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潮州八賢 素有“吾邦文獻”、“嶺南名邦”、“海濱鄒魯”美譽得潮州,是一個人才輩出、英才薈萃得地方。其中以下面八者為突出,稱之“潮州八賢”。
趙德
唐朝人,中進士以后就回到潮州隱居,不愿作官。韓愈刺潮時要興學育才,發(fā)現(xiàn)此人“沉雅專靜,頗通經(jīng),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且排異端,宗孔氏……”便邀請他出來主持辦教育之事。在交往中,兩人由于志同道合,逐步建立了友誼。當韓愈將離潮時,還邀請他同行。臨別處,韓愈將自己所有的著作贈于了他,趙將其編成了《昌黎文錄》,可惜此集現(xiàn)已流失。
許申
宋人,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進士,曾任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等地知府,在任期間,“具有治跡”,“士民至今思焉”。后官累刑部郎中。曾向宋真宗“獻賦頌以陳災(zāi)異,極詆時弊”。宋神宗時,他“因上書極言新法不便”,結(jié)果遭貶。
張夔
政和八年(1118年)進士。在廉州時,“卻豪富賄,黜臟黷吏”,被大家認為是最廉潔的官。后任新州知府,政績更顯著,興學修堤,發(fā)展農(nóng)業(yè),當?shù)厝怂鞒中拗牡虨椤皬埡钇隆薄?/p>
劉允
以“通經(jīng)史,博極群書”著稱。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遺文甚豐,有200余篇。他的長子劉[日方],官至龍圖閣學士,曾著《幼幼新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shù)價值與影響的兒科醫(yī)學著作。
林巽
宋仁宗時參加科舉,在對策中,因直言不諱,忤犯了權(quán)貴,毅然回到潮州,埋頭研究《易經(jīng)》。著有《易范》八篇,曾經(jīng)記道:“五百年后,當有演繹吾書者。”可惜此書已散佚!
王大寶
建炎二年(1128年)得中進士第一甲第二名,官累禮部尚書。此人性格剛直,極力主張廢除苛捐雜稅,當金兵南侵,他極力主戰(zhàn),與投降派作針鋒相對的斗爭。頗具文采,名作有散文《韓木贊》等。
盧侗
“事親至孝,為鄉(xiāng)里所推重”。他曾在潮州西湖山上蓋了一間小屋,每天在那里讀書,所以學識非常豐富,“博習經(jīng)術(shù),尤粹于《易》”。后授國子監(jiān)直講。
吳復古
字子野,怪人也。他向來任俠樂道,不愿做官。李天章任登州太守時,他到登州旅游,得到可十二塊“秀色燦然”的石頭,船載以歸。有一次,他到京都去,遇見一個叫藍喬的道者,便跟他游蕩了6年。后來,他回到家中,對其妻曰:“黃卷塵中非吾業(yè),白云深處是我家!眲e妻棄家,在麻田山上筑庵隱居。蘇軾把此庵名為“遠游庵”。他與蘇軾兄弟交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