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王樂天,1969生,他是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卻是新中國成立身著漢服第一人。
2003年11月22日中午時分,在中國漢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絕跡了長達358年之久的漢族服裝,重現(xiàn)神州街頭。
王樂天是電力工人,穿著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組成的漢服,在河南省會鄭州市區(qū)的廣場、公園、商場還有步行街穿街走巷。他說,他這樣做是希望以個人的微薄力量“推廣漢服”,讓漢族重新接受此一傳統(tǒng)服裝。
王樂天穿的這件漢服是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兩部分組成,不同于長袍馬褂的是,漢服沒有紐扣,全部都是系帶。這件漢服雖然簡陋,甚至有點不合身,卻是由王樂天和他的朋友們一針一線縫制的,這幫志同道合的大男人甚至組建了一個工作室,他們查文獻,找規(guī)制,甚至手腳笨拙地拿起了縫衣針,有人因此刺破了手指,卻樂在其中。
那天,王樂天身著漢服行走在鄭州市區(qū)。但當他路過一家商場時,卻聽到門口的迎賓小姐沖里邊的人大喊:“快來看呀,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日本人!”經(jīng)過步行街的拐角時,幾個小孩子看見他,也哄笑著說“八格牙路”。
盡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樂天還是坦然地穿過人群,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這一行,愈加堅定了他推廣漢服的決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響他人。
很快,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很多王樂天身著漢服的照片,那天風很大,他的頭發(fā)有些亂,但飄逸得充滿漢韻古風。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的記者張從興偶然看到了這些照片,并據(jù)此寫成了一篇報道,這篇文章也成為第一篇報道漢服的文章,并引起了國內(nèi)外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王樂天的舉動因此廣為流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響應,并在全國掀起了漢服復興的浪潮。
清朝時期的漢族人因為被迫剃發(fā)易服感覺非常屈辱和痛苦,由于害怕祖先不認識自己因此在死后都著漢服下葬;并在臉上蓋上白巾,意為無顏見到祖先。斗轉(zhuǎn)星移,乾坤重整,在民族平等、繁榮昌盛的新社會里,不會再有人因為服裝、發(fā)式被殺頭了,那野蠻的血腥的民族迫害手段也被永遠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今天,作為56個民族之一的漢族人大膽地穿上了自己民族的服裝自信地走上了街道,這的確是百年來的盛事!在這之后,中華大地上的漢服復興運動,如火如荼的發(fā)展了起來。而王樂天作為漢服運動的前輩,著漢服上街的第一人,其勇氣和自信值得我們敬佩,其所造成的影響,將永遠激勵著大家為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