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李虹,北京人,職業(yè)藝術家,作家。
主要文學著作
1991,出版詩集《玫瑰之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5,出版長篇小說《美麗生活》{九州出版社}
2006,出版長篇小說《尋找男人》{文化藝術出版社}
短詩《玻璃板下面的貓>獲得全國短詩大獎賽獎。
主要藝術展覽
“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中華世紀壇
“在解放與束縛之間”北京光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漢字世紀”中華世紀壇
“間性”今日美術館
“你我她”德國99畫廊
“粉色”北京四分之三畫廊
“我是誰” 紐約456畫廊
“性感權利場” central park-switch on
“亞洲女權主人”紐約費舍爾藝術中心
“鞋適合你嗎?”紐約哈莫博物館
“亞洲女性現(xiàn)代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亞洲當代女性展”盧森堡德克里克堡畫廊
“差異的詫異”北京來得藝術中心
“理智與情感”香港索尼畫廊
“兩性平臺”天津泰德博物館
“世紀女性”北京中國美術館
“98亞太現(xiàn)代藝術展”福州畫廊
“96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北京國際藝苑
“四合院開幕展”北京四合院畫廊
“95女性主義”北京中國美術館
作品評論
李虹筆下的藝術形象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發(fā)展,在早期,她筆下的女性多以成熟和獨持己見的反叛性姿態(tài)出現(xiàn),無論她們是共處衛(wèi)生間或臥室內(nèi),或是懷孕,她們那呆滯的眼神和扭曲的頭發(fā)都表達了一種叛逆的迷惘。更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在她們的身后,有些是巨大的花朵,像莊嚴的旗幟在迎風飄揚;有些是房間的背景,被描繪為神經(jīng)質(zhì)的令人不安的氛圍。這使得李虹初進入當代畫壇,就成為引人注目的女性主義畫家。隨后她和 袁耀敏、 奉家麗、 崔岫聞組成的“塞壬工作室”,成為那個時期最為活躍的女性主義創(chuàng)作群體。
經(jīng)歷過一段出國后的沉寂,李虹重返畫壇,先是描繪了一系列的《蘭花》,在這些描繪孤立的花朵的作品 中,她表現(xiàn)了自己對“惡之花”既贊美又批判的迷戀。但是這種“迷戀”并不是盲目的癡迷,而是對于人類社會兩性差異越來越清醒后的一種批判性審視,在一系列近乎毫發(fā)畢現(xiàn)而色彩艷麗的蘭花的特寫中,李虹發(fā)現(xiàn)了美和丑,善與惡,在神奇而又燦爛的花的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麗與短暫。
由此,李虹進入了她創(chuàng)作的名為《浪漫時代》的玩偶系列,那種充滿生命活力與青春質(zhì)感的女性轉(zhuǎn)化為在空間飄浮的玩偶。她們并非完全自由地在空中飛翔,而是被彩色的塑料夾子夾在繩子上,裸露出那些男性最為渴望窺視的隱秘,千篇一律的大眼睛沒有表情地注視著觀眾。李虹筆下的這些女孩玩偶,扮演了在各種體裁的大眾媒體中反復出現(xiàn)的,為流行文化所定義的女性角色。在李虹的畫中,作為女性的玩偶身體成為一種媒介,帶有永難愈合的創(chuàng)傷,以挑逗性的動作擾亂了看似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旨在超越當下,獲得一種永遠的偶像地位。李虹的作品使我們意識到,即使擁有最令人愉悅的一切,糾纏在個人欲望和幻想中的女人也總是保持著冷漠、超然的孤獨,是什么使得這些漂亮的女孩子面對現(xiàn)實中豐裕的一切而依然不覺得快樂?李虹的解釋也許可以加深我們對于“花”與“玩偶”的隱密聯(lián)系,“花在盛開時候的美麗和魅力被人們充當了載體,就像人們創(chuàng)造了芭比娃娃一樣,創(chuàng)造了一種玩偶形象,她把孩子們的靈魂領進天堂又帶入地獄,一個像花一樣嫵媚的小女孩永遠是細腰、高胸、撅臀出現(xiàn)在孩子們渴望認知世界的眼里,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認同了一種社會標準。而標準的誕生就意味著一定被塑造,它除了具有明顯的觀賞特征以外還附加了侵略性。”
(推介人:殷雙喜博士、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
美術史評敘
(選自“中國當代藝術史”--呂澎著)
李虹畫中的女性發(fā)型幾乎相似,不過她的作品卻更為富于詩意。李虹畫中的女性發(fā)型幾乎相似,凌亂與張皇,人物表情是疲倦并多少有些焦慮,偶爾表現(xiàn)出兇惡或溫情。色彩強烈,但不時從局部突出生活中奇特的故事:那都是一些女性,裸體、張皇、恐怖與嬉戲。....(結錄自第五章女性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