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胡曼荻,美籍華裔作家,自幼熟讀《紅樓夢》,文風受之影響而婉約精雅,且知性大方。其畢業(yè)自南開大學,曾供職天津日報,于新加坡出版散文集《中國女孩》和紀實報告文學《目擊中國經(jīng)濟》。其著有長篇小說《美漂》,這是一部關(guān)于如浮萍般的華裔在美國的移民留學夢事,由作家出版社于五月在中國出版發(fā)行。其現(xiàn)旅居美國費城,為美亞公司董事長,其夫君為美國律師丹紐·柯恩博士。
個人作品
胡曼荻出版書籍
《美漂》 (長篇小說)
《中國女孩》(散文集)
《目擊中國經(jīng)濟》 (紀實文學)
《愛之智慧》 (散文集)
《青春獨有》(散文集)
《白宮有請》 (美國紀事)
《南洋縈夢》(新加坡紀事)
《歸去來兮》(中短篇小說集)
個人生活
胡曼荻旅居新加坡時,曾為《中國女孩》這本書寫過一篇自序,對自己的成長娓娓道來。她亦曾為撰寫的長篇小說《美漂》寫過一篇跋文,悉數(shù)解讀其旅居海外的心路歷程和人生小概。
《美漂》之跋
書總要有個跋文。才圓滿。如人生,從起點到終點,固然是重回到起點。如生死,赤條條來,赤條條去,總要有對稱。老公老丹總很在意這黃金對稱,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里和外,家中到處都是他完美的印跡。幸嫁了他,便有時空去幻想完美的文字,活得有些不真實。
些許年前的攢撰,曾被集成《中國女孩》匆匆面市,素面朝天,沒有想有篇跋文。好不可思議,幾千個日子就在指尖不經(jīng)意逃之夭夭。若干年后經(jīng)歷了許多許多,淺和深,風和雪,眼前和天邊,忘落的和烙下的,欲說還休,沒有了青春的驛動。許久沒有勇氣去面對中國女孩的文字,以為歲月會將她埋沒。某一日讀張愛玲,看到的落款是寫于一九四四。有些文字便如紅酒,會隨著日月讓人醉休。伊是來自中國的精靈,如圣荷般,飄落到美利堅重歸凡塵,原來張愛玲早做了美漂,來美后的她,生命里是流離不定。
在南開時聽到卡倫·卡彭特的歌詞,不過是二十六個字母的組合,便有了生命和思緒,攪動得神經(jīng)不得安寧。如今已經(jīng)熟濫地用著那些字母,遠渡重洋,反而為象形碼文字感懷渴望起來。
走過千山外水,月依然是故鄉(xiāng)明。這便是美漂的糾結(jié)。離開的,思念更濃。不管異鄉(xiāng)怎樣如夢鄉(xiāng)般完美都無法讓自己認根。祖先的血,在自己身上流淌,一顆中國心無法移植。
離開祖國已許久了,曾有一段時間在新加坡,然后飄到美國,不管在哪里,均是華漂,亦或海漂,漂在海外的華人,浮沉漂流,和祖國隔山望水。距離可以經(jīng)過時間的旅行而到達,心靈的飄零,卻是無著無落。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任何的文字,以為從此再不近書緣,可以消隱在異國的繁華中,無欲無求。
沉淀了很久。因老丹做移民律師的緣故,看到許多美漂的故事,沉在心里久了,便成了一種負擔,只有傾訴才能不受精神煎熬。寫這本小說,原本是想用一部書來傾訴,記載流逝的記憶,回答經(jīng)常被問到的問題,更不知天高地厚想效仿幼時熟讀的紅樓,寫一部如浮萍般的華裔,在與中國遠隔千山萬水的美國塵世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紅塵之夢,亦想寫一部華裔在美國的移民夢事。
離開自己的祖國就意味一切重新開始,漂泊流離。美國固然是美麗之國,但美漂生涯卻使一群離開祖國的去國者沉浮而沒有歸宿感。這似乎是困擾海外華人的,也是在這本小說中所表達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國華裔女律師姬韶邐,在她的移民律師生涯中,她用移民法律知識,幫助同胞華裔獲得綠卡,并目睹了很多華裔在美國的移民故事,有喜有愁,有悲有樂,有愛有悔。
地球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村落,人世間原本是星空相連的,可是偏偏便分成許多不均等的國度,還要繁衍出一堆的簽證規(guī)矩,每個人的家和生活,也便被限在所謂屬于自己的國土了。美漂其實是一種生活,選擇了,便意味著飄洋過?途铀l(xiāng),甘苦自知。文化上的認同總是讓第一代移民困疑,第二代的生活已不在掌控中。
一位朋友在看了初稿后,問到:這位律師還在美國嗎?我愕然:她是小說人物啊。朋友不好意思:還以為有人物原型。小說總是來自生活又游離生活,交錯盤結(jié)。在女主人公身上,有許多許多美漂們的經(jīng)歷和視野。不可否認小說中的人物都是虛構(gòu)的,但每個人物都有生活的源處和解說,很難說他們是某些人直接的影子,一個人物往往是幾個人的綜合體,這是我多年在美國生活所經(jīng)所歷所觀所看所聞所思沉淀之果。
這部書寫得很慢,大概在二0一0年初動筆,到二0一二年二月初稿完成,差不多耗時兩年。這兩年中,有時一天寫很多字,有時一兩個月沒有寫一個字。寫作不是我的生活全部,有一個公司要運作,有家庭親人的責任,來來往往的凡塵雜事,思維總是被打斷,對能堅持完稿自己都覺得很吃驚。
對于寫者而言,書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她還沒有出世時,原本很鐘情地給這深閨中養(yǎng)了許久的麟女起名為:浮華美夢,除了字面的釋義,還解讀為一語雙關(guān):漂浮的華裔美國之夢。不過出版社覺得此名虛幻無限,會漂隱在茫茫書海中無人識,只好忍痛割愛將此名用做它途。
從脫稿到如今,日子跨了另一個年頭,變成了另一個數(shù)字,麟女終要揭下蓋頭來。要感謝的人很多很多,竟不知該如何表達。中國人很含蓄,愛和感激都不掛在口上,只是默默地用行動來證明。
對于此書,老丹提供了移民知識的專業(yè)援助,甚至還幫助設(shè)計故事情節(jié)。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個周日早上,我倆都在費城的大街小巷走步,大概好幾個小時,邊走邊討論故事中人物關(guān)系和命運,也算是腹稿,然后在接下來一周內(nèi)我把討論的設(shè)想變成文字。這本書他功不可沒,可算是本書的作者,還是第一個讀者,雖然他對中文知之甚少。
九月在北京拜會白描老師,他和老丹語言不通,兩人卻談性甚濃,從古到今,從中國到美國,在很深的話題上有共鳴。語言只是載體,思想才是本源。他和畢老師的鼓勵,讓我對此書不再忐忑。
趙瓊博士,在剛來美國就認識她,是我的美國大姐。她有一天對我說,看我的博客文章徹夜未眠,覺得那些文字有靈氣,勸我不要放棄寫作。那時已擱筆,很久沒有寫任何東西。她一句驚醒夢中人,才意識到?jīng)]有文字的日子是渾噩的。也感動她為這本書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
感激如雷貫耳的賈平凹老師對美漂感興趣,特為本書名題字;因明姑娘而崇拜的航鷹老師,緣天津之情而花時間閱讀此書稿并推介;還有樟葉老師,在生病打點滴中還在看我的書稿,并寫下對本書的評介;同為南開人的熊培熊,百忙中友情寫序。還有很多為此書出版默默助力者,在此一并謝過。
十二載為一紀,龍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總是有許多的事物破繭而出。美漂也終于在龍尾面世。也許,許多年后,這世界真正成了一體,美漂不再是一種情愫。
是心語,也是星愿;ㄓ叭胨,人入夢,風雨浮沉中;天涯人,悲歡皆夢。
二0一三年元旦@美國費城
中國女孩(自序)
一
一個很好的朋友出書了,送我一本,請我雅正。贈言是“天下是自己打出來的”。我沒有天下,只有淡淡的和人分享的空間。然而我還是感動于他的真誠。
我不敢想出書的事,雖然那與我一直是一個理不清的夢。把自己的感覺讓別人看是很為情的。
我不知道這其中需要多大的勇氣。
對于生命,我曾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失望也便很多,困惑亦與日俱增。于書我是惶恐的,我怕書中的情緒影響別人。
書的等待于我曾似黃昏中琥珀色的天空一樣動人和迷蒙不可及。
二
生活在一個書的圈子里,周圍都是著書之人,都是名家。忽然便對書有了說不清的悒悒。
小時曾奉至神明的東西,如今要自己去解釋給人家聽,做一個布道者,便想起曾看到一個紙房子糊得精致已極,自己不小心拿沾唾液的手指將其布滿花邊的窗戶捅開來,才發(fā)現(xiàn)里面原本是空白的。
如今自己居然也糊起紙房子來了,那種感覺很奇怪。
三
和一個特殊的朋友坐在一個很俗的地方談藝術(shù)。我們于藝術(shù)其實都是玩票者。他玩畫,我玩字。
我們都說,在藝術(shù)中最喜歡舞蹈。因為單純,不用思考。因為可以看到美,而不用去苦思冥想美。然舞者的藝術(shù)命最短,這很殘酷。
也許人原本是需要一點思想的。他于是便嘲笑起玩文字的人來,說他們太自我,太矯情。他最怕的是有朝一日我把他寫進我的字中。
我觍顏神傷。
四
常常在新加坡想起我在遙遠的中國走過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次的走動都讓我的神經(jīng)疼。
有一年在一個邊境小城避暑,過了許多山區(qū)林人的日子。每天要用一種很好玩的裝置自己從地下壓出水來,每天可以到森林里采來榛子吃。不用看書,不用寫字,不用想要賺錢養(yǎng)生。
水出奇地涼,那是我度過的最爽潔的一個夏天。我的皮膚如我剛出生時一樣滑嫩。
五
我終于開始糊紙房子了。那些昔日的記憶,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便被都市的浮華給弄得凌亂不堪了。很長時間疏于動筆。只有翻看舊時的記憶,剪剪貼貼的,把那些記憶拼湊在一起,我懷疑那是我曾擁有的。
我費了很都勁,依舊糊不出一個立體的有點魔方味的房子,只是幾塊木板而已,丑陋至極。
六
我一直慶幸自己能用這世界上稀有的象形文字來表敘自己的心緒。我不知這文字中曾沉淀了多少人的離愁別緒鴻鵠豪志。
然這不是一個玩文字的時段。上大學時父親監(jiān)督我修了商科。他許是看出了文字在這幣欲時期是多么蒼白和纖弱,多么不堪一擊。文字原本是閑性的豪族用來詠風誦物寄情山水攀比舒雅的。我沒有資格去沿襲。
七
我出生在黃河邊。我出生于非常之中國。小時我曾去看大禹治水的黃河古道?茨翘柿藥浊甑狞S河變得面黃肌瘦,枯懨奄奄。
我小時候曾讀批林批孔和劉少奇是走資派。這是我小學課本中有的東西。我的下一屆便不再讀這些澀詞了。讓我開始玩字是曾寫過國旗飄在我心中的習作,居然得了什么征文比賽的第一名。從此便有些瞤瞤于文字了,以為自己能寫出駭人之字。
可笑。
八
母親說她曾有一段時期在吃飯前必須舉起紅小書念念有詞。我記事時已沒有這些東西了。
我是中國最后的一批紅小兵。毛主席的紅小兵。毛主席薨去的時刻我還沒有上學。我看見媽媽哭的一塌糊涂,街上到處放著哀樂,人們的眼睛都像被什么人揍了一樣紅腫不堪。我忽然便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放聲痛哭,哭得自己眼忪。
姐姐在用粗粗的鉛筆拓毛主席的像,拓完了便用刻刀慢慢地刻出毛主席的像,像剪紙的圖案一樣。一幅很大很大的毛主席刻像。我們?nèi)野严裼苗R框裝起來,供在門正中,像門神一樣。
世界沒有末日,地球依舊不歇息不知疲倦地繞著太陽轉(zhuǎn)。雖然中國的紅太陽已墜落。
九
為共產(chǎn)主義準備著,時刻準備著!這是我加入少先隊時所要宣誓的。我們是黨的少先隊員。
我那時在臂上掛著鮮紅的三道杠。那是少先隊中最高榮譽。我手下管著一大批少先隊員。我們都為兩千年的共產(chǎn)主義準備著。
兩千年很快就要來了。共產(chǎn)主義離我依然是那么遙遠。世界卻像亂套了一樣。人心似暗香浮動。中國月黃昏。
我像一只懶惰的小鼠,躲在一個小島上遠離祖國,看著我的祖國親人們在艱苦奮斗,期望著有一天去坐享其成。
十
上學時我常常和男孩子比。那時我像一個野孩子一樣騎著自行車滿城跑。
有一天下雪了,地上冰凍了。我依然騎著自行車去上學。路上便遇上一個班上的男孩子。我們相視一笑,便心照不宣地拼命騎起來,看誰先到學校。路實在太滑了,許多人都小心翼翼還不時地摔倒。我卻固執(zhí)地以為自己不會跌跤且會率先。忽然間便重重地撲哧在地上,齜牙咧嘴地疼。班上的男孩子長腿一踏地,便停了下來,怪笑著將我拉起。
不要和男孩子比。不要太相信自己。
十一
我是班上第一批入共青團的。我常常相信中國的組織是世界上最慎密的。人才亦是經(jīng)過了千錘百煉層層撥出來的赤心者。入團后我便任團內(nèi)的宣傳委員。
我其實已忘了自己還有這樣一段經(jīng)歷。只是整理記憶時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很早以前其實就開始搖筆了。為誰?
我那時為班上的大家服務(wù)。真是一顆熱騰騰的紅心。我甚至以為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善良最溫柔的人,常常為了大家,唯獨沒有自己。
依然難贏滿堂彩。眾口爍金。不要想取悅所有的人才好。
十二
中國人將上大學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僥幸的寥者能走過獨木橋,大多數(shù)人都不幸落河。
我出生時毛主席已意識到自己所說的“人多力量大”其實對中國并不適合,開始強迫中國人精孩簡子。我算僥幸活到世上者,又僥幸過了獨木橋。
在母親的意識里,過了獨木橋就可以當上國家干部,端上國家的鐵飯碗,就可以精忠報國了。
中國人自古便從書中尋找黃金屋,能讀書者可一夜躍龍門,改宗耀祖。這也許是中國人的公平。出身卑微者可躋身顯赫,通過苦讀圣賢書。
酷熱的七月對許多的中國學子的確是一個飭熬。
我不敢想自己在七月的考場上一旦失足會怎樣。那將是一條荊棘之路。
我從小算是毛主席的紅小兵,好孩子,走了一條平平坦坦完完整整的土路。
十三
我上大學時依然是免費的。我的下一屆便開始交大學學費。國家把我們安排在美麗如畫的校園,讓我們七八個人住一個房間能充分交流思想,稱我們?yōu)閲溩印?/p>
然國之驕子忽地便不滿起來,跑到天安門靜坐,讓戈爾巴喬夫沒法去天安門英雄紀念碑獻花圈。
我那時剛剛上大學一年級。我和所有的國之驕子一樣熱血沸騰,我們要捍衛(wèi)一個舶來的女神像。
女神像被無情地弄得粉碎,那座美麗的廣場一片狼藉,國之驕子為自己的稚嫩付出了代價。
其實我那時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忽然間覺得自己像回到 魯迅先生筆下阿Q想的革命了,大家都在剪辮子,我也要去去煩絲了。
阿Q很可憐,我卻很可笑。
十四
大家都在玩命地想出國。每個人包里都有厚厚的英漢詞典,每個人都在往腦子里灌輸那些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用上的英文單詞。這些詞也許對老美和老英們都是一輩子難得一用的澀語。卻用來考所謂智商出眾者。
可笑后的國之驕子們都有些沮喪,知道自己能做的原本只是考得高分,背些怪詞,僥幸者漂洋過海去鍍金,不幸者做個安分守己的國家干部。
校園里原本有的學生們勤工儉學開得許多小商業(yè)實體都被關(guān)掉了,大家都醒了過來,跑到社會上去看中國剛剛誕生的股票市場,去莫名其妙地欣賞中國的股份制改革,中國的公司制的法律化。
我是學經(jīng)濟的,卻看不懂中國發(fā)生了什么事,不明白這是原本就該有的還是我們中國人發(fā)明革新的。
像西方的工業(yè)大革命時期。
十五
我開始寫些應(yīng)景文字。做一名記者。我曾經(jīng)向往這份職業(yè)。至今也不后悔自己選了這份職業(yè)作為伊始社會的履足。
在三年的記者生涯中我看盡了中國的故事。
歷史書原本也許也是一幫記者們寫出來的,只是那時還沒有記者這個詞,人們稱之為翰林。
我知道了記者們的翻云覆雨。雖然我常常想做一個最真實的記錄者,但我卻時不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和把別人強加于自己的想法記錄于紙
我懂得什么叫炮制了。
十六
有一段時期我寫了很多字。我甚至寫了許多社評。以前看著人民日報社論覺得那是多么地神圣和蜃景。然自己也板起一副面孔來寫社評了。
我常常在一個小時內(nèi)要寫出一篇精辟的社評來。報紙開著天窗等待我去糊補。我為領(lǐng)導對我的信任都快感動得要落淚了。
他們不拿我做一個剛出爐的大學女生看,而儼然一評中國經(jīng)濟的專家了。
我現(xiàn)在?粗夷菚r寫出的社評發(fā)呆,常懷疑自己何以寫出那么莊重的文字來。
作為一個報人,?褰鹩鼓菚r為《明報》寫的東西,包括那預(yù)知如真的社評。
混了一批報人朋友。
那是一生中很快樂的時期。
十七
其實談一生還太早。
還有許多人生的事我還沒有經(jīng)歷。
卻已感到滄桑。這是與生俱來的憂傷。沒有辦法。我是一個倒霉蛋。我常常不知自己為何要為那許多不該我操心的大事驀然便煩惱起來了,攪著自己神經(jīng)疼。
我在中國走了許多地方。采訪很多地方。但那一段我沒有思維,只想走。走過許多地方?粗袊某鞘写笸‘,看中國鄉(xiāng)村的阿Q們快樂地活著。
十八
我是在一天早餐時分坐在新加坡的一間快餐店寫這些文字的。我面前放著一本新華字典,有許多的中國字我忘了寫。我可以看見窗外的高樓,那是新加坡華人給自己禁錮的窩。
我耳邊聽著店里放著很怪的西方流行歌曲。
便有一寂寞者過來和我搭訕。一小男生。他用英語說要和我交朋友,他說看出我是一個很洋派的中國女孩。他說去過中國的深圳,看過中國的光怪陸離,他說很喜歡中國女孩的保守和認真。
我讓自己面無表情冷冷地看著他,說我不明白他在講什么。心里卻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過了白天就是黑夜。
十九
我把自己的這本所謂的文字集稱為《中國女孩》。自己以后也許再也沒有心情整理少女時代的感覺。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老朽,終于有一天死去。
這該是些屬于散文的東西,在其中我找回了大學時的心情,在中國做一報人的感覺,在新加坡似魘似真的情緒。
這是我走過的斑駁印跡。
其實我不該攪得別人神經(jīng)疼。
我不知自己以后還要走過哪些地方,還要經(jīng)歷哪些事情,還要見過哪些人。生命的魅力也許就在于它的無常不定和永遠未知。
我遇到一荷蘭老人,他一臉的皺紋和善良,他聽說我是中國人,手突然便抖起來,握著我的手久久不肯放松。他念不出我的名字就叫我中國女孩。
我感動自己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我能說一口悅耳動聽的華語。中國女孩是一個很好的名字。
二十
我喜歡新加坡。從未想到要在新加坡出我的第一本字集。我還不太適應(yīng)把自己曝曬在陽光下讓別人看我一身亂七八糟的光。
我突然非常想家。非常非常。想我縹遠的雙親,我的兄弟姊妹和我的朋友們。
我很奇怪時空的并行。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亦不會懂得同一時刻我在干什么和想什么。
但我們都活著。
活著真好。
以此書來奢藏曾經(jīng)活過的日子。一個中國女孩曾經(jīng)年輕的心情。
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