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馮金伯(1738~1810)清代書畫家、畫學史論家。一作金柏,字冶堂,一作冶亭,號南岑,一作墨香,墨香居士。江蘇南匯(今屬上海市)人。江蘇南匯(今屬上海市)人。年輕時愛好詩文書畫,與同郡前輩交往。青年時為貢生,后官句容縣訓導,負責教育事務。貢生,官句容訓導,壯歲時游歷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結(jié)識書畫名家王宸和張敔,互相探究畫理,在各地留心購求畫家作品。歸家后常往來于杭州、嘉興、松江、揚州一帶,搜訪畫家生平事跡,博采志書、文集、筆記,隨作札記。乾隆四十年(1775)主蒲陽書院。工詩古文詞,精鑒賞,好書畫。作山水筆意瀟灑,尤其董其昌墨趣。書學米芾。著國(清)朝畫識(書成于1792)、墨香居畫識及詩鈔。
傳世作品
馮金伯一生著作甚豐,編有總集《海曲詩鈔》16卷及《續(xù)鈔》6卷、《詞苑萃英》24卷、《海曲詞鈔》、《海曲文鈔》,并著有《墨香居詩鈔》12卷,《南村詞略》、《墨香居畫識》8卷、《國朝畫識》17卷、《峰泖煙云》、《鄉(xiāng)平錄》、《松事雜錄》、《云間遺事》、《云間歸話》、《五茸遺話》、《販書偶記》等著作15部、87卷。五十四歲時受南匯縣知事胡志熊之請,出任南匯縣歷史上第二部縣志《南匯縣新志》的主纂人。馮金伯著手選纂《海曲詩鈔》選,則更重視“以詩存人”,他認為詩的質(zhì)量好,不論高官巨富,還是販夫走卒,均可入選,故自選擇面極廣,風格各異,蔚然成風。他非常認真地審訂每一篇詩稿。并征求詩友們的意見。清乾隆六十年(1795),他將初選的詩作帶到句容訓導的任上,進一步審訂。足足花去了他的寶貴的十一年的晚年時間。清嘉慶十一年(1806),馮金伯才借著回家省親的機會,將詩稿同詩友王誠、黃大昕、奚桂森、張大經(jīng)等一起作最后的定稿。第二年臘月《海曲詩鈔初集》問世。同年,他又開始了《海曲詩鈔二集》的選纂,翌年告成。此時馮金伯已是71歲高齡。兩集《海曲詩鈔》共22卷,集詩270家、約1300首,涉及的時期前后長達700余年,而入選的詩作,均是作者的代表作,質(zhì)量上乘。象這樣一部能反映一個地區(qū)全部歷史的詩選,在當時國內(nèi)也是罕見的。兩集《海曲詩鈔》的出版,在東南地區(qū)的文壇上產(chǎn)生了頗大的影響!逗G娾n》的編纂,把南匯縣歷代最優(yōu)秀的詩篇保留了下來,真乃功德無量,馮金伯不愧是南匯縣的一名杰出英才,為促進南匯縣文化的發(fā)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被載入《明清江蘇文人年表》。
畫跡有乾隆六十年(1795)作《碧梧山莊圖》軸(后流入日本)、嘉慶二年作《幻園八景》冊頁(著錄于《愛日吟廬書畫續(xù)錄》)等。晚年注力于編著畫家傳記,嘉慶二年(1797)編纂《國朝畫識》十七卷,輯入清初至乾隆年間畫家一千余人,多系輯錄志書和文集。后又編著《墨香居畫識》十卷,收錄自乾隆十七年(1752)至五十三年(1788)三十余年間的近世畫家七百七十余人,所記畫家是他結(jié)識或曾見畫跡者,于研究乾隆時期畫史頗有補益。晚年又工詞,曾刻《詞苑萃編》。又輯集邑中詩文為《海曲文鈔》、《墨香居詩鈔》,未及刊印而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