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精彩片段
我又失眠了一夜。頭枕著放在腦后的胳膊躺在床上。臺燈發(fā)出最微弱的黃光,床上的景象有如夕陽西下。幾次我從床上起來,看電視、看書、抽煙、在房間里漫步等等,或許這些事情能讓我產(chǎn)生倦意,但我疲憊的只是眼皮,而不是大腦。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這樣的夜晚,對于我來說已是正常生活。但別人告訴我說,白天睡覺,晚上精神不是正常人的習(xí)慣。
凌晨六點鐘起來上廁所。在衛(wèi)生間的鏡子里看到另一個我,與印象中的自己相差甚遠(yuǎn),臉部肌肉僵死,目光呆滯。人照鏡子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所以最陌生的人是自己。凌晨死寂的房間里夢上一層灰色塵埃,自己仿佛不是生活在一個活著的時間里。聽覺對我來說是對外界的真實判斷,我不相信收攬于眼底的景象。我不會認(rèn)為自己能看到洗手間里昏暗的燈光,就證明自己是活著的。我按下沖水馬桶的按紐,一股清水傾斜而下,清亮的水聲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死寂。我漸漸開始脫離朦朧的睡意,思維活動緩緩蔓延。我努力回憶著“活著”時的樣子,也就是過去的生活。為什么當(dāng)生活存放在記憶里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那時自己是活著的呢?從前我是什么樣的人?充滿活力?風(fēng)度翩翩?純情少年?不是;蛟S這些飄渺的詞匯我擁有過,在父母眼里我充滿活力,在戀人眼里我風(fēng)度翩翩,但在我眼里呢?我找不到一個適合的詞語去形容過去的我。因此我斷定過去的生活是失敗的。
每個人都能通過時間的間隔來鑒定他人的變化,但往往卻忽略了自己。能用記憶來參照自己的改變,但記憶從來就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片片凌亂的腳印。只能將人生詩化,而不能對機(jī)械般生活沒有任何作用。
有一個俗氣不可耐的比喻,人生就是一本書。我希望過去的生活只是書的序言,正文的頁碼還未顯露。如果有一天我開始過正常人的生活,白天精神,晚上睡覺,證明打開了正文的第一頁。但這個“第一頁”我并不期盼,這對我來說不具備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