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托馬斯·薩拉切諾(Tomás Saraceno)1973年出生于阿根廷圣米格爾·德土庫曼,F(xiàn)在生活、工作于德國法蘭克福。他的第一社會身份是建筑師,而不是藝術家。也正因為如此,其作品中往往融入了更多建筑與結構的元素。他是一個愿景藝術家,用他的作品給人們描述了關于烏托邦遠景中的交通、住房或者建筑以及其他相關的事物遐想。托馬斯·薩拉切諾渴望填補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鴻溝,藝術創(chuàng)作融入了科技手段。他懂得物理學、化學和建筑學原理,被國際上公認為是一個能夠在藝術作品設計中運用高科技的藝術家。
藝術特色
科技之藝術
2003年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托馬斯·薩拉切諾的藝術創(chuàng)作采用了裝置、雕塑以及影像等表現(xiàn)方式,探索了我們這個世界不可分割的形態(tài)與結構。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讓觀眾去思考知識、感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的不同形式。
科學家可以建造大型蜘蛛網模型,通過研究它的結構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構造。而藝術家托馬斯·薩拉切諾則利用毒蜘蛛黑寡婦的網結構制作了自己的新裝置。在科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幫助下,托馬斯花了數(shù)年時間才完成《網狀星系》這個巨大的作品,并于2009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烏托邦假設
托馬斯·薩拉切諾一直致力于建造自然微型系統(tǒng)、人類群落、自給自足的城市居住環(huán)境,并將其懸浮在空中。在托馬斯·薩拉切諾的設想中,這些城市應該能夠隨著云朵飄移,以此克服傳統(tǒng)的自然邊界的限制和沖突。通過建造一個建立在嚴密科學平臺和創(chuàng)新材料之上的建筑結構,藝術家實現(xiàn)了這一烏托邦世界。
托馬斯·薩拉切諾設計并制作了很多充氣的、可調整的、可移動的作品,或者說建筑。在里面或者外面,都能體驗非比尋常的感覺。作為一名烏托邦主義的忠實實踐者,托馬斯·薩拉切諾用他的作品給人們描述了關于烏托邦遠景中的交通、住房或者建筑以及其他相關的事物遐想。
挑戰(zhàn)傳統(tǒng)
在《Cloud Cities》作品中,托馬斯·薩拉切諾一次性使用了20個氣球模型,它們或大或小,充滿了整個展廳空間。這些氣球給觀眾提供了一個親身體驗這些懸浮的結構之間如何相互影響、以及它們與空間如何相互作用的機會——不是靠遠距離地觀察它們,而是實實在在地進入它們內部。這次展出的作品粉碎了與地點、時間和重力相關的傳統(tǒng)概念,以及對什么構成了結構的傳統(tǒng)思考。它們是理想化的,并且邀請了觀眾在作品對特定空間的影響中扮演了一個角色。觀眾隨著氣球的沉浮而上升到頂部再下到地面,實現(xiàn)了一個由所有觀眾分享的“夢想”。薩拉切諾表示自己是從肥皂泡以及蜘蛛網不可思議的力量與穩(wěn)定性中獲得靈感的。
展事與獎項
托馬斯·薩拉切諾曾在意大利Pinksummer藝術中心舉辦個展。
托馬斯·薩拉切諾還獲得了意大利卡爾德與Scone基金會頒發(fā)的Calder藝術大獎(5萬美金)。該獎用于激勵成績突出的年輕藝術家,這也印證了托馬斯·薩拉切諾在歐洲當代藝術領域是一位被廣泛認可的年輕藝術新秀。
上海世博會,托馬斯·薩拉切諾以令人驚嘆的氣球形狀設計了一個可在館內自由飛翔的雕塑作品。
托馬斯·薩拉切諾近期的作品,也展現(xiàn)了他對哲學家海德格爾關于空間(Raum)思考的一種藝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