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東坡
1094年,蘇東坡被貶路過贛州時,聽說有位任過左丞西席的人在通天巖隱居,于是專程前往拜訪,兩人相見,“深訝相遇之晚,遂為刎頸之交”。此后,陽孝本多次來到蘇東坡下榻的地方回訪,兩人除在廉泉旁幾次徹夜長談之外,還攜手到光孝寺、郁孤臺、八境臺等處憑吊。相見時難別亦難,陽孝本還租一葉扁舟,邀蘇東坡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蓮花井和梅嶺嶂等地游玩遣懷,因此,便有了蘇東坡稱頌上猶江的名詩:“長河流水碧潺潺,一百灣兮少一灣。造化自知太元巧,不留足數(shù)與人看。”與此同時,蘇東坡寫了一首推崇陽孝本超然塵世之外的贊詩:“道不二,德不孤。無人所有,有人所無。世之所寶者五,天嗇其二而畀其三。是以月計之不足,歲計之有余也!。
宋大觀三年(1107年),68歲的陽孝本被朝廷任命為直秘閣參事,但陽孝本對腐敗的朝廷心灰意冷,不久便辭官還歸通天巖繼續(xù)隱居。宋宣和四年(1122年),84歲的陽孝本在通天巖無疾而終。
評價
后人把他的生平業(yè)績載入《宋史·卷458隱逸》中,將其散見詩詞整理成冊曰《玉巖遺錄》并贈匾稱其為“南贛鄉(xiāng)賢”,F(xiàn)上猶縣安和鄉(xiāng)陶朱村陽孝本故里仍保存有“蓮花井”、“陽氏宗祠”、“祖墳”等有關他的文物古跡。堅守中原文化傳統(tǒng),遵循儒家禮學的客家人,為紀念這位德行高尚的名士,在當年蘇陽通宵暢談的廉泉旁建了一座蘇陽夜話亭,在通天巖石窟建了一座陽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