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9年,貝徹加盟威爾·馬里奧思·庫克的管弦樂團(tuán)并隨團(tuán)防問歐洲,獲得了著名指揮家昂塞爾梅的高度贊賞。1923年,他與鋼琴家克拉倫斯·威廉斯合作錄制了自己的首張唱片。在其后的兩年中,又與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錄制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樂曲。然而,貝徹并沒有在美國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他再次來到歐洲,在各國訪問演出,生性好動的貝徹在歐洲招惹了一連串的麻煩而先后被英國和法國政府驅(qū)逐出境。30年代,貝徹與諾布·希西勒合作過,又與新奧爾良“腳爐”樂隊舉辦過一次非常精彩的演奏會。1938年,貝徹演奏的《夏日》給人們帶來了一個驚喜并成為熱門樂曲,在其后的3年中還錄制了許多經(jīng)典樂曲并參加了埃迪·科頓在紐約音樂廳的演出。
1945年,貝徹試圖組建一支自己的樂隊,由于未能挑選到合適的伙伴而使計劃成為泡影。此后,他希望辦一所音樂學(xué)校,又以名不副實而告終(僅有鮑勃·威爾伯成為他惟一知名的學(xué)生)。1949年,貝徹應(yīng)邀參加了在巴黎舉辦的薩勒·普萊耶爵士節(jié),在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異邦,貝徹被視為一位有才華的爵士音樂家而受到人們的尊重,這使他心中平添了許多感慨并決心在巴黎定居。在在此后的10年里,貝徹有過許多精彩的音樂會和錄音,曾不止一次地返回美國演出。1959年5月14日,貝徹在法國巴黎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年僅62歲。
個人成就
在爵士樂的歷史上,西德尼·貝徹是第一位錄制唱片的獨(dú)奏音樂家,也是一位精彩的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家和單簧管演奏家,他在演奏中廣泛地運(yùn)用了顫音的技巧,無論人們喜歡與否,貝徹在演奏中一直保持了始終如一的風(fēng)格。而且,在許多年里,他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從未喪失過。貝徹最早的時候是在新奧爾良學(xué)習(xí)單簧管演奏,他在音樂上的天賦使他進(jìn)步神速,因此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和當(dāng)?shù)氐淖铐椉獾臉逢牶献餮莩觥?/p>
在 美國,人們靠膚色來判段一個人的成就,如果一個有色人取得了同白種人一樣的藝術(shù)上的成就,甚至在才能上超過了白種人,那就一定被看作是不可思議,更不可原諒的過失。貝徹的最后的十年里有過許多精彩的音樂會和錄音,還曾不止一次地返回美國演出,直到他被癌癥奪去了生命。他的繪聲繪色的回憶錄《溫柔地對待》,以約翰·克林頓的詳細(xì)記述了他生平的專輯《爵士奇才》,都能使人們了解他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
西德尼·貝徹,Sidney Bechet,音樂成就是爵士樂——美國的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