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周鳳翔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明朝
籍貫:浙江山陰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二甲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遷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歷官中允、諭德,并任東宮講官。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師,明毅宗在煤山自縊殉國,有帝已南遷之傳言。周鳳翔不知皇帝所在,入朝查看,見魏藻德、陳演、侯恂、宋企郊等蜂擁進殿,朝賀李自成。周鳳翔在殿前大哭,從左掖門逃出,竟無人阻攔。他返回家中之后,給雙親寫信道別,并在墻上題詩后自縊。詩中有“碧血九原依圣主,白頭二老哭忠魂”句。此時距離毅宗殉國方才兩日。南明追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節(jié)。清朝賜謚文忠!睹魇贰酚袀鳌
史料記載
周鳳翔,字儀伯,浙江山陰人。崇禎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遷南京國子司業(yè)。靈璧侯奴辱諸生,鳳翔執(zhí)付法司。歷中允、諭德,為東宮講官。嘗召對平臺,陳滅寇策,言論慷慨,帝為悚聽。軍需急,議稅間架錢。鳳翔曰:「事至此,急宜收人心,尚可括民財搖國勢耶!」亡何,京師陷,莊烈帝殉社稷,有訛傳駕南幸者。鳳翔不知帝所在,趨入朝。見魏藻德、陳演、侯恂、宋企郊等群入,而賊李自成據御坐受朝賀。鳳翔至殿前大哭,急從左掖門趨出,賊亦不問。歸至邸,作書辭二親,題詩壁間自經。詩曰:「碧血九原依圣主,白頭二老哭忠魂!固煜卤,去帝崩才兩日也。后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節(jié)。本朝賜謚文忠。
周姓來源
一、出自姬姓
1.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fā),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lián)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今汝州慶陽古城一代)。當地人稱其為周家,于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2、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后來演化成周氏。
3.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莊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后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4.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二、外族改周姓
一是鮮卑族復姓中有賀魯氏,后改為周氏。
二是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后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三是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后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fā)展。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現(xiàn)在人口統(tǒng)計,周姓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fā)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后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陜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yè)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陜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墻,從此稱周族。
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后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zhí)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殺,他的后代也稱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qū)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后梁賜汭姓周。
據考,周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6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