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開元初年,為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常山縣公。兼昭文館學士,三遷秘書監(jiān)。玄宗時(約715年前后)與褚無量同為侍讀,領(lǐng)校秘書。當時秘書省典籍散落,條貫無序。他上疏說:南齊以前墳籍,歸編王儉《七志》,以后著作,其數(shù)盈多。望括儉近書篇目,并前志所遺者,續(xù)儉《七志》,藏于秘府。玄宗命他為修圖書使,令國子博士韋知章、王愜、殷踐猷、韋述、余欽、毋煚等宿學名儒20余人分部校檢。后又封他為秘書監(jiān),主管全國圖書文獻征集和整理之事。自開元五年(717)始,于東都“乾元殿”部匯整理。又奏秘書少監(jiān)盧俌、崔沔為修圖書副使,又借民間異本傳錄。而他不善著述,未及成目錄而病卒。但為后來元行沖作《群書四部錄》和毋煚作《古今目錄》奠定了基礎(chǔ)。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五十二》:
馬懷素,潤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師事李善。家貧無燈燭,晝采薪蘇,夜燃讀書,遂博覽經(jīng)史,善屬文。舉進士,又應(yīng)制舉,登文學優(yōu)贍科,拜郿尉,四遷左臺監(jiān)察御史。
長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為張易之所構(gòu),配徙嶺表,太子仆崔貞慎、東宮率獨孤祎之餞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誣告貞慎等與元忠同謀,則天令懷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諷令構(gòu)成其事,懷素執(zhí)正不受命。則天怒,召懷素親加詰問,懷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貞慎等以親故相送,誠為可責,若以為謀反,臣豈誣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誅,欒布奏事于其尸下,漢朝不坐,況元忠罪非彭越,陛下豈加追送之罪。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則天意解,貞慎等由是獲免。時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張易之之勢,受納貨賄,懷素奏劾之,迥秀遂罷知政事。懷素累轉(zhuǎn)禮部員外郎,與源乾曜、盧懷慎、李杰等充十道黜陟使。懷素處事平恕,當時稱之。使還,遷考功員外郎。時貴戚縱恣,請托公行,懷素無所阿順,典舉平允,擢拜中書舍人。開元初,為戶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常山縣公,三遷秘書監(jiān),兼昭文館學士。
懷素雖居吏職,而篤學,手不釋卷,謙恭謹慎,深為玄宗所禮,令與左散騎常侍褚無量同為侍讀。每次閣門,則令乘肩輿以進。上居別館,以路遠,則命宮中乘馬,或親自送迎,以申師資之禮。是時秘書省典籍散落,條疏無敘,懷素上疏曰:"南齊已前墳籍,舊編王儉《七志》。已后著述,其數(shù)盈多,《隋志》所書,亦未詳悉;蚬艜觯爸娟I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詞鄙而猶記。若無編錄,難辯淄、澠。望括檢近書篇目,并前志所遺者,續(xù)王儉《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學涉之士國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錄,并刊正經(jīng)史,粗創(chuàng)首尾。會懷素病卒,年六十,上特為之舉哀,廢朝一日,贈潤州刺史,謚曰文。
相關(guān)作品
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酒字
睿賞葉通三,宸游契重九。
蘭將葉布席,菊用香浮酒。
落日下桑榆,秋風歇楊柳。
幸齊東戶慶,希薦南山壽。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yīng)制
季月啟重陽,金輿陟寶坊。
御旗橫日道,仙塔儼云莊。
帝蹕千官從,乾詞七曜光。
顧慚文墨職,無以頌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