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課程
寫作學、實用文寫作、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秘書學及其實務、公務員應試技巧、大學語文等。主要科研方向為:詞匯語義學、語用學、寫作教學、大學生思想教育。
主持教育部社科規(guī)劃課題1項、教育廳社科課題4項、學校社科課題2項,主持湖北省教改重點項目1項、學校教改課題1項,參與省級教研項目2項。先后在《語言文字應用》、《湖北社會科學》、《漢字文化》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曾獲黃岡師范學院優(yōu)秀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軍訓工作者、大學生就業(yè)先進個人,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黃岡師范學院第三、四屆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北省2009、2010、2011、2013年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全國第六屆大學生作文大賽指導一等獎,黃岡市政府優(yōu)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009),湖北省政府優(yōu)秀社科學成果三等獎(2011),湖北省政府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13)。
研究成果
語言文字及其應用研究成果
[1]店名語用的三個原則[J].語言文字應用,2011,(3).
[2]企業(yè)名稱認知心理的語用頻率效應[J].語言文字應用,2013,(1).
[3]中國知名企業(yè)名稱音節(jié)的語用特征[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5).
[4]漢語基本量范疇及其下位范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1).
[5]反義形容詞的對稱性及其非對稱性[J].平原大學學報,2005,(3).
[6]現(xiàn)代漢語仿音造詞的方式、成因和語言價值[J].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9,(4).
[7]“買”和“賣”解析[J].計劃與市場,2002,(7).
[8]說“餅”[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2).
[9]家:室中懸豕——兼與唐漢先生商榷[J].漢字文化,2003,(3).
[10]釋“白”[J].漢字文化,2004,(4).
[11]釋“黃”[J].漢字文化,2005,(3).
[12]釋“青”[J].漢字文化,2006,(1).
[13]形位“青”漢字“靜靖靛綪請靚”源義考[J].漢字文化,2007,(1).
[14]形位“青”漢字“情猜崝菁箐清圊瀞精晴凊倩婧靕鶄蜻鯖睛”源義考[J].漢字文化,2007,(3).
[15]釋“黑”(上)[J].漢字文化,2013,(2).
[16]釋“黑”(下)[J].漢字文化,2013,(3).
[17]“爾雅”時期漢語顏色詞匯的特征[J].湖北成教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2).
[18]“綠色”詞群語義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5,(4).
[19]辭書釋“白”中定義、釋義和義例問題探討[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5,(12).
[20]關于“白”的字義、字頭和語源問題[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
[21]“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釋“白”瑣談[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6,(3).
[22]語素“綠”語義分析[J].語文學刊,2006,(3).
[23]流行語“綠色”詞義考察[J].文學教育,2006,(11).
[24]“現(xiàn)代漢語詞典”“黑”詞組語義分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1).
[25]語素“白”的結合能力分析(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2).
[26]語素“白”的結合能力分析(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1).
[27]“現(xiàn)代漢語詞典”“黃”詞組語義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2).
[28]“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語素“紅”義項考察[J].焦作大學學報,2007,(3).
[29]語素“灰”“紫”“藍”義項分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2).
[30]紅色文化義初探[J].漢字文化,2009,(5).
[31]論漢語顏色詞兩極性語義的認知[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5).
[32]論綠色文化詞語的隱含義[J].作家,2011,(11).
[33]傳統(tǒng)綠色文化義位系統(tǒng)研究[J].漢字文化,2012,(2).
[34]論漢語顏色詞兩極性語義[J].湖北社會科學,2012,(8).
[35]漢語顏色詞的時間量[J].漢字文化,2013,(5).
[36]論莫言作品中的紅色詞[J].時代文學(下),2012,(4).
[37]現(xiàn)代漢語基本顏色詞素仿詞造詞法探微[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
[38]現(xiàn)代漢語基本顏色詞的超常組合[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6,(5).
[39]談現(xiàn)代漢語基本顏色詞的范疇[J].湖北成教學院學報,2005,(4).
[40]上古文獻中的綠色詞匯及其發(fā)展[J].時代文學,2011,(12).
[41]毛澤東新聞作品的審美價值[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4).
[42]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體本位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湖北社會科學,2002,(6).
[43]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社會功能及其社會發(fā)展[J].理論月刊,2002,(8).
[44]寒而不冽淡而有味—關漢卿小令“冬景”賞析[J].閱讀與寫作,2003,(6).
[45]現(xiàn)代漢語顏色詞語義研究[M].武漢出版社,2008.
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46]談和諧師生關系中的言語效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
[47]改善教育主體關系的語言度[A].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論文精選(第二輯)[C],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8]網(wǎng)絡背景下的高校應用寫作訓練模式及其策略[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8,(29).
[49]基于大三零命題博客習作內容的考察[J].漢字文化,2012,(5).
[50]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文科課程輔導訓練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3,(4).
[51]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碩士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想[A].教育碩士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C].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52]公關廣告的寫作藝術[J].文史哲研究,2001,(4).
[53]公文教學法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7).
[54]課堂教學的“動”與“靜”[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