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著名殘疾人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張小玲從小便酷愛乒乓球運動,19歲時,因腿病延誤治療而被迫截肢后,她仍堅持刻苦練習乒乓球,她決心要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喉嚨。張小玲是個倔強、不服輸?shù)娜,?985年參加廣西自治區(qū)殘疾人運動會起,為了實現(xiàn)自己“一定要拿第一名”的信念,她幾乎是拼命地苦練,殘端和假肢接觸的地方經(jīng)常磨破出血,甚至曾將一條鈦合金的假肢練斷成兩截。20年來,張小玲換過的假肢有13條,被假肢磨損的肉體厚度超過兩公分。正是靠著這股狠勁和拼勁,只要有她參加的比賽,金牌基本不會旁落。1988年8月她首次參加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八屆殘奧會,奪得女子乒乓球單打和團體2枚金牌。被欽州市人民政府曾給予記大功一次。授予市勞動模范稱 號。被廣西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給予記特等功一次,授予自治區(qū)勞動模范稱號。在以后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屆殘奧會上,每次都獲單打和團體2塊金牌。 其中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比賽中,47歲的張小玲奪得TT8級女子單打金牌,是中國參加殘奧會20年以來奪得的第100枚金牌。此后,張小玲又與隊友合作榮獲女子團體金牌,獲得了殘奧會個人和團體賽兩個“五連冠”,這既是張小玲在殘奧會上的五連冠,也是殘奧會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的五連冠。2008年就年滿50歲的張小玲還要第六次披掛上陣,力爭“六連冠”。張小玲榮獲多項個人榮譽,包括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十佳殘疾人運動員。
人物生活
愛球 從小想當世界冠軍
手術后,張小玲在村里開了一家雜貨店。一張廢舊的報紙讓她重新有了當冠軍的夢想!1984年的一天,我在羊城晚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第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合肥舉行!睆埿×嵩诮^望之中看到了希望,她偷偷拿出30元托同學買木材做乒乓球桌。之后,她在賣貨的間隔不停地練球,同時又給廣東、廣西體育局寫信,表明自己的意愿。
兩地的體育局都給了她回音,廣西體育局還專門派人前去考察,他們發(fā)現(xiàn)張小玲的身體狀況和球技都不錯,但遺憾地告訴她:“你已錯過了報名的時間,好好練吧,以后肯定有機會的!
“喊”球 喊出氣勢喊出冠軍
機會來了。張小玲要參加1985年在桂林舉行的乒乓球錦標賽。第一次出遠門,沒想到就拿了第一名。從此,張小玲一發(fā)不可收拾,屢戰(zhàn)屢勝,成為殘疾人的“乒壇皇后”。
而每次比賽時,觀眾通過電視都會發(fā)現(xiàn),張小玲在賽場上喜歡“喊”和“跳”,記者也忍不住問她為什么,張小玲回答:“通過喊和跳,可以給自己信心,滅對手威風!2004年9月,在雅典舉行的第十二屆殘奧會上,47歲的張小玲對陣瑞典17歲的選手科瓦斯。對手比張小玲小整整30歲,且只是兩腿略有麻痹,在移動方面占有明顯優(yōu)勢。
張小玲回憶說:“這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當時在9∶10的不利情況下,我心里想,這個球要大膽一些,我要使自己興奮起來,打一個球喊一聲!碑攺埿×釋⒆詈笠磺蚩墼趯κ忠贿叺那蚺_上結束比賽時,她隨即跳起來同時大叫一聲:“好!”這一喊真的把科瓦斯喊懵了——在對方稀里糊涂中,張小玲摘下了殘奧會桂冠。
張小玲總結說:“如果對方水平太低,我就不喊,犯不著嘛。遇到水平相當?shù)膶κ謺r,我不僅喊,還要跳。比如,在與比利時、法國、日本、瑞典等水平相當?shù)膶Ψ捷^量時,我贏她們主要贏在心理戰(zhàn)術上,每打一個關健的球我都要大喊一聲:u2018好u2019、u2018上u2019等,這樣不僅鼓勵了自己,給對手的心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對手的底氣在我大聲的叫喊中沉沒了。”
練球 練到骨頭磨掉角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高位截肢的張小玲,從為獲得第一塊金牌起,她就拖著殘腿與假肢開始了殘酷的“搏斗”……1987年,第二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唐山舉行,張小玲取得了女子單打冠軍的好成績。為此她苦練了整整兩年,運動量太大,結果把假肢都練斷了。
除此之外,張小玲還因練球換掉的假肢在13條以上。而每次換假肢,都是一次意志的考驗,因為在磨合的幾天里,新假肢與殘腿每摩擦一次,疼痛就像絞心一樣,鮮血直流。換了13次的假肢,張小玲經(jīng)受無數(shù)次的痛楚。長久以來,張小玲的殘腿被假肢磨損的肉體厚度超過4公分,換句話來說,這4公分的大腿肉全部被假肢磨黑了,變成了死肉。
教練和隊友看了不忍心,每次換假肢后都勸她休息兩天?蓮埿×嵝睦锩靼,乒乓球不像其他項目,訓練一定要有連貫性,稍微放松一下,球藝就會下降,進而影響比賽。
張小玲向記者說起了磨得最嚴重的一次:1988年漢城殘奧會上她得了兩塊金牌,而腿上裝的只是價值500元的“鉛腿”,足有4公斤重。早上6時起床,乘1個小時車到賽場,然后進行訓練,到半夜零點以后才返回住地。由于練得多,走路多,假肢與殘腿的結合處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好在她應急經(jīng)驗豐富,出國前自帶了50多張“創(chuàng)可貼”,把藥貼在傷口,再戴上假肢,以減少假肢與皮肉的摩擦,多的時候貼過6張。
貼膏藥雖然可以減輕痛苦,但每一次換藥卻不輕松,起碼要耗費半個小時甚至1個小時。當時的洗澡條件較差,沒有淋浴,換藥時由于泡得不夠,“創(chuàng)可貼”沒有完全開啟,撕下藥膏時皮肉也跟著一片片被撕了下來,“那真是鉆心的痛啊,痛得晚上根本無法睡覺,實在頂不住了就擦一些u2018萬花油u2019止痛,然后再沾上棉花,以免假肢直接接觸殘腿!笨蓛商旌髶Q藥時,才發(fā)現(xiàn)棉花沾得更緊,又得咬咬牙一點一點的慢慢扯出來。
比賽結束后,張小玲的殘腿已被折磨得不行,她咬著牙上了飛機,回到南寧時連一步都不能走了,教練只好用自行車推著她走。這事傳開后,自治區(qū)民政廳花費1萬元為她裝了一條輕點的假肢。
由于劇烈運動,假肢和肌肉摩擦太猛,不但皮肉模糊,就連骨頭也被磨損掉一角。2002年的一次比賽后,教練袁峰看到張小玲血肉模糊的肢體與假肢連接時,這位血性男兒也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寫”球 日記“寫”球十多年
張小玲連連獲冠軍,還緣于她樂此不疲地“寫”球。每次訓練或賽后,她都會回顧每一個細節(jié):這個球為什么贏?那個球為什么輸?然后把經(jīng)驗和感受在寫在日記本上——有時連比賽時乒乓球桌的高度都記下來。
“電視上有個外國網(wǎng)球運動員曾經(jīng)得了139次金牌,還那么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比賽。我要學習她這種刻苦拼搏的精神。上次冠軍只是漢城的冠軍,現(xiàn)在一切要從頭開始,要一分一分去練,一個球一個球去拼,直到下一次勝利為止。”這是1989年元月,張小玲剛從漢城殘奧會上拿回冠軍后在日記本上寫下的。
“第二局打得非常艱難,兩隊比分不斷逼平。對手的腿不殘,行動敏捷,而我們都是下肢殘疾,行走不便。她們掌握了這個弱點,不斷吊球,迫使我們大量走動,造成失球。這時我想到了身后的祖國和人民,不禁充滿信心,果斷調(diào)整戰(zhàn)術后,我們最終戰(zhàn)勝了對手。”這是張小玲在1996年殘奧會團體賽后寫下的總結。
……
10多年來,她一共留下了30多本厚厚的訓練和比賽心得。記者翻看了其中一些日記本,它們已經(jīng)略顯發(fā)黃,邊緣磨起了毛,看樣子沒少被翻過。
癡球 夢里心中都是球
自從1987年張小玲拿到第一塊金牌后,一年當中,她有一半的時間在外面訓練或比賽。每次回家后,白天在欽州市殘聯(lián)上班,晚上7時到10時30分堅持練球從不間斷。丈夫陸貽東是司機,也是陪練之一,但更多的時候是幫張小玲撿球。據(jù)陪練介紹,張小玲訓練十分刻苦,多的時候每個晚上要打完6~7筐、近3000個乒乓球。陸貽東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將球撿了,再拋給妻子。
談到自己的一雙兒女,張小玲一臉愧疚:“記得兒子剛滿5個月時,我就去美國訓練,一去就是半年,等我回來時,兒子都不認我了,更不要我抱。說實話,我對兩個孩子付出的太少,這么多年來,他倆從來沒有進入到我的夢里。我的心里全是球,只有在u2018六一u2019或不練球時,才偶爾想起他們。作為一個母親,我心里很內(nèi)疚。”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標準來看,張小玲似乎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記者在她媽媽的帶領下“參觀”了她的家。從客廳到臥室,日常用品和換洗的衣服雜亂地堆放著;地板也不太干凈,看得出不常打掃!八麄兲α。”小玲的媽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