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醍醐天皇自隱岐還京後的正慶二·元弘三年(1333)六月,還任,但翌年又因病辭職。建武二年(1335),右大臣。南北朝分裂後滯留京都,康永二·興國四年(1343),左大臣。貞和四·正平三年(1348)官至太政大臣。學識深厚,頗孚名望,文和二·正平八年(1353)南朝壓制京都之際也以其為太政大臣。延文四·正平十四年(1359)出家,法名空元。翌年歿,七十歲。著有《皇太歷》、《歷代最要抄》,增補《拾芥抄》,其日記《園太歷》是重要的史料。
洞院公賢(1291~1360):鐮倉末至南北朝時代的公卿。通稱中園相國。父為左大臣洞院實泰,母為權(quán)中納言小倉公雄之女季子。出生年即敘爵,歷任侍從、近衛(wèi)少將、辯官、參議、權(quán)中納言、權(quán)大納言、大納言,兼任過左兵衛(wèi)督、左右衛(wèi)門督、春宮大夫、右近衛(wèi)大將等。元德二年(1330),升內(nèi)大臣,次年辭官。
?醍醐天皇自隱岐還京後的正慶二·元弘三年(1333)六月,還任,但翌年又因病辭職。建武二年(1335),右大臣。南北朝分裂後滯留京都,康永二·興國四年(1343),左大臣。貞和四·正平三年(1348)官至太政大臣。學識深厚,頗孚名望,文和二·正平八年(1353)南朝壓制京都之際也以其為太政大臣。延文四·正平十四年(1359)出家,法名空元。翌年歿,七十歲。著有《皇太歷》、《歷代最要抄》,增補《拾芥抄》,其日記《園太歷》是重要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