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4年1月18日,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一名有波羅的海日耳曼血統(tǒng)的荷蘭人,母親是愛沙尼亞人,一家人在俄國革命期間從俄羅斯輾轉多國逃難到奧地利,并最終在維也納安定下來。蘇軍進入奧地利時,全家?guī)е錾姆兜仑悅愄拥綂W地利西部的蒂羅爾州。范德貝倫的家族背景使奧地利人將他與奧巴馬進行比較,稱他是“奧地利的奧巴馬”。
1970年,范德貝倫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研修經濟獲得博士學位,此后一直在經濟研究領域工作。
20世紀70年代開始步入政壇,加入奧地利社民黨,此后逐漸熱衷推進環(huán)境保護運動。
1976年,范德貝倫被任命為因斯布魯克大學副教授。
1980年,范德貝倫被維也納大學聘為教授,成為財政政策、公共支出、基礎設施融資領域的專家。
1992年,范德貝倫在學生的介紹下加入奧地利綠黨,開始政治生涯。此后,范德貝倫擔任過政府發(fā)言人、綠黨黨魁,一度成為奧地利最知名最活躍的政客之一。
1997年起先后任綠黨主席、議會黨團主席。
2008年,議會大選中由于綠黨大敗,范德貝倫宣布辭職。
2016年5月,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贏得約50.3%的選票,險勝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奧地利自由黨候選人諾貝特·霍費爾,當選新一屆奧地利總統(tǒng)。但因為郵寄選票的信封被發(fā)現密封性存在問題,2016年7月1日,奧地利憲法法院推翻了5月的選舉結果,于10月舉行第二輪投票。
2016年12月4日,范德貝倫在奧地利重新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明顯優(yōu)勢擊敗自由黨候選人霍費爾,當選奧地利總統(tǒng)。
2017年1月26日,亞歷山大·范德貝倫就職奧地利總統(tǒng)。
2019年5月28日,奧地利總統(tǒng)范德貝倫正式宣布解散政府,重新舉行大選。
政治主張
亞歷山大·范德貝倫持中左立場,總體上對難民持比較包容的態(tài)度,主張建設一個開放的、融入歐盟的奧地利。他在競選中曾表示,他將不會介入政府的具體政策,對外將為奧地利經濟界爭取更多市場。奧地利經濟依賴出口,從開放的歐洲市場、開放的邊界中受益。懷疑歐盟、甚至主張退出歐元區(qū),意味著奧地利將失去許多就業(yè)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