“中世紀后期英國貴族群體社會政治活動研究”,并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社科項目的研究。先后到英國、美國和臺灣、香港等地訪學、講學與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歷史學系高級研究學者(2006),美國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 University)歷史學系訪問教授(2007)。

    學術(shù)成果


    二、學術(shù)成果

    (一)、專著與教材類著作

    1、《英國“憲政王權(quán)”論稿—從諾曼征服到大憲章》,獨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英國通史》第二卷,(第一作者,與黃春高教授合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 《歐洲文藝復興史》(哲學卷),獨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東!迸c“西!薄形鳉v史比較的嘗試》,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5、《英國封建王權(quán)論稿—從諾曼征服到大憲章》,獨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查理曼》,獨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凹凸文心——中國文化群體的歷史活動與思想境界》,主編兼主要作者,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8、《心學與中國社會》,副主編兼主要作者,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4年版。
    9、《世界中世紀史》,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世界中世紀史》,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1、《世界文明史》(與李世安教授合著,本人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歷史比較的新視野》,論文集,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新世界史》第1期,論文集,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14、《新世界史》,第3期,論文集,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15、《西方歷史文獻選讀》,五卷,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2018年版。

    孟廣林

    (二)譯著

    1、《延續(xù)不斷的遺產(chǎn)—西方文明史》,主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志:帝國興亡----大戰(zhàn)風云錄》,安東尼·肖著,本人主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志:天下大戰(zhàn)—鐵血太平洋》,約翰﹒戴維森著,本人主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志:霸王行動——生死諾曼底》,安東尼.肖著,本人主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劍橋近代史》第三卷,主要校譯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三)學術(shù)論文及譯文類1、第一號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世界中世紀史的終結(jié)與近代史的開端,載《貴州大學學報》,1985年4期。
    2、佛羅倫薩市民人文主義對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沖擊,載《天津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3、明清思潮與文藝復興比較之我見,載《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4期。
    4、意大利人文主義與明末清初儒學人文觀的異同,載《歷史教學》1989年第9期。
    5、唐甄君權(quán)觀析論,載《貴州文史叢刊》1991年第3期。
    6、黃宗羲“法治”思想辨析,載《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4期。
    7、明末清初的思想流變,載《貴州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8、中國近代早期啟蒙思潮的濫觴,載《貴州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9、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潮的衰落及其原因,載《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10、試論當代新儒家的文化——政治理想,載首屆中國青年史學工作者學術(shù)代表會議論文集《成長中的新一代史學》,陜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近百年來西方的西歐封建王權(quán)理論,載《歷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2、馬克垚先生與我國的西歐中古史研究,載《世界歷史》1997年第5期。
    13、中古英國神學家約翰的“王權(quán)神授”理想,載《世界歷史》1997年第4期。
    14、中古前期英國封建王權(quán)與世俗貴族的關(guān)系,載《歷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我國中世紀史研究的歷史回顧,載《河南大學學報》,1999年第5期。
    16、前期英國封建王權(quán)對郡政的整頓,載《世界歷史》,2000年第1期。
    17、中古西歐基督教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積淀與更新,載《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8、中古前期的英國封建王權(quán)與基督教會,載《歷史研究》,2000年第2 期。
    19、對批判地借鑒當代西方史學流派的一些看法,載《光明日報》》2000年6月16日史學版。
    20、批判地借鑒西方史學流派,深化我國的世界史研究,載《河南大學學報》》,2000年1期。
    21、中古英王國財政制度探析,載論文集《世界中世紀史的新探索》,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2、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的政治理想,載《社會轉(zhuǎn)型天津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3、擺脫“儒學復興”理想的困擾—有關(guān)傳統(tǒng)儒學與中國現(xiàn)代化關(guān)系的思考,載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儒學與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4、中古英王國的封建軍事制度析論,載論文集《人大史學》》,中國書店1999年版。
    25、封建時代中西君權(quán)神化現(xiàn)象的比較研究),載《中國史研究》, 2002年第2期。
    26、中古西歐的“法大于王”與“王在法下”之辨析,載《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7、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載《光明日報》2002年6月25日理論版。
    28、西歐文藝復興對基督教神學傳統(tǒng)的批判繼承,載《史學集刊》,2002年第2期。
    29、借鑒與創(chuàng)新:我國世界史學科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載《河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0、威廉一世與英國封建王權(quán)的確立,載《史學論叢》,人大歷史學系編,1999年版。
    31、塞瑟爾的《法國君主制度》與“新君主制”的理想,載《歷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2、唯物史觀與思想文化史研究,載《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
    33、試論塞瑟爾的“新君主制”學說,載《史學月刊》2004年第6期。
    34、中西“人文”精神的當代思考,載《光明日報》2003年8月5日理論版。
    35、取向與范式:中西封建政治史比較的思考,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6、神人相分與天人合一,載《河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37、馬克·布洛克對中古西歐封建政治史研究的貢獻,載《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4期。
    38、有關(guān)中西歷史比較的幾個問題,載《史學月刊》2005年第1期。
    39、究竟應當如何看待農(nóng)民起義,載“光明日報”主辦《光明觀察周刊》2003年第7期。
    40、中外“融通”與我國世界史學科的發(fā)展,載香港中文大學《世紀中國》2003年第14期。
    41、中西封建政治史比較的幾個問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論文集,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2、談當前史學研究中學術(shù)理路的轉(zhuǎn)換《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43、“嬰逆麟”與古代士大夫諫政的悲劇,載《光明日報》2005年4月2日史學版。
    44、有關(guān)中西歷史比較的幾個問題,載《史學月刊》2005年第1期。
    45、學術(shù)爭鳴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光明日報,2005年6月28日理論版。
    46、卡雷爾的“反現(xiàn)代化”學說評析,載《世界歷史》2005年第2期。
    47、我國世界史研究的發(fā)展方向,載《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48、前資本主義社會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載《史學月刊》2006,9期。
    49、試評卡雷爾的“反現(xiàn)代化”學說,載《西學研究》第二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9月版。
    50、史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4月版。
    51、英國中世紀憲政史研究的回顧—訪問M.普里斯維奇教授,載《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5期。
    52、中西“神(天)人”關(guān)系之思想的比較研究,載臺灣《輔仁歷史學報》2007年第1期。
    53、中古英國政治史研究的路徑選擇與中西比較——與牛津大學J.R.馬蒂科特院士的學術(shù)對話錄,載《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54、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理路—與M 阿莫諾教授的學術(shù)對話錄,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55、比較視野下的中古西歐政治史研究—與美國史學家R.卡尤珀的學術(shù)對話錄,載《史學月刊》2008年第2期。
    56、中西封建君主制中的“法治”與“人治”,載《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4期。
    57、試論福特斯鳩的“有限君權(quán)”學說,載《世界歷史》2008年第4期。
    58、人文社會科學的“本土特色”與國際學術(shù)交流,載《光明日報》2008年9月18日理論版。
    59、西方史學界對中世紀英國“憲政王權(quán)”的考量,載《歷史研究》2008年第5期。
    60. 改革開發(fā)以來的西歐中世紀史研究,載《史學月刊》2008年第9期。
    61、1381年英國農(nóng)民起義探析,載《河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62、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1月2日版。
    63、Absolute or Limi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udal Monarchies,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Vol.4,No.2,Autumn 2009
    64、中西人文精神及其當代價值,載《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5、“回歸”或突破——英、美史學家有關(guān)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載《世界歷史》2010年第6期。
    66、有關(guān)構(gòu)建世界史研究之“中國學派”的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藍皮書《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67、史學文化熱不是真正的學術(shù)復興,載《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16日版。
    68、“原道中西”—中西人文精神的當代思考,載《人文日新——清華文新論壇講演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9、從社會契約論看孟子的“民本主義”思想,載《孟子文化大集》,海南出版社,2011年版。
    70、論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時期的叛逆罪立法,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71、歷史比較研究的一份樣本,載《光明日報》,2011年2月21日史學版。
    72、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的思想啟蒙,載《學!2011年第1期。
    73、大眾文化潮流中的“歷史消費”—當代西方“通俗史學”一瞥,載《光明日報》2012年4月19日世界史版
    74、國際學術(shù)視野與世界史前沿問題研究,載《史學月刊》2012年第5期。
    75、英國憲政制度的盎格魯-撒克遜起源,“羅徹斯特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譯文,第一譯者,載《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
    76、920至1270年的小土地所有者:郡騎士的前史,,“羅徹斯特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譯文,第一譯者,載《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
    77、文學與歷史:質(zhì)疑中世紀英國“憲政制度”,“羅徹斯特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譯文,第一譯者,載《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
    78、從“輝格傳統(tǒng)”到新政治史——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趨勢,第一譯者,載《歷史研究》2012年第5期。
    79、中國世界史學科的文獻基礎(chǔ)建構(gòu)及其運用雛議,載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報告2012-2013-文獻支持與實踐取向》,陳雨露、劉大椿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
    80、世界歷史研究中的“通觀”—吳于廑先生的學術(shù)境界,載《史學集刊》2013年第4期。
    81、西方史學界對中古英國貴族政治活動的歷史解讀,載《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3期。
    82、“王在法下”的浪漫想象:中世紀英國“法治傳統(tǒng)”再認識 ,載《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
    第4期。
    83、《大憲章》的歷史底蘊,載《光明日報》2015年8月29日世界史版。
    84、積極發(fā)揮世界史研究的社會功能,載《光明日報》2015年11月11日史學版。
    85、世界史的學術(shù)視閾與研究路向,載《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6年第1期。
    86、建構(gòu)世界史研究“中國學派”,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4月14日頭版。
    87、《大憲章》對中世紀英國政治史的影響,載《史學史研究》2016年第2期。
    88、中西文化化傳統(tǒng)中的 “神(天)”人關(guān)系觀(“God/Heaven” and Man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s),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 IJS(《國學與西學》國際學刊,總第14期,2016年10月出版。
    89、14、15世紀英國“超級臣屬”的崛起及其政治影響,載《經(jīng)濟社會史評論》,2017年第2期。
    90、憲政“神話”的建構(gòu)與消解,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4月17日頭版。
    91、世界史研究“中國學派”建構(gòu)的反思與展望,載《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92、西歐“封建主義”芻議——對岡紹夫《何為封建主義》的思考,載《清華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93、中世紀后期英國世俗貴族階層的歷史辨析,載《史學月刊》2017年第3期。
    94、《英國通史》彰顯中國學術(shù)的主體性與話語權(quán),載《社會科學報》2017年6月8日版。
    95、我國世界史學科發(fā)展前景仍舊可期,載《社會科學報》2017年11月20版。
    96、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載《歷史教學》2018年第4期。
    97、政治史研究的新趨勢:在“整體史”與“碎片化”之間探索新路,載《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3期。
    98、《大憲章》的歷史底蘊及其對中世紀英國政治的影響,載論文集《英國史新探—中古社會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99、政治史研究的新貢獻——讀《古代專制制度考察》,載《史學理論研究》2019年第1期。
    10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世界史學科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載《河北學刊》2019年第4期。
    101、悲情與愿景的雙重變奏—從政治“文學”看中世紀英國貴族的權(quán)益訴求與話語表達,載論文集《新世界史》第3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四)會議綜述及其它

    1、首屆中國比較史學學術(shù)討論會述要,載《歷史研究》1991年第5期。
    2、中國世界中世紀史2001年學術(shù)年會紀要,載《光明日報》2001年6月19日史學版。
    3、“學術(shù)報告評議詞”,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中西歷史比較的新視野,載《光明日報》2003年12月4日史學版。
    5、“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學術(shù)論壇”述要,載《世界歷史》2004年第2期。
    6、比較史學、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學者訪談錄,載《貴州日報》1991年6月25日理論版。
    7、“西方文明史進程——文藝復興”系列文章10篇,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4年232—258期(篇名從略)。
    8、劉軍寧先生對西方文藝復興的誤讀,載光明日報光明網(wǎng)2006年12月18日“光明觀察”,《儒家郵報》創(chuàng)刊號,2006年12月,陳明主編。
    9、《人類酷刑史》中譯本“導論”,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10、《近代早期英國社會史研究》“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有關(guān)國內(nèi)外所作的主要學術(shù)報告

    1、2005年10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中西封建君權(quán)神化現(xiàn)象的異同”。2005年5月—臺灣輔仁大學“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中西“天(神)人”關(guān)系之思想的思考。

    2、2006年2月——Seminar in History Department of Durham University, UK,
    3、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Feudal Monarchi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4、2007年5月——Seminar in History Department of Rochester University, U.S.A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Feudal Monarch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5、2008年4月——A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onstitutional History in Medieval England——Absolute or Limi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eudal Monarchies.
    6、2009年10月——清華大學文新論壇:中西人文精神的當代價值。
    7、2010年8月——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西方人文主義與儒家人文精神的異同。
    8、2010年10月——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學術(shù)年會:西歐封建王權(quán)研究的幾個問題。
    9、2010年11月——第二屆全國孟學、國學高層論壇:孟子“民本”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10、2010年11月——徐州師范大學歷史學院:14至16世紀西歐人文主義的啟蒙思潮。
    11、2011年3月——中央美術(shù)學院:文藝復興時期西歐的人文主義思潮。
    12、2011年9月——世界史學科發(fā)展研討會(武漢大學):世界史研究領(lǐng)域中的前沿問題。
    13、2011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學術(shù)年會:全面理解與多此次展開世界史領(lǐng)域的前沿問題研究。
    14、2012年3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青年人文論壇”:人文主義的前世、今生與來世。
    15、2012年6月——內(nèi)蒙古大學歷史學院: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
    16、2012年11月——全國首屆世界史學科前沿研究論壇(云南大學):國際學術(shù)視野與世界史前沿研究。
    17、2014年10月,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
    18、2015年11月,北京師范大學“勵耘講堂”:中西歷史比較的理論與實踐。
    19、2016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我國世界史學科的發(fā)展。
    20、2018年9月,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我國世界史學科的價值評說與前景展望。
    21、2018年1月,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中西君權(quán)神化現(xiàn)象的歷史比較。
    22、2018年5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王權(quán)神命”與“君權(quán)天授”:封建時代中西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的歷史解讀。
    23、2018年7月,暨南大學歷史學院:“王權(quán)神命”與“君權(quán)天授”:封建時代中西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的歷史解讀。
    24、201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唯物史觀與西歐封建政治史研究。
    25、2019年12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中世紀史教材編撰的學理與路徑。

    TAGS: 名人人物
    名人推薦
    • 龍如銀
        龍如銀,1966年生,安徽壽縣人,管理學博士,中國礦業(yè)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礦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jīng)濟研究所副所長;江蘇省數(shù)量經(jīng)濟與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系..
    • 陳曉律
      陳曉律,男,出生于1951年10月,出生于1954年10月,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博士學位,F(xiàn)擔任世界史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承當?shù)目蒲许椖坑薪逃俊笆濉表椖俊⑹澜绺鲊I(yè)...
    • 林希
      林希,原名侯紅鵝,中國現(xiàn)代作家,1935年生于天津,法國歸僑,天津人,中共黨員。代表作品有《小的兒》、《婢女春紅》等。195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2年畢業(yè)于師范學院。...
    • 鄭居中
      鄭居中(1059-1123) 字達夫,北宋大臣。宋徽宗朝太宰。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宰相王珪之婿。
    • 蔣伸
      蔣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宜興芳莊鎮(zhèn)五牧村人。蔣伸是唐宣宗初進士。曾任戶部侍郎、兵部侍郎。
    • 林稹
      林稹,(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二作林植,《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四謂《江蘇志》誤作林稙),號丹山(《宋詩紀事》卷七四),長洲人(今江蘇蘇州)人,茂失子。神宗熙...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