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永濂
閔永濂(1877—1963)字紹巖,甕安縣天文桐梓園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中秀才。后就讀于貴州法政學堂,成績優(yōu)異,常列前茅。
個人履歷
民國2年(1913年)起,先后任貴州郎岱(今六枝)、盤江、威寧、羅甸縣縣長,袁祖銘軍總司令部軍需處長,四川涪陵鹽務、稅務局局長,奉節(jié)、長壽、銅梁、富順、錦竹、瀘縣、萬縣縣長,川康善后督辦公署軍法處長,四川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廉保安司令。
閔永濂歷任十余縣縣長,多處于軍閥混戰(zhàn)、盜匪猖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的時期。其每到一縣,首重治安,善察民情,懲教結合,賞罰分明,正如其為羅斛縣衙寫的對聯(lián):“羅鵲常開三面網(wǎng),治民如馳萬斛舟!庇谑巧鐣涡蜓杆俸棉D,民眾稱之為好父母官。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民國政府在四川的統(tǒng)治更加黑暗,閔永濂憤然棄官為民,謝絕政界往來,閉門研究中醫(yī),閱讀《易經(jīng)》和佛門經(jīng)典,并躬省往事。曾為任威寧縣長時錯判一人而不安,為了誦經(jīng)悔改。 四川解放后,閔永濂忠心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支持3個兒子參軍,帶頭減租退押。1955年,政府聘其擔任四川省文史館館員。