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1872年5月6日,艾哈邁德.杰馬勒出生在希臘島嶼米蒂利尼,萊斯博斯島上,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事藥劑師。1890年畢業(yè)于庫勒里軍事中學,他于1893在伊斯坦布爾就讀軍事參謀學院。1896分配至第二總隊;上任兩年后,擔任新手師參謀長,駐扎在邊境的薩洛尼卡。與此同時,他開始同情聯合委員會的改革和軍事問題的進展。
1905年,晉升為少校,第二年,他向民主黨候選人發(fā)出了信號,并加入奧斯曼自由協(xié)會,他在聯盟委員會軍事事務部和進步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這里,他結識了未來的土耳其政治家費特希和穆斯塔法·凱末爾,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奪取政權后直至1918年期間杰馬勒一直是奧斯曼帝國政府的一名重要領導人。
巴爾干戰(zhàn)爭
1912年巴爾干戰(zhàn)爭爆發(fā),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黑山所組成的“巴爾干同盟”共同反對土耳其。此時杰馬勒在巴格達州任州長一職,戰(zhàn)爭爆發(fā),他辭職回到部隊前往在薩洛尼卡的戰(zhàn)線,試圖保護土耳其歐洲財產不受侵犯。并于1912年10月,晉升為上校。在第一次巴爾干戰(zhàn)爭結束時,他曾反對與獲勝的歐洲國家進行談判。但土耳其敗局無法挽回,最終倫敦條約簽訂,土耳其喪失了幾乎全部的歐洲屬地,1914他被提升為海軍部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德意奧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的“協(xié)約國”,起初他支持與法國結盟向協(xié)約國靠攏,但并不成功,這使得其最終站在了德奧一方。而當時權利掌握在三名帕夏手里,因此這使得當時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卷入一戰(zhàn),奧斯曼帝國參戰(zhàn)后,恩維爾帕夏任命杰馬勒帕夏領導帝國軍隊前往反對英國在埃及的軍隊。1914年10月初他用他的執(zhí)政權力授權海軍上將威廉.蘇雄在黑海發(fā)動先發(fā)制人的打擊攻擊俄國黑海艦隊,這一舉動導致英國和法國立即在同一個月向奧斯曼帝國宣戰(zhàn)。
1920年末,前往中亞,在那里指導阿富汗的軍隊現代化。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時,前往第比利斯擔任軍事聯絡官在阿富汗與蘇聯談判。但不久連同他的秘書一起于1922年7月21日被暗殺。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所作所為的報應。死后的遺體被運到埃爾祖魯姆安葬在那里,享年50歲。
敘利亞總督
1915年,杰馬勒帕夏被任命為敘利亞民用和軍事事務全權總督,同年五月,一項臨時法律授予他緊急權力。君士坦丁堡與敘利亞有關的所有內閣法令均須經他批準。很大原因可能是他對蘇伊士運河的兩輪攻勢的失利以及地區(qū)連年災害和戰(zhàn)時緊急情況使得奧斯曼政府漸漸疏遠人民,并導致阿拉伯起義爆發(fā)。且在此期間,通常由克里斯·馮·愛因斯坦上校指揮的土耳其軍隊推向并占領西奈。這兩個男人彼此間有點蔑視對方,這彼此激化了矛盾。
同時杰馬勒懷疑阿拉伯人對奧斯曼的忠誠,而且他也知道,由于多年來英國在耶路撒冷的影響力,耶路撒冷無疑是“英國間諜們的巢穴”。所以他要在耶路撒冷實行高壓政策。
杰馬勒到達耶路撒冷不久,就有阿拉伯人以“英國間諜罪”被吊死在大馬士革門外。后來又不斷有很多阿拉伯人被處死。杰馬勒也因此得到了“屠夫”的綽號。
對于猶太人,杰馬勒也是不能放心的,一些猶太人被驅逐或被捕。本-古里安也被驅逐出境。
在土耳其,阿拉伯人被拉去當兵,而猶太人和基督徒只能做苦役。
由于杰馬勒帕夏的軍事統(tǒng)治,讓耶路撒冷陷入災難,加上戰(zhàn)爭的傷亡導致了大量的寡婦,這些寡婦為了生存,很多做了妓女,所以這時的耶路撒冷到處都是妓女。
亞美尼亞屠殺
由于在一戰(zhàn)中與俄國作戰(zhàn)的失利,塔拉特和恩維爾將他們的失敗的原因歸罪于與俄羅斯同屬東正教且相鄰的亞美尼亞人,于是對奧斯曼帝國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種族滅絕的驅逐隔離和大屠殺。據稱有100-150萬人被屠殺,是被聯合國認定的人類大屠殺之一,不過土耳其至今仍未認可之一說法。希特勒曾以此做為滅絕猶太人的依據,他說“現在沒人會記得亞美尼亞人”。
不過三帕夏中的杰馬勒據說與令兩位帕夏在亞美尼亞人的問題上是有分歧的,他不贊同種族滅絕,因此很多亞美尼亞人逃到了耶路撒冷,使得當地亞美尼亞人口增長了一倍。
軍事審判與被暗殺
1918年10月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投降,杰馬勒帕夏于1918年11月2日辭職,并經德國逃亡瑞士。1919年他被土耳其法庭缺席判處死刑。1920年末,前往中亞,在那里指導阿富汗軍隊現代化。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時,前往第比利斯擔任軍事聯絡官在阿富汗與蘇聯談判。但不久連同他的秘書一起于1922年7月21日被暗殺。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所作所為的報應。死后的遺體被運到埃爾祖魯姆安葬在那里,享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