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經(jīng)歷
幼慧自幼在祖父與父親的薰陶下,勤奮好學,孜孜不輟,立志報國。1912年(民國元年)十歲,畢業(yè)于縣立小學。1915年讀完舊制中學。1917年,十六歲,入清華學校預(yù)科。1918年,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1925年畢業(yè),考取官費留美,入美國加州大學研讀歷史。次年轉(zhuǎn)入史丹佛炮兵專校學習炮兵,1929年畢業(yè),同年秋入美國炮兵七十六團實習,完成文武兼?zhèn)涞默F(xiàn)代化軍事教育。
抗戰(zhàn)歷況
1930年返國,任浙江省原保安處教導團第四營少校營長。1931年春,改任原中央軍校憲警班第一大隊第三中隊少校中隊副兼教官,此后相繼擔任過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憲警第一團少校團副、財政部稅警獨立第四營少校營長、財政部稅警官佐教練所中校教育長兼總隊長、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一團第二營中校營長等職。1933年夏,入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受訓。結(jié)業(yè)后歷任原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一團第二營中校營長、炮兵營上校營長、財政部稅警第一總團少將總團長,直接受孔祥熙領(lǐng)導。兩年后轉(zhuǎn)任軍事委員會外事局第一處少將處長。1945年初,調(diào)任陸軍新編第一軍少將副軍長、軍長即孫立人將軍。該軍當年參與滇緬戰(zhàn)役,戰(zhàn)績輝煌,聞名于世。
幼慧一生軍旅,作戰(zhàn)勇敢,尤俱謀略,知人善任,御下有方。曾多次參加抗日戰(zhàn)役,均能克敵制勝,圓滿完成任務(wù)。1937年8月,稅警總團炮兵營營長任內(nèi),參加上海抗日戰(zhàn)役,成功地摧毀了日方橋頭堡及炮兵陣地,掩護我軍進攻,穩(wěn)定我軍陣地,當我軍轉(zhuǎn)移時,掩護我軍安全撤離,撤退時將全營大炮及配備乃至空炮彈殼皆完整無缺地帶至安全地區(qū)。
歸臺
同年秋,日本投降,該軍奉令移駐廣州,負責廣州方面日軍投降事宜。1946年春,整編為新編第一軍奉命調(diào)赴東北駐守長春,并成立“長春警備司令部”,孫立人兼任司令官司,幼慧兼任副司令官司。1947年7月,孫立人奉調(diào)臺灣,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負責訓練新兵,幼慧亦奉命隨之去臺擔任陸軍訓練司令部少將副司令官司。1949年秋,“訓練司令部”改制為“臺灣防衛(wèi)司令部”,幼慧繼續(xù)輔助孫將軍擔任其副司令官司。后“陸軍總司令部”在臺復建,孫立人將軍升任臺第一任陸軍總司令,幼慧亦奉命調(diào)任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1957年4月,調(diào)“臺灣當局領(lǐng)導人幕僚機構(gòu)”戰(zhàn)略顧問。
收獲愛情
幼慧戎馬生涯,矢志為國,婚姻愛情方面也值得記載彰揚。他留美回國后,于1935年在北平結(jié)識李靜瑜女士。李女士為當時全國名指畫家李石君之二女,時就讀燕京大學,主修幼教,二人情投意合,旋即訂婚。本擬于1937年結(jié)婚,嗣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幼慧奉令隨軍參與保衛(wèi)大海之役,而李女士亦因北平危急與其同窗好友遷往廈門鼓浪嶼,就地擔任教職。分離期間,彼此雖多方探聽,均未未獲絲毫音信。直到1947年幼慧任陸軍訓練司令部副司令官時,一日李女士自報紙上看到他飛赴南京公干的消息,極為興奮,但因相隔十年之久,尚難確定其人為未婚夫,即寫信探詢。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由臺灣傳來佳音,二人遂于當年在臺北終成眷屬。時幼慧已四十六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