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愛新覺羅·凡察(1370年-1440年),又被翻譯成樊察,愛新覺羅氏,明朝建州女真人,斡朵里部(吾都里部)首領。1388年,明太祖與建州女真三部(胡里改部、托溫部、斡朵里部)取得聯(lián)系,建立對付蒙古的同盟。建州女真三部從今黑龍江依蘭縣沿松花江和牡丹江遷居到圖們江流域。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屬地設置建州衛(wèi),位于今綏芬河流域,以胡里改部首領阿哈出(賜名李承善)為指揮使。其后又以斡朵里部建立建州左衛(wèi),以孟特穆為指揮使,賜姓童。
1433年到1440年期間愛新覺羅凡察 任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他是孟特穆的弟弟,充善(又譯董山)的叔父。
《滿洲實錄》記載了猛哥帖木兒弟凡察(樊察)幸免于難的傳說,與朝鮮史籍的有關記載大體吻合。但傳說中僥幸逃脫的樊察是幼兒,而實際上凡察是猛哥帖木兒的異母弟,吾都里部內(nèi)地位僅次于猛哥帖木兒的酋長。
滿洲人的始祖從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 開始不斷的從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往南遷移。到了猛哥帖木兒和凡察(樊察)的年代已經(jīng)遷至今烏蘇里江東南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會寧一帶。明英宗朱祁鎮(zhèn)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凡察和猛哥帖木兒的次子查山(清人謂之充善,董山)u2018畏兀狄哈擄掠,又乏資財,將至餓死u2019,只好率領余部從朝鮮會寧西遷遼東。同行的300余戶,另有百余戶留居當?shù)。途中克服種種困難,最后遷至渾河上游的蘇子河,與先期遷到當?shù)氐睦顫M住部重新會聚到一起。防御外來侵擾的共同需要促使建州衛(wèi)與建州左衛(wèi)的部落再度走向聯(lián)合,使?jié)M洲祖先血緣部落間的傳統(tǒng)關系又有了新發(fā)展。
傳說中的范察
清實錄記載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的嫡孫范察被神鵲所救后復國的傳說,與凡察事跡相仿,然而彼凡察為肇祖原皇帝之祖先而非其弟(名字相同)。
“于是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國號滿洲,是為開基之始。越數(shù)世以后,不善撫其眾,國人叛。布庫里雍順之族被戕。有幼子名范察者,遁于荒野。國人追之。曾有神鵲止其首,追者遙望鵲棲處,疑為枯木,中道而返。范察獲免,隱其身以終。自此后世俱德鵲,誡勿加害云。數(shù)傳至肇祖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