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末摘花,《源氏物語》中的人物,是常陸親王的女兒。貌陋而缺乏情趣,但是有一頭豐盈的長發(fā)。擅長鼓琴、書法,和歌水平在后文中也有所進步。光源氏的情人/側室之一,后被光源氏迎入二條院東院供養(yǎng)。
故事
父親常陸親王過世,末摘花在窮困中度日,偶爾受到大輔命婦的照顧。末摘花的情況比世人皆知的還要糟糕。雖然是宮廷家的女兒,因為父親常陸親王為人思想僵化古板,彈琴吟詩基本不會。末摘花為人古板,但是卻有一頭豐盈飄逸的秀發(fā),比身高還要長一尺,從后面看很是漂亮。在京城,沒有可以依靠的親人,卻流傳著在這個荒宅子中住著一位內向的十八九歲的美麗女子。此話傳到宮廷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男子頭中將和源氏的耳朵里。他們多次給末摘花寫情書,但不知怎么末摘花一次也沒有回信。得知頭中將也向此女獻殷勤,焦急的源氏求助于大輔命婦,光源氏與末摘花隔著屏風初次見面,由于從未和陌生男子見過面,末摘花連話都說不出來。幸而侍女侍從機敏靈巧,代主答詩,源氏以為此女穩(wěn)重而聰敏。大輔命婦借機把燈臺吹滅,源氏總算是和此女度過一晚春宵。
第二天一早,光源氏回想起此女昨夜的態(tài)度,簡直跟個木頭無異,絲毫無情趣可言。雖然兩人以度過春宵一夜,但光源氏始終未曾清楚的看見此女的容貌,因而偷偷的斜著眼,藉著窗外積雪所反射至屋內的日光,看看身后的此女,究竟是何容貌。但不看就罷,一看之下卻讓光源氏驚訝萬分、后悔莫極。
首先,此女坐著時很高,亦同于上身很高、腿很短,而臉上,額頭向前突出,面色蒼白,顴骨突出,一根鼻梁又細又長,甚至還在末梢微微向下卷曲,而就在鼻梁末端,甚至還有一點殷紅的斑點。源氏賦詩一首“明知此色無人愛,何必栽培末摘花”,后人為了便于區(qū)分,稱此女為末摘花。
看見此女的容貌之后,再回想起兩人過去幾次不多的談話;不論光源氏如何的想要引起坐在幃屏另一側的此女之興趣,此女不是不回話默默的呆坐著,便是由一旁看不下去的侍女代為回話,而就算此女親自答話,內容也大多是風馬牛不相及,而光源氏之后便草草離去、狼狽而逃。
后記
事后光源氏,雖然一直提不起勁前往探視此女,但一想到,此女的相貌是如此的丑陋,但卻丑的很正直,赤裸裸的呈現(xiàn)她的丑,卻也讓源氏不忍心,因此此后便不時派人前往送上此女所需之生活物資,使得末摘花對光源氏深感謝意。
而在日后,光源氏因和朧月夜密通之事被揭發(fā)(朧月夜,乃朱雀天皇生母—弘徽殿太后之六妹),原本弘徽殿太后屬意將其作為東宮妃,但朧月夜卻和光源氏私通。后來朱雀天皇即位,朧月夜成為其尚侍,但仍繼續(xù)和光源氏私下有來往,日后兩人密會之事被其父右大臣所發(fā)現(xiàn),光源氏因此引咎自請留放至須磨濱海。
而光源氏被留放之后,失去了經(jīng)濟資助者的末摘花,又再度陷入了困苦的日子,但末摘花一直相信光源氏會再度回來。這期間,末摘花在陰暗的府邸中癡癡的守候著光源氏的歸來,甚至連最忠誠的侍女都辭別而去,但末摘花依然故我,衷心期盼光源氏歸來。
果然,守得云開見月明,聽聞光源氏風光回京的消息,著實讓末摘花高興好一陣子,但回京之后的光源氏,一直忙于處理身邊事務和不斷的應酬,根本無暇探望末摘花,使的希望落空的末摘花再度飲泣。
終于,在一次的偶然,光源氏想起了末摘花,看見末摘花依然住在古舊的府邸里,癡癡的等著自己的來訪。大為感動的光源氏,立即派人來整理宅邸,并送上生活物資。而日后,更將末摘花迎入二條院東院。
關聯(lián)人物
光源氏:《源氏物語》主人公,末摘花的情人/丈夫。
大輔命婦:宮中命婦,偶爾關照末摘花;引導光源氏與末摘花幽會。
侍從:末摘花的親信侍女,是末摘花乳母的女兒;十分機敏,代替末摘花回復源氏的和歌。
常陸親王:末摘花的父親,已去世。
禪師:末摘花的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