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尹暉,五代、十國時期河北魏州(今河北大名東)人,始居河南洛陽! (暉公系思貞公七世孫,般公107世孫。其始居河南洛陽,有子三人:顯、誼,勛。顯公歷任磁、同、滁三州刺史。誼公,官兗州長史,贈光祿少卿。勛公官控鶴部指揮史,終郢州防御使)。
相關事件
尹暉少年時因為勇敢且健壯而投奔到了魏博天雄軍(治所在魏州,即今河北大名東)的主帥楊師厚麾下做了一個軍士,后唐莊宗占領了魏博鎮(zhèn),將他擢升為小校,跟從他征伐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的土地,屢屢在陣前與敵軍短兵相接,立有戰(zhàn)功。后唐莊宗稱帝后,他數(shù)次被改為各節(jié)鎮(zhèn)的指揮使。后唐明宗的天成(926—930)年間、長興(930—933)年間,他兼領了數(shù)郡的刺史,屢次遷綬為嚴衛(wèi)都指揮使。后唐閔帝的應順(934)年間,閔帝的軍隊與末帝的軍隊在歧下(今陜西寶雞東北)交戰(zhàn),尹暉與楊思權率先叛變到末帝一方,后唐末帝答應事成之后將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交由他統(tǒng)管。末帝即位后不久,石敬瑭前來朝見末帝,在他進入唐都洛陽之后,曾經(jīng)在一條通衢上見到了尹暉,尹暉只是將手中的鞭子丟在馬上,騰出手來拜揖了一下石敬瑭,并沒有對這個大軍閥行大禮;而石敬瑭見此情景,也為尹暉的無禮感到氣憤,于是石敬瑭對末帝說:“尹暉是個一般的人,而且他自恃歸順得早,很驕傲自滿,陛下要讓這個無才之人去出鎮(zhèn)重鎮(zhèn)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外面的人都認為不妥!”末帝聽了這話,于是改變了主意,將尹暉打發(fā)到了應州(今山西應縣)做了節(jié)度使。石敬瑭即位后,又將他召回朝廷,任了右衛(wèi)大將軍。當時,軍閥范延光占領鄴都謀求叛亂,他們認為尹暉在后晉不得志,于是秘密的派人攜帶蠟書,書信中以厚利引誘他。尹暉在得到范延光的書信后十分害怕,于是密謀逃亡——他準備沿汴水(即汴河)而下,投奔淮南(今江蘇省揚州市)的南唐。后晉高祖石敬瑭得知后,下詔將他招喚過來,誰知他還沒有出后晉都城汴梁時,便被人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